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有光作品选读

 高山仙人掌 2020-02-03

另外,初三记叙文阅读的题型整理(14—18中考+16—18二模)做好了,此资料30元。

“唐宋派”归有光

    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唐宋派取法唐宋古文,有完全取消拟古习气,理论上缺少足够的创新,持续时间短,创作成就不高,但唐宋派的散文上承司马迁、唐宋古文的传统,变化自得,求文之神,平易自然,清新一时之风气,作品中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人事的关注,对真性情的赞许,下接公安、竟陵派,开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先河,对现代散文创作也有影响,起到了明显的过渡作用。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江苏苏州昆山人。因久居震泽湖畔,故自号“震川”,学者称他为“震川先生”。又因为他老家在昆山项脊泾,故也自称“项脊生”。

    归有光自幼聪颖好学,“五六岁即知有紫阳先生,而能读其书”(《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六大家书”(《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後师从同县名儒魏校,攻读《史记》、唐宋之文和濂洛关闽之说。十四岁开始应童子试,二十岁中秀才,以第一名的成绩补为苏州府学生员。後又以贡生入选南京太学,同年南京乡试未中。之後一直到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受到主考官张治的赏识,举为应天乡试第二名,他也因此声名大振,许多举子慕名前来求教。但归有光自由不羁的文风却不得主考官们的欣赏,以致归有光“八上公车不遇”,在失意与嘲笑中“仕进之心落然”(归有光《上瞿侍郎书》)。

    嘉靖十四年(1565年)六十岁的归有光考中了三甲进士,被授到荒僻的浙江长兴县当知县,“用古教化为治”兴利除害,这招来豪强大吏的不满,隆庆二年(1568年)他被调到顺德府去做马政通判,期间修有《马政志》。隆庆三年(1569年)赴京入贺万寿节,次年被升为南京太仆寺丞,但仍留於北京掌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身列文学侍从之位。因抱病坚持工作,不幸於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任上,终年六十六岁。

    归有光生活於嘉靖、隆庆年间,统治者昏庸不理朝政,先是宦官权贵专权,後又有严嵩父子掌权,排斥正直之士,谗陷忠良。再加上东南沿海倭寇猖略,社会问题极为严重。归有光虽一介腐儒,却极关心社会问题,对皇帝和中朝大官勇敢讽喻进谏;他留意东南水利,关心家乡的农业与民生;积极参加抗倭斗争,为当局献计献策。归有光一生博览群书,著述广泛,诗文主要辑有《震川先生文集》,此外还有《文章指南》、《易经渊旨》、《三国水利录》等著作。

    归有光一生仕途蹭蹬,屡不得志,但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却使他青史留名。他积极投入到唐宋派反复古的行列,对当时日趋高涨的“後七子”复古运动极为不满,对当时文坛盟主王世贞不以为然,他在《项思尧文集序》中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文章至於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为之巨子以倡道之欤!”将王世贞斥为“妄庸巨子”,对此王世贞反驳道“妄诚有之,庸则未敢闻命”,归有光又反击道“唯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列朝诗集小传》)。他反对“後七子”徒有其形式而不得其神的类比风气,在《与沈敬甫书》中说“但今世相尚以琢句为工,自谓欲追秦、汉,然不过剽窃齐、梁之馀,而海内宗之,翕然成风,可谓悼叹耳!”认为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在於质美,“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庄氏二子字说》)抵制复古潮流,且在教授举子过程中编辑唐宋散文,宣扬司马迁与唐宋古文家的朴实文风,改革八股制文,使後人称之为“彼时之豪杰”(《文史通义·文理》)。归有光不惑於群言,不趋於众行,体现出其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王世贞後来也对他的文学成就心悦诚服,赞道“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列朝诗集小传》丁集《震川先生归有光》)把归有光与韩愈、欧阳修相提并论。

    归有光成就和影响最大的是散文创作,他以个性鲜明的作品传达了自己的声音。唐宋派作家的散文多半文从字顺,明白晓畅,贯穿以“文以载道”的精神。而归有光的作品更有其独特之处,他对历代散文大家都作了全面地继承,对秦汉散文和唐宋散文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重真感情、真本色,既得古人风神脉理,又能自出机杼,在题材和风格上独树一帜,使其古文在本依“六经”的基础上於娓娓道来中述说对世情人生的真切感受,归有光最擅长且成就最高的是那些写日常生活中平凡琐事和人情世故的散文。归有光生活遭遇颇不幸,早年丧母,後又两次丧妻,痛失子女,其散文记敍往事,追悼亲友,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了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感人至深。代表作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女二二圹志》等。他写琐事,却深得司马迁笔法,用朴实的笔调将其不幸的人生变故敍述出来,在记敍中插入不经意的回忆细节,随拈随放,行散而神不散,言语舒淡之间,悲伤哀戚之情流露无遗。如《项脊轩志》,采用了睹物怀人的写法,把家人家境的变迁,在“轩”的线索中写出,表达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末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昨日种种,今日已是物事人非,让人不胜唏嘘慨叹。又如《寒花葬志》,作者回忆十年前逝去的婢女,仅用百馀字的篇幅,勾勒出三件小事,就把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引起人们对她不幸早夭的悲叹。

    归有光的突破之处在於把生活琐事引到“载道”的古文中来,植根于经史,化为自然之文,敍事抒怀,不事雕琢,雅洁自然,神理情韵兼具。正如王锡爵在《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中说的“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於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於言语之外。”

    归有光的古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有缺点,大多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短小简洁而又过於拘谨局缩,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理》中曾做过恰当的评价,“明人初承宋元之遗,初存规矩,至嘉靖、隆庆之间,晦蒙否塞,而文几绝矣。归震川氏生於是时,力不能抗王、李之徒而心知其非,故斥凤洲为庸妄,谓其创为伪秦汉,至并官名地名而改用古称,使人不辨作何许语,故直斥之曰文理不通,非妄言也。然归氏之文气体清矣,而按其中之所得,则亦不可强索。故余尝书识其後,以为先生所以砥柱中流者,特以文从字顺,不汩於流俗,而于古人所谓闳於中而肆於外,言以声其心之所得,则未之闻耳,然亦不得不称为彼时之豪杰矣。”

归有光传

    ①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②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③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④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对加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听取诉讼

B.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抓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               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               目为:眼睛看见

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吏多恶/他日汝当用

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吾妻归宁,述小妹语曰

C.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

D.自伤/某所,母立于兹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

2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6.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归有光“行己意”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项脊轩志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3分)

1)视无可置者(                 

2)室始然(               

3)三五之夜(                     

4)往往而是(               

5)稍异于前(                 

6)扃牖而居(          

2.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2分)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其制稍异于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5.本文感情细腻、丰富。从全文看,感情的基调是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句在文中起                   作用。(3分)

6.归有光散文善于通过家庭生活琐事与细节的叙写表达对亲人的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一两处生活琐事或“细节”描写的例子,并作赏析。(4分)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选自《项脊轩志》

    [注释]①项脊生:归有光自称。②蜀清:古代四川一位名叫清的寡妇。③丹穴:出产丹砂的矿。

1.解释加点的词。

1蜀清守丹穴,利天下              ②方二人之昧昧于一        

2.选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方二人昧昧于一隅也        ②人知

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④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作者为什么以蜀清、孔明自比,这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怀?

畏垒亭记

归有光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②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③《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臃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

④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注释]画然:聪明的样子。 ②絜然:清洁的样子。③臃肿:无知的样子。④鞅掌:为公事忙碌的样子。⑤尸:神像;社:土神;祀、稷:祭祀。

1.对于安亭,人“弃”我“爱”的原因是          (2分)

2.的作用                          。(2分)

3.“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B.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C.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D.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4.简析画线句的特点及表达的情思。3分)

5.“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寥寥几笔,在简叙述中饱含着挚情感。结合《项脊轩志》,阐述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宝界山居记

归有光

①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喂,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子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批水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减华子、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外,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之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注释]①卑稚:矮小。②漭淼澒洞(hòng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③壒:灰尘。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1.归有光,是明代“           ”(文学流派名)代表人物,我们在高一学过他的作品是《         》。(2分)

2.作者在第①段描写太湖的用意是                                            (2分)

3.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3分)

4.第③段中的王右丞指的是诗人         ,作者写他的故事是为了说明               ”。(3分) 

5.作者写王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感叹“何可及哉!何可及哉!”的意图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分)

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①尸祝:本指古代祭祀时担任尸和祝的两种人,为“崇拜,祝福”的意思。②浮屠:梵语的音译,这里指佛教。③惓惓:诚恳殷切的意思。

1.请写出高中课本中所学的归有光的散文名篇                1分)

2.段主要写了吴县的□□□□2分)

3.段中好事者绘《吴山图》”的目的是           (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4.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命令对于百姓来说确实很重要。

B.那命令对于百姓来说就像诚信一样重要。

C.县令对于当地百姓确实很重要。

D.县令对于百姓的诚实起到重要作用。

5.本文是一篇“记”,具有叙议结合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4分)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倦倦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节选自《吴山图记》)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1)余同年友魏君用晦吴县(           2)夫令之于民重矣(        

3)君今县已三年矣(                 4)展太息(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君之为县有惠爱                   B.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C.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D.君于吴之山川

3.“昔苏子瞻”段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2分)

菊窗记  归震川

①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  

②昔仲长统尝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            1)             

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可谓无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注释]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

1.本文作者归震川原名__________,高中课文选入他的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____。(2分)

2.选择下列合适的两项分别填入文中空缺处。    )(    (2分)

A.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B.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C.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D.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3.对第③段画浪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B.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C.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D.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4.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的原因。(3分)

5.从形式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3分)

①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逾年生女淑静。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②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③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④孺人死十一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选自《先妣事略》,有删改)

   [注]孺人:明朝受封号的妇女,七品以下称“孺人”。

1.以上选文作者归有光,字          ,请写出他所写的一篇高中课文题目《           》。(2分)

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年十六来归            2)而生有光           

3)于是家人画工画(          4)孺人所者也(       

3.翻译句子。(2分)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4.文中第①③段分别追述了母亲生前                的情况。(2分)

5.归有光散文常在简朴疏淡的文字中饱含深情,上面四节文字可依次分别用文中的                   

       四个字概括当时人彼时彼刻的真切感情。(2分)

寒花葬志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②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

    ③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④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1.本文是明朝后期古文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归有光,字        又字开甫,世称        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而不卒(           2火煮荸荠熟(          

3)孺人每令婢倚几旁        4奄忽便已十年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描写寒花日常生活的两件小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

4.文中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广  告  区

本人是一名自由老师,专注于初三到高三的教学与教研工作。

有需要资料的可联系我,

有课源推荐的可联系我,

有需要补课的可联系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