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立春,24节气养生法:立春开始的15天饮食起居6大调养原则

 长林悠草 2020-02-04

  2020年24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日立春

今日立春,24节气养生法:立春开始的15天饮食起居6大调养原则

节令特点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表示从这一天起春天开始。立春时节万物开始复苏,揭开了春天的序幕。立春的物候特征包括:白昼转长,日照、降水逐渐增多,气温也趋于上升。农谚有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养生要领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此间万物生发、推陈出新,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此时的保健养生应注意养护春季的“生发之气”。若不注意“生发之气”的调养,不仅会影响肌体的健康,而且可能遗患以后。

立春时节乍暖还凉,多风干燥。在这个时候,要合理地调整饮食,有目的地选择食物,根据时令变化和自身需求,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养护,以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立春时节,在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应当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该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立春时节养生

一要防病保健。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开始生长繁殖,在我国古代称为“温热毒邪”。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

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肌体的防御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节令衣着

初春时节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趋于暖和。因此,在早春时节,许多人迫不及待地脱去厚衣服,早早地换上春装,穿上单鞋,也有人还会在保持双脚的温暖和干燥上掉以轻心。很多人此间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感到下肢酸胀不适,走路酸痛、沉重、乏力、关节僵直等。殊不知正是由于过早地换上春装,早春的寒气与湿气悄悄地乘虚而入,由下而上,由表入里,侵入骨骼、关节,尤其是裸露的脚趾与踝、膝等关节。

《千金要方》主张春天穿衣服适宜“下厚上薄”。

“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减衣的意思。正如现代人所认为的,要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北方气候多变,冷空气较强,往往会骤然降温。春寒虽不像寒冬腊月那么冷,但由于人们穿着的变化,加之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邪而致病。由此养生家认为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宜顿减,以助人体抵御外邪侵袭。因此在穿着上,立春时节要遵循“春捂”的原则,注意防寒保暖,适量增减衣服,婴幼儿、老人、孕产妇尤其如此。

起居须知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的肌体内随万物萌发,蕴动着一种勃勃的生机。立春时节,冬藏结束,春生到来。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也和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人们夜卧早起,舒展形体,克服倦懒思眠的状态,多参加室外活动,使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立春时节,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按摩双足尤其是涌泉穴,能使全身暖和、舒适,睡得更安稳。睡眠时头部应朝向东方。早晨起来,先使头脑清醒,再睁开眼睛。然后闭眼将双手搓热,熨眼几十遍。接着将眼睛左右各旋转九遍后,将双眼紧闭一会儿,然后猛然睁开双眼。这样可以祛除眼中风火。

由于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在立春时节应该对居室进行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细菌、病毒繁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节令养生食谱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自此万物开始有了生机。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是由寒向暖过渡的时候。所以,春季气候变化较剧烈,温差幅度很大。由于从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少年儿童。因此,除了日常注意防范外,更应该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多摄入适合此季节食用的食物,以饮食助养生。这个时节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枸杞粥

制作原料: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粳米熬成粥,起锅前将洗净的枸杞子放入锅内,再煮几分钟即可。

今日立春,24节气养生法:立春开始的15天饮食起居6大调养原则

适宜人群: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目视物昏花、头晕、阴血不足者。

禁忌:枸杞粥质润,脾虚泄泻者忌用。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本草纲目》说其“滋肾,润肺,明目”,主要成分有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甜菜碱、玉米黍黄素以及微量钙、磷、铁等。枸杞子为平补之品,既补阳,又滋阴,能益肾养精,平肝明目,凡肝肾不足之人,常食效果好。

葛根粥

制作原料:葛根15~15克,粳米100~200克。

制作方法:将葛根洗净去皮,切成块状,与粳米同煮成粥。

今日立春,24节气养生法:立春开始的15天饮食起居6大调养原则

适宜人群: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随之出现的头痛、发热、无汗、项强等,还适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胃热引起之口渴、消瘦者。

禁忌:表虚多汗者忌用,斑疹已透出者不宜用。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神农本草经》说其“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阳气,解诸毒”。其主要成分含有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及淀粉等。葛根单味药制成中成药“葛根片”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突发性耳聋有一定效果。葛根生用能解肌退热、透疹,又可生津、清胃热,煨用可升阳止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素中含有的黄酮成分可增加脑血管、冠状血管的血流量,并且对肠管有解痉作用。

泥鳅炖豆腐

制作原料:泥鳅500克,豆腐250克,盐、姜、蒜、葱、黄酒、味精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泥鳅剖洗干净,入锅内加水、姜等同煮,同时置另一锅,倒入少许食油,待油烧热后,放入切碎的蒜末,炒出蒜香味后,放入切成小块的豆腐,稍煎一下,即放入泥鳅汤内,改用文火炖一小时,至泥鳅烂熟,最后调入少量淀粉,再煮开,加入味精、葱等调味品即可。

今日立春,24节气养生法:立春开始的15天饮食起居6大调养原则

适宜人群:适用于脾胃气虚之纳呆、神疲乏力,湿热所致之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者,以及产后阴亏少乳者,还可解酒毒和硫黄毒。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可暖中焦。《本草纲目》说其“暖中益气”;入肾经可补益肾气、利小便;另外,泥鳅还可解酒。其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钙、磷、铁、烟酸、灰分等。豆腐为良好的清润益气之品,其味甘,性凉,归脾、胃经。豆腐可清热解毒,可解酒毒,还可解硫黄毒。豆腐还有滋阴润燥、益气和胃的功效,还可养血增乳,故适用于妇女产后乳汁少的补养和滋润。泥鳅炖豆腐取二者清热利湿、补中益气、解毒之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炖品。

滋补原则

立春时节的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春季是人体气血升发的季节,犹如种子发芽。饮食应以滋补阴气,疏通气机兼以升发阳气的食物为主。宜食用味甘、性温的食品,以助阳气升发之力;忌食酸、涩食品,以降低阳气升发的阻力。口味宜清淡可口,忌食油腻、生冷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浓咖啡、白酒、辣椒等,这是春季饮食滋补的总原则。

节令养生小贴士:初春食疗应对“燥毒”

从冬季一直到来年春初,许多人都在寒冷中备受干燥气候的折磨。这其中,更有不少人是因干燥而受到疾病的困扰,这就是对干燥环境较敏感的干燥综合征患者。

今日立春,24节气养生法:立春开始的15天饮食起居6大调养原则

中医将干燥综合征称之为“燥毒”。干燥综合征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欲哭无泪”,而且临床显示,干燥综合征“重女轻男”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虽然女性患干燥综合征的原因还不是十分确定,但从女性发病集中在40~50岁的年龄段不难看出,此病与更年期内分泌失调这一诱因有关。因此,作为更年期前的妇女,更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

通常情况下,干燥综合征表现为以“眼干(结膜受损)、口渴(黏膜受损)”为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以及多发性肌炎等风湿病有关。此病实际上是内在器官和免疫力失调所致的全身变化疾病:由于外分泌腺被淋巴细胞所破坏,腺体的分泌功能逐步丧失。泪液分泌减少使患者感到眼内干燥,并有烧灼感,严重者出现眼结膜感染和溃疡,并可导致白内障和青光眼。唾液分泌的减少使患者经常口干,舌质干裂,咀嚼吞咽困难。日常饮食中,患者应遵循“多汁、鲜、嫩,忌食辛辣”的原则。在选食中,应多偏重益气养阴的山药、土豆、白薯(以红瓤为佳),补肾的核桃和骨头汤,健脾的红枣,富含维生素C的山楂、西红柿及富含B族维生素的胡萝卜等。口腔干燥突出者可经常以麦冬、沙参等中药泡茶饮用。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餐后及时刷牙,尽量少吃甜食。一旦出现口腔感染和龋齿应及时治疗。

节令中药养生:

初春时节,气候干燥,冬天寒气未散尽,阳气已经开始生发,于是“上火”成了多发病。不少人口角发炎、眼睛干涩发红,甚至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牙龈、咽喉肿痛等,这时人们都会选择服用祛火药。

今日立春,24节气养生法:立春开始的15天饮食起居6大调养原则 

造成人们常说的“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多由于饮食起居不当引起,一般分为外感之火和内生之火两种。外感之火主要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关,如春天干燥,属于温热的气候,这种条件下人体就容易上火。

而内火的产生则主要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消化代谢功能、体质及情志变化等密切相关,此外,还与人体免疫功能、某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上火”属于中医所说的热证范畴。但不论内火还是外火,都是因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上火”后不可随便服祛火药,首先应分析原因。通常,人体“上火”时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用药不当,盲目“败火”可能适得其反。此外,由于“上火”证虚实不同,部位不同,脏腑不同,服用中药“降火”最好由中医师来辨证用药。特别是女性,更不能乱用“降火”的寒凉性药,如果药不对症,不仅不能“败火”,反而对身体有害。

中药“降火”具有独特的功效。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年龄和性别,按“滋阴清热、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用药原则,辨证用药。有咽喉干燥疼痛者可用菊花、金银花、生甘草、胖大海泡水喝;牙龈肿痛可以服用牛黄上清丸,但同时有腹泻、腹痛者不宜服用;口干舌燥、鼻出血兼有痰多咳嗽症状的可用羚羊清肺丸等;口舌、鼻内生疮,口角发炎者则可选用黄连上清片、三黄片等,或外用西瓜霜;小便黄赤可服淡竹叶水;治疗上火引起的便秘可用决明子煮水加入适量蜂蜜后饮用。

另外,小儿易发肺火,出现肺热郁闭、痰热咳嗽的患儿可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汤;而阴虚肺热、双颧潮红、咽干消瘦者可服用养阴清肺口服液。青壮年人易发肝火,可口服杞菊地黄丸等;中年人易发胃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老年人易发虚火,可用知柏地黄丸。妇女易发心火,可用枣仁安神丸。如果是由于情绪变化引起肝火上升,还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尽量避免大喜、大悲和焦虑烦躁等情绪。

降火除了用药,在饮食上也应注意,“上火”期间应严格做到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喝烈酒,做到多鱼少肉,特别是应少吃牛羊肉以及火锅等。还可适当多吃一些带寒凉性质的水果蔬菜,如西瓜、梨子、葡萄、苦瓜及其他带有绿叶的蔬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