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兰州明明在大后方,为何成了日军的“眼中钉”?

 心容乾坤 2020-02-01

抗战时期,我们知道日军曾经侵占过中国的大片土地,尤其是中东部地区。日军原本计划是从北向南推进,经过中国军队的艰苦抗战,日军才不得不将进攻方向变为由东向西。在中国北方,日军一直打到潼关一线,就再也没有前进过一步了。这让中国古都西安逃过了一劫。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西安再往西的地方,有一座在抗战中并不出名的城市,却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多次派出重型轰炸机袭击,这里就是兰州。

兰州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是抗战的大后方,没有遭到日军的直接进攻,但这里却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兰州这座特殊的城市。

抗战开始后,中国军事力量非常落后,在前期一度处于劣势。抗战前期,中国获得的主要外国援助就是来自北方的苏联,苏联通过中国的大西北向中国援助了大批弹药,枪炮和机械设备,重要的中转站就是兰州。等到全面抗战爆发,美国加入对日作战后,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美英等国家才加大了向中国提供援助,路线是在滇缅公路以及“驼峰航线”等。

在抗战前期,由苏联援助中国的“大西北生命线”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鉴于当时日本军部也有“北进”的主张,计划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苏联对华援助进行抗日作战也就十分慷慨,在苏联自身资源较为短缺的情况下,对支援中国抗战总是不遗余力的。

按照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从1937年10月到1942年,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2.5亿美元的军购贷款,后来也就没怎么还。在武器装备上,苏联援助了中国军队各类战机1235架,援华军事专家及飞行员5000名,还包括各类火炮1190门,轻重机枪近万挺,步枪5万把,子弹1.67亿发,炮弹187万发等,有利支援了前期在武器装备上薄弱的中国军队。

这也导致兰州成为了抗战前中期,中国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战略后方。苏联当时在中国的外交代表处就在兰州,大批苏联装备和战机都在这里中转,到了1938年,中国空军总部也迁到了兰州。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对兰州展开了轰炸,就算牺牲战斗机的航程也要进行。围绕兰州,中日双方进行了激烈的空中较量,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兰州保卫战”。

1939年2月20日,日本空军派出30架大型轰炸机袭击兰州,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空军并肩作战,在战斗中击落8架日军轰炸机,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

日军还不死心,2月23日又派出了大批战机前来轰炸,遭到了中苏战机编队的围追堵截。这次战斗又击落了日军6架轰炸机,从此以后日军战机再也没有对兰州进行大规模空袭了。

兰州保卫战是中国在全面抗战初期的一次重大胜利,激励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