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心庐医话 | 肺气通论

 文文ap25 2020-02-02

人身健康之态,是真火伏于下,真水济于上。此是人身阴阳充盛的状态。人之阴阳充盛,则人五脏三焦,升清降浊,按部就班,各得其所。

如果人的阴阳二气虚衰。真阳无力行水化气,则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气不能上达,真水便不能上济于肺。

一切肺病根本,均是人身水火不调,真水不能上济的原因。

我们说,人身真火生真阳,真阴生真水。而真阳是运真阴、行真水、化真气的作用。人身如果真火虚衰,真阳则衰。

缺少了真阳的加持,必然不能行水化气。真水不能上济,则使心火来犯肺金。

犯肺心火并非实火,乃是一片浊燥之气。浊燥在肺,人的上呼吸道,包括咽喉、口、鼻就很容易生种种炎症。

同时也会包括其他一系列阳虚证症状表现:  皮肤干燥脱屑、头发出油、口腔溃疡、双目晦暗、性情暴躁、经水不调、便秘腹胀或者腹泻、大便不成型等。

这实是人的元阳虚衰,而使心火不能下潜、浊燥不得下降的原因。此是真火虚证。只要补壮人的真火真阳,清升浊降,心火顿潜,百病一时全消。

若对病理有所误解,不壮其真火,反而以寒凉之品妄加“清火”,此之真火虚症,非但不能治好,后续必生种种虚寒重证。

凡阳虚寒人,其浊燥在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程度显著者,常被有经验的中医诊断为“ 肺气不降 ”。通常人身这种状态只出现于慢病之中。

有的时候,在“肺气不降”的基础上,有的患者还会出现“ 肺气不宣 ”,患者总是轻咳,肺经感到闭郁而不宣通,此是伤寒寒闭之证。

宣通与升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肺气不降是因阴阳失调,阴阳两虚,且阳虚更为显著,而使水火失济。这属于慢病概念中的病态。

而肺气不宣,是因出汗后所受外寒,或饮食寒凉所受内寒,使寒气束于五内,不单单是寒气束肺,而是五脏皆寒而有所偏重已。

寒气束肺或束表,都是权称。五脏百脉皆通于表气。五脏百脉之寒气一散,表气亦随之开通。

肺气不宣,只要伤寒学扎实者,都会知道其治法。至于为什么会肺气不降,许多中医就不知道了。在治法上,也经常出现对医理的错误理解,而使治疗南辕北辙的情况。

实际上,只要使人的真火得壮,元阳充盛。虚火浮阳或浊燥之气,立时不求降而自降。顿然天清地泰。而许多不明此理的医生,往往人为强加干涉气机规律,施加诸多沉降之品,结果肺气非但未降,反使患者五脏沉垂。

更有许多医生认为此气之不降,是因“上火”在作怪,于是滥投一些寒凉“祛火”药物,使人阳气愈虚,病情愈重。这都是由于没有掌握人身的阴阳大机,在医理上误解重重的常见现象。

如果“肺气不降” 和“ 肺气不宣” 二证同时出现于患者身上,则需慢病与伤寒二门统理统辨了。这超越了当代许多中医的认识范畴。实际上,这是伤寒合阳虚症。

肺气闭郁之伤寒证,很简单应当以麻黄汤以开散寒邪。麻黄汤即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这四味药,此是开肺的圣药。切不可滥用夹杂寒药。

有些名利医生,唯恐用药简单,怕人说他用药不精细、不知寒热并调。又或者是对于真火虚症的误解重重,误认虚热为实火。对于再明显不过的纯寒纯阴之证,居然也用大青龙方,在麻黄汤基础上又夹杂石膏。

无论他是出于什么心态和习惯,这都是非常错误的用药手法,未依正确病理施治。

凡人身伤寒,使肺气闭郁,感觉一团寒气包裹于肺,皆应以麻黄汤开宣肺气。然用药须求纯正。如果患者是初患伤寒而肺气不宣,寒邪很迅速就会散尽。

如果是用药失当,杂以种种凉寒之药,三焦经骤寒,则致肠胃之病。三阴经骤寒,则伤寒加重,危及患者生命,也可致发烧和绵绵不愈之咳症。心经骤寒,心阳暴脱,则最易致人生命危险,心经骤寒虽发低烧,却最危险。

凡习医者均须记 :  阳气本虚的患者,心经切不可寒,否则极易心阳暴脱而毙命。

现代医疗中,凡网络媒体时代以来,根据媒体所报因输液而猝死的众多病例可推知,因用药不当而使患者心经骤寒、心经三阴经合寒,心阳暴脱而丧生之例实多。只不过世人皆不明其原理已。

许多病例本来仅是伤寒,怎知到诊所或医院就医输液后,顷刻间就暴毙。这样的例子无论是从媒体所报还是现实中所听说,都有很多。此皆是用药不辨寒温之性所造成。

伤寒合阳虚证,仅仅解除其伤寒之证是不够的。第一步在解除患者伤寒后。其阳虚证仍在,仍需壮其真火,生其真阳,方能无忧。

对于伤寒合阳虚证重症患者,如未经乱治,解决伤寒与阳虚可以并行,一面施以纯温的散寒剂,一面施以纯火纯阳剂。若能如此深契病机,丝丝入扣,世间何来寒热交杂症?

从来寒热交杂症,皆出自人为之反复误治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