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昵称63703230 2020-02-07

中国人爱吃,对吃最是讲究,这已经几乎是世人皆知的共识。

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驰名中外的饮食大国,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随着政权更迭与历史进程的发展发生变化。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一)因尊卑观念而诞生的分餐制度

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的温馨,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吃饭,席间有说有笑,习惯了这种用餐习惯的中国人看来,这无疑是浓浓的人情味。

但是这种合餐制不够卫生,分量也难以把控,相比起西方国家常用的分餐制,确实存在一定缺陷。

但从中国历史出发,事实上,分餐制才是我国古代最传统的用餐形式。

所谓分餐制,不同于西餐中一人一份的习惯,而是一人一桌,每个人的案上都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同餐吃火锅

放着一些食物,每个人也只能吃自己桌上摆放的食物,这电视剧中宫廷宴会的情节便经常会有关于此的体现。

分餐制从周朝开始就已经被应用。《礼记·礼器》有云:'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礼记》中说:'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这也说明在当时非常崇尚尊老的思想,长幼有序是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拥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周礼十分强调等级尊卑,而这种分餐制更多是在皇室贵族中应用,因此针对不同阶级的生活配置具有严格的限制,而分餐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地位在饮食方面的映射。

当然,分餐制也有一定的缺陷,餐具与食物分量并不适应当时平民阶层的物质生活状况,因此分餐制仅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平民阶层的经济基础难以负担。

而据汉代的《易林·睽之姤》所载:'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乐相好,各得所欲。'由此可知周朝时合餐制已经有了后来的影子。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古代的分餐制度

(二)因一把椅子而没落

中国古代最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当时并没有椅子的存在,而坐姿大致可分为四种。

最正统的便是我们相对最熟悉的跪坐,这种坐姿放在现在我们可以经常在日剧中看到,即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气质端庄,目不斜视,是一种较为庄重的姿势。

第二种叫做箕踞,这种坐姿的特点便是显得傲慢无礼,清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便对此记载道:'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

即为在跪坐的基础上张开双腿,形态酷似簸箕而得名,《论语》有一个故事,大致意思是说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因为箕踞而坐而被孔子责骂,认为他为老不尊。

还有一种坐姿因为从域外传入,由此被称为胡坐,即盘腿打坐的姿势,最后一种叫做蹲踞,姿势跟我们现在的蹲并无二样。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分餐进食

椅子是在汉代以后才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人民便开始对合餐制的探索了,但此时还并未形成统一的饮食习惯,只是有合餐而食的现象出现过,大多是为了表示亲昵。

在家具方面有了革命性的发展之后,人们的坐姿也由席地而坐转变为垂足而坐。

赵广超的《一章木椅》以人体工学的角度探究了这个问题,其中对此的描述是:

'席地而坐,由于活动受到低重心的限制,生活用品的摆放和设置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家具的配置只保留在水平方向,家具要低矮,细小(避免妨碍视线,方便移动),所以才有举案齐眉之说。'

'垂足而坐最大的改变在于家具可以在垂直和水平两个面进行设置。''举案齐眉变成双双走入饭厅。'

可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思考合餐制的演化问题,对此也就没有什么疑惑了,在这之后,合餐制逐渐在历史长河上绝尘而去。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古代的分餐制度

(三)隋唐时期的会餐制

隋唐时期的王公贵族们开始应用一种新出现的用餐形式,即会餐制。与传统的分餐制相比,会餐制与现代西方的分餐制更为相似,一群人像如今一般同坐桌前,虽说这并非真正的合餐制,但也已经有模有样。

而在当时的民间,因为物质资源的匮乏等客观原因,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现代中国人的用餐习惯,但这种合餐机制在当时并不为大众所接受,甚至可以说是鄙夷。

隋朝的《启颜录》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大致是描述了当时有兄弟两人共用一个盘子吃饭,在如今看来亲密自然的行为却被一个民妇嘲讽为像是猪在吃饭,可以说明合餐的进食方式在当时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分餐进食

(四)宋朝饮食的商业化

众所周知,宋朝的商业发展得繁荣昌盛,堪称前无古人,城市的商业化程度相较于之前大大提高,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商业交通网络,市民阶级的兴起增大了娱乐设施的需求。

如北宋时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城市中也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被称为'瓦子''瓦舍',其中所设的演出场所名为'勾栏',在当时很受追捧。

在这样的氛围下,饮食也逐渐商业化,古时在王侯将相的寝宫中才能见到的食物开始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饭桌上,吃饭的目的逐渐由单纯的果腹转变为一种应景的社交手段。

简单的进食也转变为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市民活动,颇有些人文主义的色彩。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贵族的分餐

由此可见,合餐制相比起从古时流传下来的分餐制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种社交需求,历史上合餐制具体的形成时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但可知在宋朝时,合餐制便已有了大致的雏形。

而在此之后,合餐制才正式开始了它的扩张,而后期分餐制瓦解,合餐制兴起也被后世评价为是'礼崩乐坏'的表现。

(五)合餐制的大行其道

元朝时,中国的统治阶层以蒙古族为主,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所实行的用餐制度是形式与我们如今相似的合餐制,由此合餐制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但汉族多年的用餐习惯根深蒂固,因此在元朝时合餐制还未占据优势地位,分餐而食仍是民间主流。

而到了明朝,由于蒙古族已经统治中国多年,合餐制的饮食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汉族人,民间对于合餐制已不似一开始那般嫌恶,合餐制在舆论的舆论导向逐渐正常化,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合餐制逐渐开始流行开来。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贵族分餐独享美食

清朝时合餐制已经普遍存在了,根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间,所设宴席除皇帝身份特殊,一人独自一桌用餐之外,其他的贵族臣子皆是几个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共同用餐。

当然,这与清朝时期的君主专制程度加强也有一定关系,声名赫赫的满汉全席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就此合餐制彻底取代了分餐制,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用餐习惯。

从合餐制到分餐制: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而变化

男女分餐制度

结语:

分餐制自周朝开始便根植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虽然如今这种用餐方式已经没落,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合餐制的兴起是历史的选择,自其从西域传入到后来全方面普及,再到如今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标签。

实际上是随着中国的民族融合进程而发展的,随着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汉族人民也逐渐趋于一致。

如今大众对于合餐制与分餐制的看法众多,争议也不可谓不大,大多数支持合餐制的人都认为大众对于这种用餐形式更为熟悉。

其转递的价值观也符合中国'人情社会'的特点,适应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思想,而中国作为一个'饭桌文化'繁荣昌盛的国家,合餐制也是人们拉近距离的重要桥梁。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分餐制更加符合我们如今的时代特点,当然不是古代一人一案的分餐,而是所有人围坐在桌前,每个人只吃自己盘子里的东西,这种做法能够更好地照顾到每个人的饭量与口味,更加人性化。

当今的物质条件相比起古时已是今非昔比,这种用餐方式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完全能够负担,也能够避免交叉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