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再春的书法缺点很大,他的楷书死,行书薄,草书花

 鸿墨轩3dec 2020-02-06
原创 齐金论书 2020-02-04 13:50:23

从情感上来讲,我不太愿意把我对杨再春先生书法的态度变成文字,也就朋友聊天时用嘴说说而已,因为我是杨先生电视讲座的受益者,我的笔画入门,全靠杨先生在视频中的指导。对于杨先生的用笔方法,曾经也狂热的迷恋过。

杨再春的书法缺点很大,他的楷书死,行书薄,草书花

通过对两代人或者三代人的比较,杨先生那个年龄段(他已经80多岁了),以及比他岁数再往上的那些健在的或者作古的书家,我笼统的把他们称之为老一辈书家,他们那代人在书写上有一个整体特征,就是用笔以沉着为主,追求笔笔中锋,笔画坚实,那么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行笔速度的减慢。

当代书家则不同,用笔以灵动为主,笔画本身以及笔画之间有一种动势,活泼泼的,有生命力,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神采飞动。为什么在今天许多人认为白蕉比沈尹默好,我想原因就在这里。

杨再春的书法缺点很大,他的楷书死,行书薄,草书花

这是从帖学领域来说的,其实书法的用笔,说来说去,帖学,二王是主流,是核心,这是几千年的书法传统的主干,是不能断然否定,随意扬弃的,不论审美观念怎么变化,帖学笔法不能丢掉,丢掉这些东西,是书法的灾难,书法将进入无法时代,质量势必会一落千丈,万劫不复。帖学笔法的核心有人说是二王,我不否定,不过思来想去,我觉得这个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就一个字:写。书法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在写的基础上能出来好作品,才是真功夫。

用笔沉着跟灵动本身没有问题,是书法线条美的两种形式,但是如果过火了,过犹不及,就容易出毛病,沉着过头,死板,呆滞,灵动过头,漂浮,走样,借用一个戏曲上的词语,就是容易荒腔走板。所以灵动比沉着要难一些,在快速的行笔中不失法度,笔笔中规中矩,对控笔能力,结字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杨再春的书法缺点很大,他的楷书死,行书薄,草书花

这里如果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会明了许多,可惜我的老一辈书家的书法集子不在身边,凭记忆随口说几个。比如周慧珺的楷书,融入了一些魏碑的东西,但是对于魏碑笔画在笔法上的处理,失之板正,而且在不同笔法的并至与衔接上,过于生硬,杨再春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天津碑派大家王学仲,一些作品也有这个毛病,沉着过头,显出死相。与之相较,胡问遂,沈尹默在笔画上,也是凝重沉着(除了魏碑,因为这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通病,他们那代人大多数书家在魏碑笔画的书写上,一面对魏碑的方头方脑就毛爪了,不甘心丢弃书写性去描头画角,也不甘心写的太不一样,因此大都延续了赵之谦的板结笔法),但并没有过分之处。这里仅就笔画的处理来说,不涉及整体风格评价,换句话说,笔画上的死板一定是会影响整体风格的。

杨再春的书法缺点很大,他的楷书死,行书薄,草书花

说到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杨先生的书法的缺点其实一目了然,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杨先生的楷书的缺点是死,过于死板,行书的缺点是薄,笔画单薄,草书的缺点是花,花拳绣腿,花里胡哨,空有一副花架子,可谓有形无势。

杨再春的书法缺点很大,他的楷书死,行书薄,草书花

评论杨再春的书法,是不用从技法上去分析的,他的技法没有大毛病,而应该从整体感觉上去入手。

说到笔法,有些人总要把它具体到一家一派,如果听说你学二王,他就会照着二王去给你挑毛病,这其实是最低档的评论手段,说用笔没毛病,主要指调动笔毫的能力,不是要绝对像谁,而是能自如进行中锋侧锋转换,能自如起笔收笔,对所学书家的笔锋出入,行笔轨迹有明了的认识。如果站在学谁必须像谁,杨再春学王学米都不能完全合格,他用的笔就没法合格,二王的速度,长锋羊毫是学不来的,最后出来的形态自然差别很大。

杨再春的书法缺点很大,他的楷书死,行书薄,草书花

本来想对照杨先生的作品做一个细致的分析,下一次吧,要不然文章就太长了。我不想写,大家也未必想看。

书法的死板,是能够从形态上做出清晰的判定的,点到为止,下次再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