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界:瘟疫肆虐,看看古人如何辟邪压胜?

 光明使者9988 2020-02-08

(本图片引自网络,仅做参考)

      汉代人们用来辟邪厌胜的流行饰品中,玉刚卯(严卯)、玉翁仲、玉司南称为辟邪三宝

刚卯、严卯

(台北故宫藏宋代刚卯)

       一般为一对,形制相同,玉质长方体,中有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吉祥语句,用以驱邪,是古代的护身符。汉代流行,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后世有仿品。

(台北故宫藏清代刚卯)

      刚卯、严卯外壁四面各有阴刻两行隶书铭,共三十四字。一般刚卯铭文为:“正月刚卯既央,零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蠖刚瘅,莫我敢当。”据说,制作时辰,应在新年正月初的卯日卯时动刀,时辰一过,即要停止,故曰“正月刚卯”。“灵殳四方”是讲该器之形。“赤青白黄,四色是当”意思为四种颜色代表四方,只要佩挂此物,就挡住了所有牛鬼蛇神的侵犯。而“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则是告诉佩挂者:天帝已让火神警告夔龙不可作恶、不可食人了,违者即被烧死。“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是说老百姓的疾病,因为有刚卯在身,也被通通挡住。刚卯有如此“神效”,所以自汉代以来,就成为人人喜爱佩戴的玉饰。

      刚卯的字体为古代殳书,减笔假借,非常难认。也有的刚卯,用汉隶或小篆,一般认为凡字体清朗可读者,皆后人伪刻。严卯所刻文字略有不同。《後汉书.志第三十.与服下》也有记载,但称刚卯为印:“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诸侯王以下以絝赤丝蕤,滕絝各如其印质。~凡六十六字。”

      刚卯、严卯始于西汉,新莽时期,曾因避“卯”为刘字的部首而一度废除,但东汉继续流行。刚卯、严卯因于正月卯日制成,故名“卯”,有辟邪作用。

翁仲

(东汉玉翁仲)

      体扁长,为半圆雕。两翁仲形象相同,造型简单,头顶有长发髻,脸长,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翁仲腰间有穿孔,可系佩。

(台北故宫藏清代仿古翁仲)

      关于“翁仲”其人其事及作此像的用意,至明代才比较清楚。《明一统志》载称:翁仲姓阮,秦时安南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将。翁仲死后,铸铜为其像。通过这段记载,我们知道翁仲是秦代一个威严勇猛的大将军,以他的形象作佩饰,有辟邪之意。

从左至右:南京博物院馆藏;《中国玉器全集》图片;台北故宫馆藏。

       玉翁仲在汉代比较流行,是一种使用配饰,用于辟邪。常雕刻为一老者持立状,老者长须大袍,头戴平冠有孔穿绳便于佩带。翁仲在汉代一般雕成。汉翁仲采用汉代风格“汉八刀”的雕琢方法,其色苍古,面部只琢眼和口,仅用三至五刀短阴线雕成,呈倒“品”字形,有的就是素面脸,连眼、口都不刻划,睑为长圆形,睑过于圆的多是后仿的,尤其民国时期有大量仿翁仲,仿品阴线较粗,刀口边沿有崩裂现象。 
     “汉八刀”的雕琢方法:头上一横,显示戴帽,面部3刀,显示眼鼻。胸肩2刀,显示三角形的大胡子双肩.腹下二刀,显示古人宽衣大袖. 一共八刀;汉代玉翁仲的颈部和腰下都用撤刀法,使颈部和腰下部出现平塌,呈三角形斜平面,这样使头部更为明显,腰部有轮廓感,服装下摆呈鸡笼状,这是汉代翁仲的风格特征,后仿的则把整个身体做成直筒状。汉代玉翁仲多数无胡须,目前所见的有胡须的翁仲均为后仿,且胡须用阴线表示,阴线较粗,做工没有汉代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