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团队,从2015年到2018年,耗时三年,创作以中国传统故事为主题的动画短片… 短小精悍,制作精美,弥漫着浓浓的中国风情… 可惜,由于预算微薄,变现困难,在推出第五集之后,无以为继,已经两年没有更新… 就让我们在这无比困窘的新春时节,重温这部:《中国唱诗班》 清,乾隆年间,嘉定。 小秀才正在私塾,摇头晃脑的背诵诗文… 今天,背诵的是王维的《相思》...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背着背着,小秀才走了神… 他的思绪,飘啊飘,穿过私塾,穿过江南缠绵雨滴,穿过湿漉漉的芭蕉,穿过青砖院墙... 遇到了邻居家的六娘… 六娘,是一个美丽的小姑娘,蕙质兰心,善解人意… 每天放学,小秀才总是蹦蹦跳跳去找六娘谈天说地... 江南多雨,小秀才撑着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奔跑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穿过曲曲折折的街巷… 小秀才敲响六娘家的大门,“砰,砰,砰”就像是他心跳的声音… 片刻间,大门裂开了一条缝隙… 六娘说:小秀才,汝来这里作甚? 小秀才摊开手掌,掌心有一颗红豆,鲜红圆润,晶莹若珊瑚… 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小秀才长成了一个英俊挺拔的少年,而六娘也出落得美貌动人… 但他们一个是出生贫寒的书生,一个是锦衣玉食的大户人家小姐,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中间隔着高高的门第之别… 终于,六娘嫁入豪门,而小秀才也收拾行装,进京赶考,奔赴自己的前程… 才子配佳人,只能流传在说书先生的故事里,天总不能尽遂人愿,这才是生活的真实… 小秀才和六娘,天各一方,迎接各自或幸福,或悲伤的命运… 只不过,在他们的心里,都留下了终身不能弥补的遗憾,都留下了一粒晶莹的红豆… 这部《中国唱诗班》从2015年开播,推出了五集,每集一个独立的短篇动画,篇幅不足15分钟。 由于是上海嘉定区政府投资的缘故,故事大多发生在嘉定或者嘉定人身上,题材有些受限,视野略显狭窄… 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空洞无物,没有炫目的3D特效,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恬淡,节奏舒缓,画风清雅,俨然是一副精美的中国工笔画… 这是中国人才能心领神会的审美意境:小桥流水,雪后初晴,皓月长空,扁舟一叶… 怪不得有网友评论道: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中国情怀,中国感动。 比如,你在灶王爷的贡桌上,能够看到:菱角、马蹄、佛手、苹果、橘子、花生、红烧肉… 比如,片中的古代文人,均有参考古画中的音容笑貌... 比如,绿草丛中的一只红色蝴蝶,竟然是镂空的剪纸… 比如,爆竹、烟花、冰糖葫芦、舞龙、猜灯谜…都生动有趣。 或许,对于西方人来说,红豆,就是一种植物的种子… 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红豆,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还寄托着人与人之间的思念。 就像王维所写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比如,对于西方人来说,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坑坑洼洼,布满了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月亮,有时候是一种乡愁… 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有时候,月亮,又代表着美满的生活... 或者,代表着光明磊落的人格... 又或者,对世事无常的哀叹… 正如苏东坡所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比如,梅花,对于西方人来说不过是一种落叶灌木… 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梅花,却是“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是探波傲雪的高洁之士… 陆游这样写梅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的绽开着。 黄昏暮色中,无依无靠,独自承受风吹雨打。 梅花,它不会费尽心思的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也毫不在乎。 即便花瓣凋零,被碾作泥土,化为微尘,仍然暗香犹在,精神永存。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了200多首咏梅诗,他分明写的是在冷酷的环境中,保持孤独,追求自由,不妥协,不媚俗,纯净而骄傲的人格力量… 任凭这世界多么浮躁,我也“无意苦争春”... 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和侮辱,也绝不与阿谀奉承者为伍,不与宵小之辈同流合污... 就算被践踏成烂泥,被碾压为微尘,仍然保持着高贵人格。 这部《中国唱诗班》目前只推出了五集,分别是:《相思》《元日》《饮湖上初晴后雨》《游子吟》《夜思》 故事性并不强,平平淡淡,略有些生涩... 其中,《夜思》的故事,甚至发生在美国,是关于我国外交家顾维钧的故事... 但是,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 那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意境,那些不屈不挠的人格力量,那种对这片土地,这个民族,这种文化,深沉的热爱... 只有可能出现在中国的审美中,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的身上... 风骨、志向、坚韧、忠贞... 2020年,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是无比艰难的一年... 但我们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
|
来自: 江南一鱼6jvvqc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