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易道人:对《庄子.德充符》中“物何为最之哉”的辨析

 龙潭今语 2020-02-04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这一部分文字,我认为当前多见的注释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下辨析。

中华书局孙通海译注的《庄子》中将此译为:常季说:“王骀只是修己,用他的真知获得明理之心,再用这个明理之心获得无所分辨的永恒之心,那么众人为什么都归附他呢?”

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中将此译为:常季说:“王骀修己罢了,他用智慧去理解分别一切的心,再根据这个心返回到不起分别作用的常心,为什么众人会归依他呢?”

这两个译文都将最后一问释为:众人为何会归附于王骀。网上的很多注释也是以此为基础,译为:众多的弟子为什么还聚集在他的身边呢?

这个译文我认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物译为众人似乎有待商榷,物虽然有他人、众人的义项,但基本都是用在泛指的全称判断或固定搭配中,如损己以利物(《十渐不克终疏》魏征),物听、物议等,这里显然不太合适;二是,为什么有人追随王骀的问题,实际上在文中第一段里已经隐含地被提了出来,这里如果是这个问题的话,与前后文都没有理论阐述方面的联系。

吉林文史出版社的《庄子译注》将此译为:常季说:“王骀只是善于修养自己,用他的智慧提高他的理智,用他的理智去领悟符合天道的常心。那么,为什么外物还能聚集在他周围呢?”

这里虽然译者意识到了物释为人的问题,但译文令人不知所云。

让我们重新梳理一遍常季与孔子的问答,看看是否能够有所提示。

整篇文章是通过常季环环相扣的设问和孔子层层递进的回答展开的。

第一轮问答,说明了王骀是何人以及他的影响。在这一轮中,常季已提及“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这实际上完全可以看做是对于众人归附于王骀的表述。

第二轮问答,提出并回答了王骀的理论的独特之处,即:“独若之何?”的问题。孔子给出的回答,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仔细思考时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物的变迁的影响)。

第三轮问答,是对第二轮的解释与深化,解释了“不与物迁”这一原则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并提出了“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

第四轮问答,即产生问题的这句,首先,常季说“彼为己”。按正常的思路,这是对上一轮“游心乎德之和”的总结。接着,“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应当是对于“为己”的具体展开。而后面所跟的问句,如果他们的谈话具有正常逻辑的话,根据上面所呈现的行文脉络,应当是对于这个总结和展开,就对常季而言的疑惑之处进行更深一步的提问,而不是来一句跨年晚会上的生日快乐般的水词。同时,我们根据后面的回答可以看到,孔子是通过“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来进行的回应。“流”与“止”的对应,我们是完全可以在上一问中的“物迁”与“德”中找到关联的。因此,“物何为最之哉?”应当是常季在问:在以其知得其心的过程中,物究竟如何了?或者说,如果我们以不与物迁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那我们如何看待物?再进一步,我们如果不以物为起点来观察这个世界,“不知耳目之所宜”,那又是如何可能的?

我们需要知道,在战国时期,儒家的一套从认知到修身的理论体系已基本成型,即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而在作为反对儒家的庄子的著作中,自是需要将儒家所有可能的反驳尽数瓦解,这正是在文中通过层次展开的问答所欲达到的目的。

所以,第四问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作为修己,你需要通过“知”来得其心,但是,根据我们儒家的常识而言,“知”是需要通过“物”格物来致知的。但王骀却说“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不与物迁”。他为什么说“”不会产生正确的认知,或说“”会产生错误的认知?

如果是这样问,就与后面的回答无缝对接。后面孔子回答:物是会变化的呀,我们照镜子是用变化流动的水还是用静止的水?当然是静止的。所以我们看到世界也不应以变迁的物为基础作为参照呀。

现在可以说结论了,以前注释的错误,首先缘于没有正确理解行文脉络和理路进展;

同时,一个技术上的原因是,对“最”字进行了错误的训释。陈鼓应对此字引司马彪所注的“聚”义,译为聚集、归附。其他注家亦皆如此。但是,会意。小篆字形,从冃,从取。本义:冒犯夺取,犯而取之。这是它最基本的义项,放在这里文意贯通!

故,“物何为最之哉?”此句当译为:物如何就成为对知的冒犯夺取了呢?

附:相关部分原文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 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徵,不惧之实,勇士一人, 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