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无择五运六气学术思想(三)

 莫为天下先 2020-02-01

7脉合天地运气

陈言认为:岁主脏害,气候逆传,阴阳有时,与脉为期;太阳一岁周天,脉应天度;诊脉时,虽识脉体,还须推寻六气交变,南政北政,司天在泉,少阴之脉,应与不应。《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脉经序》云:“脉为医门之先,虽流注一身,其理微妙,广大配天地,变化合阴阳,六气纬虚,五行丽地,无不揆度。”《学诊例》:“凡诊,须先识五脏六经本脉,然后方识病脉。岁主脏害,气候逆传,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此之谓也”。《五脏本脉体》曰:“脉属阴,阴行速,犹太阴一月一周天;息属阳,阳行迟,犹太阳一岁周天,如是则应天常度。”

《六经本脉体》:“此手足阴阳六经脉体。及其消息盈虚,则化理不住;运动密移,与天地参同。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应者,乃气候之至脉也。……本脉至脉,虽识体状,又须推寻六气交变,南政北政,司天在泉,少阴之脉,应与不应。如《要论》所诠,乙庚丙辛丁壬戊癸金水木火四运者,皆曰北政。少阴在泉,故寸不应。甲己土运,德流四政,譬如巡狩而居南面北,谓之南政。少阴在天,故寸亦不应。若北政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若南政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此乃常度。合不应而反应,是谓太过;应而不应,是谓不及,皆为外淫所因。所以欲知少阴应否者,以君火为万物资始,不可不知。此且以一岁而论之,若细推寻,当以日论,精微之道,不可不知。”

8六气外因

天行六气,可以是疾病外因,六淫即是寒暑燥湿风热,六化本乎一气,以运变而分阴阳,反则为六淫。

《外所因论》曰:“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以暑热一气,燥湿同源,故《上经》收而为四,即冬伤寒,春温病;春伤风,夏飧泄;夏伤暑,秋痎疟;秋伤湿,冬咳嗽。此乃因四时而序者,若其触冒,则四气皆能交结以病人。……以是观之,则知四气本乎六化,六化本乎一气,以运变而分阴阳,反则为六淫。故经曰:阴为之主,阳与之正。逆之则为病,乃乱生化之常矣,常则天地四塞矣。”

《叙中风论》:“夫风为天地浩荡之气,正顺则能生长万物,偏邪则伤害品类,人或中邪风,鲜有不致毙者。……圣人先此以示教,太医编集,所以首论中风也。然四气皆能中人,在证亦有缓纵、牵急、搐搦、痹瘁、奄忽不知人者”。

《叙伤风论》:“经云:春伤风,夏飧泄,此乃四时之序也。甚者以伤风、暑、湿、时气、疫疹,凡曰太阳病者,皆谓之伤寒。”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伤寒传变次序》:“《内经·热论》论伤寒云:太阳为诸阳主气,伤寒必先自太阳始。至汉诸师,凡外所因皆曰太阳病,未为了义。足太阳寒水,其位居辰,辰为六气化原,故丙辛遁其戊子,其辰为壬辰水,而太阳正化居焉。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寒喜归水,故寒必首伤太阳,以此例推,寒既自太阳入,风当自少阳入,湿当自阳明入。”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伤暑叙论》:“伤暑者,乃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阳相火用事之时也,炎热大行,烁石流金,草萎河涸,人或伤之。此是夏间即病,非冬伤寒至夏发为热病也,当以脉别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