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育孩子,你从未理解过真正的耐心!

 恰恰365 2020-02-07

看到本节的标题,想必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耐心呢?压着脾气不发火是耐心吗?放下一切陪孩子玩耍是耐心吗?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耐心吗?是的,这些当然都是耐心,但却都仅仅只是微观而短暂的耐心。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如今,琳琅满目的学习培训宣传推广语,足以使我们真正起心动念的,居然全都是诸如此类:

“每天八分钟,让你拥有女神身材!”

“21天,彻底摆脱拖延症!”

“只须一周,教你练出一手好字!”

“能够改变你一生的12节情商课!”

“5分钟,让陌生人成为你的朋友!”

……

有关学生提高学业的广告词更是如此这般:

“分分钟让你写出满分作文!”

“考前特训营,三天两夜助孩子高效提升20分!”

“艺考培训,零基础也能低分上名校!”

……

就好像这个世界正在迫不及待的高速前行,等不了也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拖它的后腿。有人说这叫“浮躁”,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造就了当下这样一个浮躁的大背景。然而,我们不得不直视一个血淋漓的真相,人类社会上一切急功近利的现象背后,其本质都是教育的急功近利。

试想,当我们的孩子开始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并专注于深入了解的时候,有多少家长会暗自琢磨:浪费时间学习这些有什么作用?学会了以后能够挣到多少钱?对提升学业成绩能有帮助么?

无论孩子学习什么,都一定要找寻一个意义、赋予某种价值、达成相关目的,一旦学无所用或收效甚微,就会全盘否定,这是利欲吞噬了耐心。

当我们开始投入时间和金钱培养孩子的某项能力,却陷入瓶颈迟迟无法突破的时候,又有多少家长会心生顾虑:我家孩子真的是学习这个的材料吗?之前花费的精力和财力是不是就这样打了水漂?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无论孩子学习什么,都迫切期望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表演、表现出来,一旦技不如人或大失所望,就会唉声叹气、怒其不争,这是虚荣击溃了耐心。无论孩子学习什么,都过分要求其一鼓作气、永不懈怠,一旦犹豫不决或止步不前,便会心生放弃、另图打算,这是挫败蒙蔽了耐心。

曾几何时,我们的工匠精神三年打杂、三年学徒、三年精进,不逾十载、何谈出师?

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大家都跟风似的忙着追求高效的工作、高效的学习、高效的生活、高效的成长、高效的提升……殊不知,我们已然在高效的道路上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高效,也什么都可以加速,但唯有关乎生命的东西都是不能够高效也不能够加速的,因为高效而加速的生命就是赶紧死掉。现在,就连老年病也高效、加速的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上了身。

现代心理学通过对婴幼儿的大量实验观察得出:探索未知的世界,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学习探究的行为,是人类出于好奇心理的本能反应。这也是人类科技文明不断进步发展,从大自然众多生命体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基础。

那么,具有同样学习探究本能的普通人与各个领域的尖端精英人士是如何在最终产生巨大差异的呢?

现代教育学讲求尊重差异、发挥优势,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什么是差异?如何识材?又该怎么发挥好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才能?这其中有一个最为简单且又最容易被父母无视的客观标准,那便是孩子的志趣。

在孩子年岁尚且还小的时候,哪怕我们强行禁止孩子主动探索与认识这个世界,他们依然会孜孜不倦、见缝插针地寻找任何可以利用的时机去摸索一切自己感兴趣的未知事物。然而,当孩子们向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时候,有多少爸爸妈妈们会开始表现得厌倦、烦躁,敷衍了事的将他们从身边打发离开?

我们会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的这些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问题根本就不值得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对待,既无意义又无实效。但是,我们必须要警惕,当“为什么”遇上“我很忙”、“不知道”、“一边去”、“自己想”、“真无聊”的时候,当父母贴出“不务正业”、“耽误学业”、“玩物丧志”、“旁门左道”、“主次不分”这样一类标签的时候,孩子失去的将是遵从兴趣、探索未知、提出疑惑、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动力跟勇气。

如果你了解过大量知名人士的成长经历与人生故事,细心总结之后,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知名成功人士的事业闪光点都和自己小的时候不经意间保留并坚持下来的一个或多个兴趣爱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些兴趣爱好点在当时的实际效用往往都不值一提、几乎没有,甚至在他人眼中还会起到不良的反作用。

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谓“准备”,即是曾经那些看上去做了无用却依然耐心认真去努力坚持的事情。

只有爸爸妈妈敞开大门,充分接纳并全力支持孩子不同志趣的自由发展,不过度着眼于当前的短期成效,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耐力,张弛有度的静心守护,才能够真正打磨出极具匠心品质的一技之长。


【《周易》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在良好习惯品格的坚实根基之上,屯卦的第二爻就通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迈向心智成熟的第二个阶段。

面对任何新鲜的事物,我们都会时常陷入难以前行、不断尝试、犹豫徘徊的境地,是为屯如,邅如。我们所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乘马班如),看起来会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节奏,但是请不必担忧,这些人马并非是来掠夺我们的强盗(匪寇,匪通“非”),而是来与我们建立美好结合的姻缘(婚媾)。尽管是送上门的一番好缘分,却也是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够修成正果的,就如同一位坚贞的女子,待字闺中不急于出嫁,直到十年之久,方才喜结良缘(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最大的耐心莫过于小心翼翼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兴趣点、每一次出于好奇的探求,万万不要将这些“小插曲”视作影响孩子学业成长的“敌人”,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愿意接受的方式与这些事物保持着最为长久的连结,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肯定、支持与鼓舞。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种植于孩子心中的每一粒微小的种子,都有可能在他未来日子里的某一个阶段茁壮成长、厚积而薄发,成为他日后独当一面的技能与专长。这就是真正意义上,最具积极主动性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有心”的背后实是“无心”,“无心”的背后却为“有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变幻,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