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叁拾 Sense · 访谈 | 王晴园: 有话可谈

 佚名山顶洞人 2020-02-05

王 晴 园

「 有 话 可 谈 」

艺术家 王晴园



艺术家访谈录由策展人单宏和艺术家王晴园于展览现场进行

问:单宏

答:王晴园

单:你是本次展览参展28位画家中最年轻的,最年轻意味着可能是学习经历、社会阅历都是相对少的,这个对你画画来说重不重要?
王: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画什么以及表达什么是可以自主选择的,作品的气息可以直接呈现作者的某一个侧面。正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不会是一成不变,而画画可以记录你的每一处改变。无论是关注点、心态还是意识形态等等。我觉得年轻不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点,我还是希望大家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吧。

单:你的本科学习在南艺,有很多人说千万不能去南艺,因为你会爱上那里。梅岭走一走,古林公园散散步,你可以谈一下在南艺的国画学习、生活的体会,然后和到了北京后的一些不同。
王:对,南艺真的很漂亮,去一趟就知道了。在南艺的时候更多的是稳固基础,只是在毕业创作上才开始尝试在绘画的同时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现在研究生阶段就完全是敞开去做了,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想法也会有很多,也会愿意去做很多的尝试。以前好朋友都在身边,总会常常结伴出去吃饭逛街,会有很多的活动,现在可能会更佛系一点吧,不怎么社交,不怎么出门,喜欢窝在家里画画,或者去电影院把院线感兴趣的电影都刷一遍。

单:2017年,你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本科毕业展作品《寐》画的是一组关于睡眠的自画像,这两年也有几幅自画像系列,但是明显感觉到和开始不一样。
王:我自己觉得比之前画的要好很多。以前的造型过松。这是一上来就直接学习国画的普遍问题,那个时候我们比较重视对线条的练习,画线描常常浮于表面,往往会忽略对象的内部结构,导致造型会显得很松散。本科毕业创作完成后,就更清楚地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期间是经过了反复练习的。再有就是之前更多倾向于抠照片,之后就不怎么借助图片了,都是对着镜子去完成的。

单:今年8月在方圆美术馆的“转音(第二季)”展览上你也展出过这组《假发》作品,故宫博物院有这样一张《雍正帝戴假发半身像》,当时你是出于什么想法再创作的?
    
王:《假发》是由两幅相望的侧面肖像组成的。事实上,大家在展览上所看到的这一组已经是我画的第三遍了。我从18年开始构思《假发》,那个时候我刚考上研究生,其实并没有完成过一张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在那之前很多个公众号都写了潮人雍正帝爱好cosplay,尤其是他头戴洋人假发的肖像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有一天我去理发店剪发,我旁边有一个正在烫发的女人吸引了我的注意,难以想象在烫小波浪的她脸上竟有些许阳刚之气,这让我联想到了那个头戴假发、神态阴柔的雍正。一个是托人从宫外带来的洋人假发头套,一个是效仿洋人通过机器烫弯的“假发”,他们同是东方的面孔、西方的打扮,放在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我从网上重新找来了故宫博物院《雍正帝戴假发半身像》的图片,再通过参考他的其它画像,将其朝向改成了一个几乎为全侧的样子。同是紧跟潮流的两个人,如果他们在同一时空得以遇见,或许也有话可谈吧。

单:此次展览你延续与拓展了“假发”这个系列,新增了两幅,把原本面对面的肖像拆开,分别放在新画的左右两侧,谈谈你的这组新的作品和这么展览布置的原因。

王:这两幅新画的画面都只出现了简单的假发和家具,一个是随意搭置在官帽椅扶手上的法官帽,一个是严肃地居中放置在古典欧式沙发上的唐代女子发髻,我试图以此来暗示人出现过的痕迹,它们应该是具有叙述性的。假发其实是一种带有象征性的东西,我们在律政题材的英剧里常常可以看到各种样式的司法假发,比如画面中的法官帽,是高等法院法官的假发样式。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代表着一种职业精神。在中国古代,常见女子发髻高耸饱满,实则多是使用了假发。似乎发髻越高身份越显贵,因此常有贫穷妇女通过售卖自己的头发来换取银两;古有髡刑、“断发之辱”,恰恰都是表现了假发所象征的身份与阶级地位。唐代女子对假发的需求到达巅峰,右幅中假发的原型便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唐墓的唐代女子假发。之所以将两张肖像分开放,完全是因为偶然发现如此放置仿佛是多出了一个性别的归类,同时又产生了一种中西与古今交替的跳跃感,让他俩遥遥相望,似乎变得更有意思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今年双十一“假发套成交量”上了热搜,脱发和秃顶何尝不是当下大众的困扰,而因为脱发或美观用假发“遮丑”,从古埃及传入欧洲的假发潮流,早在路易十三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身上就得以应验了。

单:从自画像系列到“游园”系列、“∞”系列再到现在的“假发”系列,重心渐渐又重新回到了画面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游园”系列之TREASURES BOXES(宝盒)

王:自画像系列是我延续了本科的毕业创作,目的在于对肖像的练习以及直观的了解自己。“游园”系列目前由两组绘画装置构成,分别是《TREASURES BOXES(宝盒)》和《曲达》,主要通过削弱画面本身来营造记忆和梦境的碎片式印象,利用外部色彩和形状特点去表现中式园林的女性气质,因此在作品的形式上作了更多的心思。“∞”系列是由我在18年夏天绘制完纸本作品《∞》后打算延展开来的系列,主要是有关情感关系和永恒的话题,其中有部分作品依然保留了画面之外的构思,比如利用亚克力切割来做光影效果、用单独染色的绢丝作为另一种赋色方式在绢本作品上进行二次织绣。“假发”系列则是尽可能抛开了画面以外的思考,转向专注于画面本身的表达。我认为这是我必经的转变,同时每一个阶段的作品仿佛都是顺理成章的。我在作品中布下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更好地去表述作品,当我不需要通过加入其他手段去表述时,我自然会选择纯粹地去画。

单:除了这些系列,你还会有其他的系列尝试么?
王:目前我主要会延续“假发”这个系列,同时会扩展“∞”系列来作为创作“假发”系列过程中的喘息。现在还没有尝试其他系列的打算。

单:谈谈你所认为的“新工笔”。你的创作和当下语境如何思考?
王:“新工笔”的“新”意在更为开放和包容、更为当下。我们有太多的途径去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新工笔”是存在更多可能性的,也应当是与时俱进的。比如说我的“假发”系列,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背书,但戴假发这件事已然是延续至今的潮流了。我依然觉得,“新工笔”再新,是不能脱离中国画最初的气息的,是需要保留古意的。至少我坚持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保留。

End. 2019.12.05.


展 览 作 品



艺 术 家 简 历

王晴园
生于1995年
2017 / 南京艺术学院 / 学士 / 国画人物工作室
2018 / 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 / 导师张见
研究方向 / 中国工笔画当代性创作研究
现生活于北京

主要展览
2019 / 对岸·新工笔又十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提名展 / 朗空美术馆 北京
2019 / 中国(青岛)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9 / “对岸”第三回 / 八号桥艺术空间 上海
2019 / “转音·青年当代工笔研究展”第二回 / 方圆美术馆 北京
2019 / “青衿计划2019”·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 观唐美术馆 北京 & 关山月美术馆 深圳 &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 & 中捷当代美术馆 北京
2019 / “青春心印”—2019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 / 关山月美术馆 深圳
2019 / “新艺象” / 荔枝艺术馆 南京
2018 / “心源·新源” /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叁拾会陆续推出

「新工笔 · 又十年」参展艺术家访谈

敬请期待哟

点击下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