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德润斋 2020-02-07

前言: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书法技法错误观点及艺术状态简述: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我们对技法的理解普遍存在一个错误:以为是书写点画的方法。其实这是个致命的错误。点画的书写无非长短、阔狭、方圆、曲直、连断,还有“藏露”。这些只要简单的运笔动作便可实现,人人都会,是算不得技法的。正是由于人们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笔法,便以为书法原来如此之简单,可以无师自通。只需练,不需学。这就是造成我们今天的书坛没有书法的原因。真正的用笔技法不是指实点画造形的方法,而是保证实现上述四条笔法法则的方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艺术,以“自然”为上乘,“自然而然”,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的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是一种“不知其然而然”的最高境界。  苏轼《评草书》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无意”,并不是根本不想写好,而是放松精神、不做作,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譬如用手打蚊子,越是愤而击之,越是难以奏效,因为,你的手掌带着风,首先把蚊子吹跑了;反之,不经意的一抹,虽没有使劲,蚊子已捏烂。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在书法的用墨上,古今书家有不同的法则和习惯。北宋时浓墨实用;南宋时浓墨合用;元代人墨薄于宋,在浓淡之间;到了明代,董其昌开淡墨一派,人们称之为“淡墨昙花”;到了清代,又出现了“浓墨宰相”?刘镛,用浓墨、焦墨作书。现代著名书家钟明善,在写大字时,先用清水湿笔,再醮浓墨;在写小字时,而是先将墨与水调和均匀后再作书,这也可见其用墨之活。 古代人写字前是磨墨的,磨墨,是很有趣味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享乐。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名词《秋声赋》行云流水真书法

鼠尾。常出现在撇画上,似老鼠的尾巴,样子不好看。主要原因是用笔无力,轻浮在纸上,飘滑而去。毛笔在运行时有提无按,不得撇画用笔要领所致。书写撇画应用笔沉着,向下的按力均匀,笔锋送到顶端,由粗向细的过渡要缓慢自然,中锋用笔。

书者介绍: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书法世家,三岁起便执笔习书,孜孜不倦五十余载。身为女书法家,孙晓云始终将“女红”作为书法艺术的境界,不懈追求,逐渐形成潇洒、自然、恬静淡雅、秀敏灵动的艺术风格。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她在全国书法展赛中屡屡获得大奖,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她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坚实的传统帖学功底与鲜明的个人书法面貌,成为当今书坛的领军人物之一。


用笔轻重及书法特技展示手段简述:

用笔的轻与重,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风格、特点、艺术效果。用笔轻者,令人感到轻松、秀丽、和雅、飘逸;用笔重者,则会给人以沉着、拙重、凝炼、浑朴之感。用笔的轻重,主要基于“力度”的大小,而这种力度则完全取决于运笔时力度控制上。这种力度是毛笔之毫锋与纸相磨擦产生的使人感觉出来的力度。

书法中的特技,是书法创新中的一种手段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书家们的刻苦试验和探索,还会不断地丰富。然而,作为一个书家,应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特技的作用,远远不是书法艺术的主流,创新的主攻方面总是在运笔结字等方面;另外,也并不是所有内容所有作品都使用特技,匠心太重,便成字匠,所以要非常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自然融合性,而不能太刻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