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科治疗为什么要借力使力?

 sunshinems 2020-02-01

借力使力是拨筋通络治疗手法的鲜明特色之一,是指在“解剖位起,定点卡位”的基础上,借助患者的力整复结构,达到自然还纳的目的。有的正骨大夫特别是已有一定造诣的大夫看了阎老师的手法,往往会心生疑惑,明明卡住错位的骨头,摆好角度,轻轻一扳就可以复位了,为什么却要让患者动起来,用患者的力带动结构复位?这是单纯取巧,还是另有深意?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阎老师弟子谢祥远关于借力使力的心得和感悟~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医骨伤是一个力气活儿。没有力气是干不了这活儿的,并且要把伤科做好,身上得有功夫,很多骨伤科大夫就是自小习武,所谓医武不分家的。

包括我被推荐到阎老师这里来学习的时候,领导找我谈话也是这么说的:“你年轻,力气大,就你去学吧!”然后我就幸运的跟阎老师结缘了。

我是一名纯西医选手,对中医了解不多,对推拿正骨也仅限于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层面的了解,感觉高深又神秘。此前曾听人讲正骨高手能够将人的骨头一块块拆下来然后再给装上,来阎老师这之前我还满怀期待希望能够学到这种功夫。

但是在阎老师这里,治疗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阎老师不揉,也不扳,只是把手放到患者身上,让患者动几下,然后患者病就好了。所以我第一次看阎老师治疗的时候完全是懵的,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科学,没道理,完全理解不了老师做了什么,也不知道患者的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就好了呢。后来我问了几个中医骨伤出身的师兄,他们第一次见老师治疗的时候也看不明白,觉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此轻巧的力怎么能够治病呢?

有的看过阎老师治病的人就说了,“阎老师一定会功夫,她用的那是内劲儿,一般人看不出来。”甚至有人说阎老师有特异功能,弄得阎老师哭笑不得。

后来跟诊了一段时间,我逐渐明白,老师是通过调整结构,使组织的功能得以恢复。但还是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一定要让患者动起来,而不是直接把结构调回去。有次我忍不住问老师,老师笑着说“这叫借力使力,这样会比较省力。”那时我手上完全不会用力,心想“有道理啊,自己力气不够,让患者帮忙嘛。”但又感觉好像不完全对,自己不会用力,老师会用力啊,应该不是省力这么简单。

再后来慢慢有点手感了,开始上手治疗了,一次老师让我卡住两个点,然后让患者做动作,接着老师说:“你看,患者一动,整个一片都开了。”我虽然没完全懂,但我知道这就是整体调理了。一次有位同行来看老师,老师正在治疗,那位同行问老师是在正xx骨吗,老师说是啊。同行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大夫了,他娴熟的比划着说,只需要把位置摆好,轻轻一闪动就可以复位了啊。老师明白他的意思是没必要让患者动,回复道抖一下骨头是可以复位,但是让患者动起来的话,骨头归位了,筋也归位了。

后来我开始接诊病人了,对“借力使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了老师的用心良苦。老师教学生就像治病一样,精准直接,她总是能准确的把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刚开始我手下什么也摸不到,连力都不会用,如果老师一开始就给我讲以点带面,以筋带骨,我又哪里懂。

通过3年多的学习领悟,总算对拨筋通络治疗手法的“借力使力”有了一些个人体会,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不完善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正如前文提到的,很多正骨流派是要求习武的。一方面是因为有的正骨流派对力道要求比较高,常规的力无法完成治疗,所以需要习武来增强力量以及更好的发力;另一方面常年做手法容易对医生造成损伤,习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医武结合固然好,但是像我这种人近中年,又不会武功的,要从头学起也不太现实。但是通过借力使力,我们只需要非常轻巧的力就可以完成治疗,所以学习的门槛降低了,想学的都可以学此外,尽管治疗时患者动得也很轻,看样子也节省不了多少力。但是日积月累,一个个手法省的力加起来,对于医生来讲就是一种非常可观的保护。

借力使力,不仅对医生是一种保护,对患者同样是一种保护。正骨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对患者说放松放松,可是患者未必真的能放松,如果在患者紧张的情况下强行复位,是非常容易造成患者损伤的。

临床中有些病人会告诉你,刚开始就是脖子疼痛,去正了几次骨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来越重,最后出现了手麻。他们中的一部分其实是被正骨所伤,患者刚开始可能只是落枕了,治疗的时候又比较紧张,正骨大夫只好用更大的力来治疗,于是伤到了颈椎。这种病人触摸会发现,相应椎间孔周围的韧带是水肿的,仔细触摸还有撕裂样损伤,而静力性劳损是不至于造成这样的损伤的,像这种扳伤的可不好治。

现今紧张的医患关系让很多医生面对患者时如履薄冰。糟糕的治疗关系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医生,主动与患者割裂开来,针对数据指标的治疗模式会存在这样的隐患,医疗不应该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指标,应该是充满温情的,没有温情,谈何关系;另一方面来源于患者,有的患者将自己的主体责任完全交付。比如有的膝关节痛的病人,他就给你说了,我把膝盖交给你了,我给你钱,你给我治好。我就问他:你觉得你的膝盖值多少钱?

我认为治疗不应该是这样的。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养”,医生能做的占三成就不错了。治疗关系本身就是治疗的一部分,这是心理治疗会经常强调的。其实何种治疗又不是这样的呢?心理治疗讲助人自助,明确了治疗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治疗中患者才应该是主要的,医生只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

我觉得阎老师的治疗模式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借力使力,医患配合,使医患关系变治疗同盟。治疗过程中,医生只是卡住损伤的点,完全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然后是靠患者自己的力,自己做动作让结构复位,其实是患者自己把自己治好了,医生只是帮了一个忙。

阎老师有时也会自己给自己治疗,但是有的地方她够不着,就让我们帮她按一下,然后她自己身子一动就好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让患者参与治疗,更重要的是让患者知道自己的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可以增强患者对身体的感知力。我看到的,阎老师治疗的病人,不仅仅是病好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这里的人包括心理状态和身体功能。

之前我提到了“整体调治”,借力使力就是在患者行使功能的过程中使结构整体归位,其核心内涵是整体结构的自然还纳。人体结构,筋骨相依,一损俱损,筋出槽和骨错缝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伤科治疗,不能光正骨,也不能只理筋,要整体治疗,“使其复于旧也”。

现在做手法的天天都在说整体治疗,有的整体治疗是从头治到脚,有的整体治疗是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前病后治,有的整体治疗是先正骨再理筋,有的整体治疗是先理筋再正骨。让患者动起来,就不存在这样的区分,整体都在动,整体都可以复位。所以借力使力的治疗,是整体的复位,是整个异常态势的还原,使身体的错误共构得以纠正,使身体功能得以恢复。

举个例子,弯腰搬重物造成腹斜肌损伤,这是拨筋通络腰部手法的一个经典手法。

当患者弯腰搬重物时,骨盆前倾,腹肌被拉紧,准备旋转起身时,背部肌肉收缩,腹斜肌收缩带动骨盆向患侧旋转,腹斜肌在患侧髂前上棘处形成剪切力,负荷过重,腹斜肌在髂前上棘处撕裂,胸腰筋膜在髂后上棘附近挛缩,因为腹斜肌损伤,未能成功带动髂骨向后旋转,所以髂骨为向前旋移。有肌肉的损伤,也有骨的位移,怎么治疗呢,是去松解肌肉,还是把骨头扳回去?

其实这个损伤的本质是因为负荷过重,腹斜肌无法完成其功能,那我们治疗时就帮助它完成功能就好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实现的整体复位是自然的还纳,而非强行的复位,患者痛苦小。自然的才是最适合身体的。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问题,只是我们身体对它进行了代偿,所以没有症状。就好比说某个椎体本来有点偏歪,整个身体都适应了它偏歪的状态,然后你强行给它扳正了,于是整个身体还得再调整,把它带回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调整的过程是会有症状的,所以有的治疗完了其他地方开始疼了,就是因为这个。让患者动起来,让患者的身体自己去带动结构的复位,才能让结构不偏不倚的回到最适合身体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