分享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大国崛起的背后,财政都在做什么?| 《中国是部金融史》

 书语人间 2020-01-31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378本书

《中国是部金融史》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中国是部金融史》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从周天子分封天下开始,说到了大秦帝国的建立。(更多内容,请戳:从西周到秦朝统一:民心在,国在,民心失,国亡 | 《中国是部金融史》

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

在大秦帝国建立以前,人与人的关系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家族子弟和有功之臣,后者对内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政治、经济制度,治理自己的封地,对外向周天子效忠,承认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们的经济实力逐渐凌驾于周天子之上,其中,最强的七个还先后拥兵自重,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


后来,秦灭六国,在中央集权上建立起了一套官僚体系,体系内的官员由中央统一任免和控制,对人民进行管理,同时又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但是,中央集权却会出现两个很大问题:

一个是,随着政权的延续,官僚机构作为整个帝国的维稳系统会变得越来也庞大,让古代农业社会根本无力承担,不得不借助高昂的税收和苛政,向老百姓攫取财富。


二一个是,整个官僚机构的设立,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帝王一个人的私欲,因此,一旦帝王的做法让老百姓们寒了心,便会激起全天下的反对。



我们的故事,便要从楚汉相争说起。


01.

楚汉相争,一道岔路口的选择题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被丞相赵高推上了王位。此时,他祖父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才仅仅存在了15个春秋。

然而,仅过了46天后,刘邦的军队便已经兵临城下,子婴出城投降,秦代灭亡。随后,起义军里最强大的一只军队在项羽的率领下也到来了。


后面的故事,相信熟悉历史的朋友也很清楚了:

项羽杀掉了子婴。起义军在项羽的主持下瓜分天下,各自称王。

秦代统一的疆土被分割成了十九个诸侯国。其中,先入官的刘邦被封为汉王,接收了巴蜀和汉中等,定都南郑。而,项羽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据了梁、楚地的九个郡,定都于鹏城。


如果你对文字足够敏锐,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便是,自称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从来就没有过称帝的野心。


他之所以会率兵起义,其目的纯粹只是废除「皇帝」,回到诸侯时代,由各个诸侯各自治理自己的国家。

换句话说,项羽的心中,他一直想做的,只是一个类似于「齐桓公」的霸主,只对诸侯行使有限的「监督权」,说白了就是「人民警察」。


但是,他的对手 —— 未来的汉高祖刘邦,却偏偏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作为一个绝对的「草根」,刘邦并不甘心于只做一个统治「弹丸之地」的诸侯,而是想要和秦始皇一样所到之处,均是他刘家的天下。


于是,楚汉之争,也从项羽和刘邦的个人恩怨,上升到了「诸侯加霸王模式」与「中央帝国模式」两种制度的争斗。


02.
成也韩信,败也韩信,
齐王到底冤不冤?

说到这里,我们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 齐王韩信。

在后人眼里,韩信是一个很矛盾的角色。在楚汉相争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他,谢绝了西楚霸王项羽「天下三分」的美意,成为了刘邦灭项羽的三大功臣之一。


然而,刘邦灭了齐国后,韩信却把自己摆在了与刘邦同等的位置上,向汉王申请去做代理齐王。这不仅引来了刘邦的猜忌和不满,也为韩信日后的冤死,埋下了伏笔。

因为,虽然在韩信看来,刘邦只是一个新的霸主,自己拥护刘邦,和做齐王,治理齐国的土地,并不矛盾,但是,在刘邦看来,韩信却是一个拥兵自重、功高盖主的功臣,如果不尽早杀之,只会给汉家江山留下无穷无无尽的祸患。



于是,公元前196年,韩信奉召入宫,被吕后手下宫女乱棍打死于宫内,留下一片唏嘘。

然而,韩信的冤死,却并没能让刘邦坐稳汉朝的江山。

一方面,韩信的冤死让更多的异姓诸侯王看清了刘邦的野心 —— 「所到之处,皆是刘家的天下」于是,诸侯们纷纷拥兵自重,小心翼翼地防范着来自皇室的猜忌,接连让吕后动了好几次杀心。

另一方面,直到汉高祖死去,帝国都没能够建立起统一的财政制度:各个诸侯除了对诸侯国内对土地征税外,还对诸侯国内的自然资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换句话说,在西汉初立的时候,即便是身为皇帝和皇后的刘邦和吕雉,手里也没有太多的经济控制权,只得靠着前期分封的同姓王的支持,小心翼翼地活着。


然而,从吕雉开始,仅仅不到了100年,这个破败的汉帝国便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单个农业劳动力的原粮食产量便已经突破了3400斤,超过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

那么,西汉帝国究竟是如何做到呢?


03.

文景之治:经济发展了,民心才安


公元前180年,吕雉薨。也是在这一年,刘恒称帝,是为汉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景之治」。

如果说,楚汉相争回答的是走「诸侯+霸王」的分封制,还是「皇帝大权独揽」的帝制,那么,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则告诉了我们,只有更加稳定的社会和更快的经济发展,才会让老百姓们更认同汉帝国的存在,并更自觉地拥护君主的统治。


于是,刘恒登基后两年,也就是公元前178年,便把帝国小农的租税从刘邦、吕后时代的「十五税一」,降低到了「三十税一」,也就是个人所得税降低为3.33%

十年后,刘恒更是下令帝国十年之内免征「农业税」和「口赋」(人头税)也从一百二十钱降低到四十钱。有人估算,这个时代全体国人的整体赋税降低到了2%以下,创造了一个封建王朝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低税收环境。


你看千万不要小看了当时汉朝颁布的降低税收的举措。

有别于现在国家的收入几乎来自于商业税和货物进出口贸易,农业税所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微乎其微,在那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农业税可以说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因此,文景帝能够为了当时的老百姓,减轻国家的赋税,甚至带头削减帝国的开销,藏富于民的经济举措,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们开始切实地享受到作为汉朝子民的福利。


于是,接下来的50年里,几乎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起义,老百姓们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04.
汉武之梦:皇帝的财政僵局


然而,这一场平静,却被一场战役给打破了。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匈奴的君臣单于再次向汉王朝提出了和亲的要求。

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面对的,不再是为了大汉王朝忍气吞声的吕后,迫切地想要用一场战役来告诉天下谁才是老大的汉武帝 —— 刘彻。


于是,在公元前1336月,汉朝派遣了30万汉军(《史记》一说是20万),与匈奴单于率领的10万骑兵在马邑来了一次硬碰硬。

虽然,这场战役最终以匈奴的撤退和汉朝的无功而返而告终,但却成了多米洛骨牌第一张牌,后续产生的连锁反应导致了一场影响中国2000年,至今还在沿用的财政大变局。


因此,此次战役后,汉朝与匈奴彻底决裂。

再加上此后连绵不绝的恶战,和战争背后耗费的巨大支出,不仅将文景时期积累的国库全部掏空,几乎拖垮了刚刚焕发新生的汉王朝。

—— 元朔2年,公元前127年,卫青收复朔方,费金数千万,山东男丁悉数被征发;
—— 元朔4年,公元前125年,卫青连年征战,仅将士的赏金便超过了20万金,要知道当年汉文帝花100金修复个露台都没有舍得;
—— 元狩2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浑邪王率领40000人归降,汉武帝刘彻连30000辆迎接车马都凑不齐了;
—— 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汉匈决战,是年,汉朝派出10万骑兵应战,配合作战的步兵、辎重兵便有几十万人。


结果,经历了长达11年的战争后,匈奴虽然被驱逐出境,汉朝也狠狠地出了一口建国以来的恶气,但是,国库却被拖垮了。


因此,为了拯救濒临崩溃的汉帝国财政,汉武帝不得不启动了他的「特别筹款大法」。

第一个政策,是废除原来民间流通的四铢钱,推出三种新的货币 —— 皮币、白金币和三铢钱。

所谓皮币,便是弄一块鹿皮,告诉人们这鹿皮价值40万钱。

虽然这样的货币政策一经推出,便遭到了百姓们的鄙视,但是,汉武帝依旧靠着强权的力量,要求诸侯们在朝觐、祭祀的时候,必须把皮币作为垫子,垫在玉璧下面。


至于白金币,则分别是龙币、马币和龟币,分别可以兑换3000钱、500钱和300钱。

而由于民间白金的价格被严重高估,假币铸造也随之盛行了起来,直到五年后才因为推行不下去被彻底废止。


结果,这次货币改革非但没能弥补皇帝长年征战造成的财政亏空,还加剧了市场的混乱,要求国家必须从其他角度入手,创造一条可以持续创造利润的收入来源。

这个,便是后来影响了未来2000多年经济发展的「国家垄断制度」。


05.
铁盐官营,国家垄断制度的开端


有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汉朝,因为诸多原因失去了土地,没有固定收入,没有户籍的「三无」人员,同样也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谋生的方式。


帝国建立初期,矿石、木材、野兽、鱼类和海盐虽然理论上归国家私有。

这些行业因为是当时国家的支柱产业,规模大,来钱也快,于是,民间做这方面的人,也凭借着自己的踏实肯干,跟着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巨富。


于是,国家在财政亏空时,便一下子想到了他们。

一开始,国家的想法也很简单,提高商业税,希望商人们出钱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

但是,随着战争规模大扩大,和国库资金的吃紧,汉武帝便在推行货币政策的同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13年,宣布:「官方收缴全国所有的铜矿,上收煮盐、铁矿、货物运输权……


换句话说,在产盐铁的地方,由政府垄断,低价采购,然后再运送到外地高价售出,赚取中间高昂的差价作为利润。

虽说政策在刚一开始颁布的时候,得到了老百姓的抗议,但无奈皇帝比天大,加上酷吏们的帮忙,没过多久盐铁业便成了汉朝的国之命脉,甚至到了唐中晚期、宋、明、清时期,盐税高达总税收的1/3

当封建官僚开始介入民间生意,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时,曾经那些个遵纪守法的商人,也不得不与他们勾结,通过行贿受贿的方式,来保存自己的财富。

而,那些个遭殃的,自然便是无权无势的小农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写到这里,灵遥相信你也会多半和我一样,对这些曾经影响过历史进程的人物,多了几分理解。

比如,汉高祖刘邦这个人,他虽然杀了大功臣韩信和若干帮助他打下大汉江山的将领们,但是却维护了整个汉王朝的稳定,让更多的普通人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免受战乱之苦。

而,汉武帝刘彻,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战功,却因为长年累月的征战,几乎拖垮了整个王朝的经济,使得后续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强硬的经济手段,来维护整个王朝的统治。


因此,我们在看待一个决策时,同样不能够因为一己得失,来对它大肆褒扬,或是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回归决策的初心,去看这个决定,从长远角度来看都让谁受益。

明天,我们将继续聊聊,汉武帝的继任者都是如何来解决这个国家财政亏空的遗留问题的。

敬请期待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