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无声处

 beck_guo 2020-02-02

于无声处

我们熟知的历史都是波澜壮阔的,我们所记住的都是血与火的王朝更替,是疾风暴雨的革命改革,我们所称道的是唐宗宋祖的开疆拓土,我们所憎恶的是洪承畴这样的卖国求荣,让我们热血的是岳武穆的壮怀激烈,让我们侧目的是八旗子弟的抱头鼠窜。

历史总是这样的惊涛骇浪?

感谢黄仁宇博士带给我们一种静悄悄的历史,对历史上一个没有战乱没有任何波澜的年份抽丝剥茧,让我们知道所有的历史爆炸点都是在无声处悄悄的种下,生根,壮大,这一年是公元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

张居正在百度百科上的头衔中有一条“改革家”,张居正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内阁首辅可谓大权独揽,特别是在小皇帝未成年的时候。而在年少的万历皇帝眼中,老师张居正是他的楷模甚至是偶像。在皇权社会当一个“改革家”拥有权力的时候,其下场无一例外是悲剧的。商鞅虽然让秦国强大,但是自己免不了五马分尸;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但是到最后任然是丢官罢职,虎头蛇尾;更不用提近代社会的多次变法维新。张居正的悲剧就在于他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却是自下而上,用现在的话将就是缺乏顶层设计和舆论引导。对于张居正个人来说,不可谓不勤政,在强调道德治国的社会里他的行政能力也属一流,正式这是一个强调道德治国的社会,而张居正的个人道德上似乎又是不过关的。所以他死后的悲剧就不可避免。

申时行是张居正的继任者,他敏感的察觉到前任的改革是不得“官”心的,而他采取的办法就是折中,他永远都在掌握一种微妙的平衡。对前任的批判要掌握到何种尺度,对于地方官员和京官的利益分配。他在任上最大的使命就是平衡皇帝和整个文官集团之间的关系,而他最后的倒台也是因为自己的一次平衡木没有走对,本想阳奉阴违的给皇帝上一道密折,确阴差阳错的被公布于众,虽然整个文官集团,甚至整个社会都在奉行着一种“阴”,“阳”的文化,但是如果阴和阳一旦同时暴露,所有的人都会选择阳。申时行黯然下台以后,万历皇帝既没有了老师张居正这样“打算”替他富国强兵的改革派,也没有了申时行这样的平衡派,万历皇帝在历史上的“懒”名从此铸就了。张居正可以替他管理文官集团,申时行替他和文官集团纠缠,这两个人都不在以后,万历皇帝和整个文官集团处于一种非对立,非合作的状态,以至于万历皇帝成为了整个历史上最懒的皇帝。

这一切都是在静悄悄的进行着,万历皇帝不再参加作为皇帝的庆典,甚至不在早朝,连设立储君的事也一拖再拖,而整个文官集团也一如既往的按照几百年形成的规矩运转。

这一年申时行接到一封奏报,边外的一个少数民族的部族屡犯边境,边疆大臣守城不力,在京大臣力主弹劾。申时行发挥了他调停和平衡内外官员的作用,认为小事一桩,听之任之。让申时行得意的是他认为他换回了边关的和平,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叫努尔哈赤

而这一年,正是公元1587年,万历十五年。

欢迎留言,欢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