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脱欧为哪般

 袁承志dtau70na 2020-02-04

英国脱欧经历了相对较长的复杂过程:2013年1月23日英国前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3月29日英国“脱欧”程序正式启动。根据英国与欧盟的协议:英国应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2018年6月26日英国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 。7月12日英国发布脱欧白皮书。11月25日欧盟除英国外的27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草案。12月10日欧洲法院裁定:英国可单方面撤销“脱欧”决定。2019年3月12日英国议会就修改后的“脱欧”协议进行了再次投票表决,但该协议仍没有通过。4月10日欧盟各国一致同意将“脱欧”日期延迟至10月31日。10月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与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欧盟与英国达成新的脱欧协议。10月19日英国议会要求首相寻求再度推迟“脱欧”。10月22日英国将暂停“脱欧”协议法案后续的审议、三读等立法程序,直到欧盟对英国延期“脱欧”的申请给出回复。2019年10月22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首相约翰逊为推动“脱欧”协议尽快在英国议会通过而制定的立法时间表。2020年1月英国国会投票通过脱欧协议,欧洲议会将于1月29日对脱欧协议进行最后的审议和表决。1月30日欧盟正式批准了英国脱欧。2020年1月31日成为英国正式脱欧的日期,至此英国走完了脱欧的全历程,欧盟也由此迎来了历史性减员的时刻。

英国脱欧为哪般

打开世界地图不难发现:在亚欧大陆最西端隔着一片浅浅的海峡有一个岛国见证了大陆上无数强国的兴衰沉浮。自1066年的诺曼征服以来这个岛国再没被敌人征服过——即使是横扫欧陆的拿破仑和希特勒也不得不望着那片浅浅的海峡而叹息。尽管这片海峡最窄处不过28.8公里,却保护了这个岛国900多年——这个岛国就是英国。在1066年的诺曼征服之前这个岛屿先后被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丹麦人征服,直到1066年被诺曼人征服后这个岛国进入了一段特殊的时期:英国国王同时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在法国境内拥有大量封地,而统治英国的王室和贵族阶层几乎都说法语,甚至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一度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王位,由此引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英法百年战争后英格兰民族开始真正成型:英国失去了除加莱港之外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地,不久连加莱也失去了,这样反而使其成为一个更加纯粹的民族,英语逐渐取代法语成为这个岛国的官方语言,英格兰民族国家逐渐成型。英法百年战争除了促进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成型之外也引起了英国外交路线的重大调整: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放弃参与欧洲大陆的争霸战争,转而专心致志于海外殖民扩张和贸易拓展。像英国这种规模大小的国家其实难以同时供养一支强大的陆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所以英国选择了优先发展海上力量。

英国脱欧为哪般

1497年-1498年期间约翰·卡伯特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支持下两度前往北美沿岸进行探险,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海外探险,为之后大英帝国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588年8月8日英国海军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这标志着世界海洋霸权开始由西班牙向英国转移。1562~1784年期间英国同荷兰断断续续爆发了三次战争,战后荷兰被迫接受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这使英国的海外贸易在此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763年英国在与法国的七年战争中胜出,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印度撤出,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开始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拥有世界第一的经济产值和遍及全球的殖民地。1865年英国首相帕默斯顿留下了这样一段遗言:“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从海权扩张中尝到甜头的英国对欧洲大陆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英国在欧陆争霸过程中始终扮演着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坐视欧陆强国相互消耗,一旦发现欧陆某国有做大做强的迹象就立刻联合其他欧陆国家予以打击,而英国自身则始终保持着不与任何欧陆国家缔结长期盟约的传统。这种外交政策被英国人自己称为“光荣孤立”,其目的就在于维持自身的绝对自由。

英国脱欧为哪般

独特的岛国地理格局、长期的“光荣孤立”国策以及“日不落帝国”的荣耀都使英国养成了一种孤芳自赏的孤傲秉性,可以说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一直存在一定的心理隔阂。尽管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后英国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傲视全球的霸主,但仍试图在欧洲扮演主宰者制衡者的角色。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成立了如今欧盟的前身欧共体。英国对此的态度是什么呢?英国表示支持欧陆国家的联合,但秉性孤傲的英国更愿充当“场外指导”的角色而不是加入其中,这在本质上实际上还是试图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离岸平衡手作用。当时欧洲正处于二战后的经济复兴时期:尽管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都在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相比之下英国的情况仍比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以及在战争中国土沦丧的法国要好得多,所以当时法、德是很想拉英国入伙的。然而长期以来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始终存在一定的心理隔阂,相比之下英国更愿意接近同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美国。尤其是在经历二战后英国的外交路线总体上是强调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的。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心理隔阂以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促使英国在欧共体成立时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然而英国人很快就骄傲不起来了:二战后在战争损失惨重的苏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崛起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新中国成立后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经济复兴势头强劲,欧洲大陆的法、德两国也借助于共同体的优势实现了对英国的逆袭。这下轮到英国这个老牌霸主傻眼了,于是英国也萌生了加入欧共体的念头。

英国脱欧为哪般

法国总统戴高乐一听说英国想加入欧共体不干了。法国这时为什么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呢?在法国看来:当初自己曾主动邀请英国入伙,然而英国拒绝了。现在你英国看到了欧共体的发展势头就想来搭便车啊。想当初你对我爱答不理,现在落在我手里了吧,这下我让你知道什么叫高攀不起。欧共体的成立本身就是欧洲诸国试图在美、苏两极之间强化自身实力、发出自身独特声音的一种尝试,和美国关系特殊的英国自然会被欧洲大陆国家视为美国安插在欧洲的“内奸”。尤其是戴高乐是一个强调法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强势总统:牵头组织欧共体、与新中国建交等等都是法国不甘完全屈从于美国意志的表现。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法国看来是需要戒备的,事实上欧洲大陆国家普遍都有这种戒备心,只不过法国表现得尤其明显而已。直到戴高乐去世后的1973年英国才得以加入欧共体。由此可见英国在加入欧共体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出现了不愉快的记忆。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尽管本来是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的争执,可总会觉得是对方对不起自己: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国家视英国为美国安插的“内奸”;英国则认为自己在加入欧洲联盟体系的过程中受到了欧洲大陆诸国的不公正待遇。也许从这时起就已埋下了日后英国同欧洲大陆诸国之间对立的种子。双方之间这种裂痕其实一直存在:英国尽管加入了欧盟,可为捍卫英镑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英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而始终拒绝加入欧元区。英国也始终不愿放弃自己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尽管欧洲大陆诸国基本上也是美国的盟友,但始终没法达到英美之间那么密切。正如棱镜事件后欧洲大陆诸国赫然发现:身为美国盟友的自己也是美国的监控对象之一,而英国却不在美国的监控范围之内。与此同时美国在安保、关税等问题上对英国和欧洲大陆诸国也是区别对待,这一切加重了欧洲大陆诸国和英国之间的不信任感。

英国脱欧为哪般

过去几十年里欧盟已然发展成为一个官僚的庞然大物:相当可观的薪酬待遇使欧盟成为各国公务员向往的地方,而这些在欧盟机构中得到一官半职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会全力维护这台机器。获得权力的人自然会希望扩张自己的权力,欧盟作为欧洲国家之间的一个国际性组织要扩张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欧盟成员国需要上交一部分主权。欧元的诞生背后实际上就是欧盟成员国对自主货币发行权的放弃。是不是所有成员国都对此心甘情愿呢?实际上有一部分成员国未必那么心甘情愿,只是为享受联盟带来的好处而进行了妥协。事实上作为整体的欧盟与各成员国之间是存在一种博弈关系的:尽管欧盟设有外交专员,但迄今为止欧盟很难在外交政策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毕竟各成员国的核心利益未必完全一致。在出兵利比亚的问题上英、法追随美国投了赞成票,而德国则选择了弃权。各成员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欧盟要在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无疑是很难的,然而欧盟的决策机制并非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各成员国必须协商一致才能以联盟的名义做出决定。长期以来欧盟的扩张有纵向与横向两条路径:所谓纵向路径是指在人员互通、统一货币等领域加深各成员国的密切程度;所谓横向路径是指成员国数量的扩张。欧盟纵向扩张的最大举措就是欧元,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一次大胆的货币创新尝试。然而还没等成员国完全适应这种新货币之时欧盟就启动了横向扩张: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正式加入欧盟。

英国脱欧为哪般

欧盟东扩后的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深了英国和欧洲大陆诸国之间的隔阂:新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这意味着老成员国需要需要向新成员国提供援助。老成员国当然多少会对此心有不满,而本就同欧洲大陆诸国面和心不合的英国一看要自己出手援助东欧那帮穷亲戚还能忍得了?英国本就是一个偏居一隅、与欧洲大陆存在地理距离与心理隔阂的国家,如今眼睁睁看着欧盟内部新老成员之间各种争执,看着大量涌入的波兰移民占据了本国的服务业,你觉得英国会作何感想呢?在欧盟内部英国作为发达经济体需要为支援东欧新成员国支付大笔资金给欧盟,而具体的支付金额是呈上升趋势的:2008年英国支付给欧盟的款项为27亿英镑,到了2013年就达到了113亿英镑。英国人不禁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给欧盟的这笔钱省下来会使本国的国民福利待遇得到怎样的提升呢?事实上这笔支付给欧盟的“会员费”只是英国脱欧经济账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其实英国更为在意的是欧盟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对英国进行的“整体式捆绑”。我们知道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金融业实力,尽管目前掌握世界金融霸权的已是美国,可英国的伦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相比之下欧洲大陆上的德国是以其严谨高效的制造业闻名于世的。欧盟在对外贸易上将制造业放在头等优先的地位,这就使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制造业领军者的德国大获其利,而侧重于金融与服务业的英国则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因此英国迫切希望在和别国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时能获得更多的谈判主导权,而不必被其他国家过多干涉。

英国脱欧为哪般

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实在有太多分歧了:经济上欧盟是按法国的中央集权理念设计的,这与英国的自由主义格格不入;法律上英国作为现代宪政体制的创始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法律,如今世界各国的法律通常属于英美法系或大陆法系,而实行大陆法系的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体系常与英国撞车。当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成立时英国选择了冷眼旁观,后来完全是觉得有利可图才又选择加入,因此从一开始双方就留下了不愉快的记忆,而只要英国一旦感觉加入欧盟没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就会很自然萌发退出的念头。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对英国的印象是:只想占欧洲俱乐部的便宜,而不想尽欧盟成员国的义务。这么说其实既对也不对:英国在整个欧盟体系中的确不像德国、法国那样积极致力于联盟的团结,一直以来与欧洲大陆国家存在心理隔阂的英国的确是小动作不断。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注意:英国自从加入欧盟以来一直是净缴费国,属于对欧盟有重大贡献的国家。欧盟东扩后英国成为了受“人员自由流动”影响最大的国家——英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尽管不是欧盟成员国中最好的,但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地位使东欧移民不必克服语言障碍,以致于单是从波兰一国就有100万人涌入英国。自2010年中东诸国连续发生动乱以来大量中东难民涌入欧洲,造成了欧洲难民危机。这使英国对非法移民的问题更为担心起来:本来大量涌入的东欧移民就抢走了宝贵的就业、医疗和教育等资源,从而使英国国内矛盾尖锐起来。如今再涌入一批中东难民就让英国更加无法接受了,况且中东难民在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各方面比起东欧移民与英国就更为疏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