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秦汉三国时期的特殊群体

 昵称65122124 2020-02-08

宦官是古代社会下的产物,是古代社会极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因为他们是古代皇帝身边最为亲近之人,深受皇帝的信任,就会出现利用其特殊身份而以权谋私甚至干预国家大事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对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先秦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可以推算早在夏商时代,宫廷中就有了宦官这一类人群。到了周王朝时期,中央或者诸侯国大多数都是设置了大量的宦官。seo工具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类人群呢?

宦官的产生必然是有着需求。当时在宫廷内,除了需要从事那些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奴隶之外,还需要直接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人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宫廷的奴隶越来越多,宫廷内部的机构也日益增多,这就需要有一批人来进行管理。于是就出现了"寺人"这个阶层,这就是最早的宦官。

《周礼》: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相道其出入之事而纠之。若有丧纪、宾客、祭祀之事,则帅女宫而致于有司,佐世妇治礼事,掌内人之禁令。凡内人吊临于外,则帅而往,立于其前而诏相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宦官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宫廷内部的事务。

到了春秋时期,宦官的实力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他们不再是仅仅管理宫廷内的一般事务,而是直接掌理王宫的内政、宫令,逐渐介入了国家的政治生活。比如齐国的竖貂。虽然这个阶段的宦官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弱小的。

到了战国时期,宦官甚至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特权。比如赵国的宦官令缪贤,不但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议决,而且还享有招揽食客的特权。蔺相如当时就是缪贤举荐得以来了个"完璧归赵"。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秦国的宦官嫪毐。他深得当时太后的宠幸,权势显赫,封为长信侯。

秦汉时期

秦朝

到了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建立起一个封建专制集权的国家。这个中央集权的做法就是将天下的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作为最接近皇帝的宦官,其权势与地位自然会有一个提高。虽然秦朝十分短暂,但宦官也展现出其影响力,比如赵高。就连丞相李斯最后败于赵高之手。

赵高

西汉

进入汉朝以来,因为文景两位帝王推行于民休息的无为而治的政策,此外集团内部的斗争也不是十分激烈,所以这段时期宦官没有起太多的波浪。

到了汉武帝的时期,汉武帝进一步进行了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削弱外朝,重用内朝。

《后汉书·宦者列传》:帝数宴后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

从这里看出,宦官成为了皇帝处理政务的帮手。此外,汉武帝还专门设立中书令,由宦官担任此职,而中书令一职的权势在汉元帝时期甚至超过了当朝丞相。

《汉书·匡衡传》: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

因此,自从汉武帝之后,宦官势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宦官的权限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为后来的宦官擅权奠定了基础。

东汉

到了东汉时期,宦官才全部用那些失去生殖能力的阉人担任。

《后汉书·宦者列传》: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而从汉和帝开始,外戚专权,皇帝只能依靠最为信赖的宦官来夺取权力。自此,东汉政权出现了外戚、宦官相互掌权的奇异风景。而朝中大臣与宫内宦官的关系就开始势同水火。到了桓、灵二帝时期,皇帝在权力争斗中利用宦官剿灭外戚集团,镇压士大夫们的斗争,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

而宦官的规模在这一段时间有着明显的扩张。在永平年间,宫廷内设置"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到了汉明帝时期,就有"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

自此,两汉的宦官势力亦发展到了顶点。

三国时期

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各国宦官的影响力有着显著的不同。

魏国没有出现什么有名的宦官。蜀国宦官中被记载的有着影响力的就是黄皓。而吴国宦官势力在孙皓执政后有了巨大的提升。

宦官的特点

会被记录下来的宦官往往都是一些臭名昭著的。而这一类的宦官有着共同的特点:

(1) 宦官利用宠信,手握重权,把持朝政,扰乱朝纲,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而到了东汉时期,宦官们更是结党营私,共同对抗敌对势力。

(2) 宦官们大都具有表演天分,谗言媚主,善于伪装,玩弄两面手法。他们妖言惑主,千方百计讨好皇帝,骗取信任,使其沉溺于精心布置的网罗之中。当正直大臣撕开他们虚伪的面纱时,他们便在帝王面前,恭顺得如同羔羊,痛哭流涕,一副可怜无辜样,祈求怜悯,博取皇帝的同情。

(3) 大部分宦官毫无骨气、廉耻可言,他们贪生怕死,奴颜脾膝,临危变节,见谁得势便倒向谁。

当然,我不能以偏概全,就因为那些臭名昭著的宦官的存在,就直接认定所有宦官都是没有节操之人,历史上还是有着有着好名声的宦官,比如蔡伦。

宦官擅权的原因

宦官可以从以宫廷的小小官员到后来影响朝堂,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就是历史的客观规律。这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封建社会下,宦官是作为皇帝最为亲近之人。而随着皇帝不断地进行中央集权,自然也会让宦官的地位和权力有一定的上升。而到了东汉,皇帝为了夺取外戚的权力,选择扶植宦官与之对抗,而这个必然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宦官擅权的事情是必然发生的。

第二就是皇帝的宠信、溺爱、纵容、庇护。尤其是东汉乃至三国时期,皇帝对于宦官的宠信和纵容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当然为了扶植宦官对抗外戚,不能不如此,但是明显没能把握好这个度。我们都知道,汉灵帝极度宠信张让,甚至称呼"让父"。由此可见一斑。爱屋及乌,汉灵帝将赵忠封为车骑将军,还给予十常侍为列侯。当有人谏言之时,汉灵帝更是充耳不闻。蜀后主刘禅对于黄皓的庇护极为周全,就连诸葛亮也无可奈何。

十常侍

正是帝王一味的姑息纵容,对宦官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导致宦官擅权有恃无恐,其势力膨胀,气焰嚣张,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结语

宦官这一类特殊人群充斥在古代历史之中,各朝各代的宫廷之中永远不乏阉宦之人。后来的唐朝开始,宦官正式可以接触军队,并且可以执掌禁军。宋朝时期对于宦官的管制较为严厉,因此很少出现宦官擅权之事。到了明朝,可以说是宦官势力达到一个顶峰的时期。明朝自从明成祖朱棣夺权后,大肆任用宦官。可以说当时明朝的宦官遍布各个部门。而且说起明朝的宦官,我们立马会想到几个著名的大太监:汪直、刘瑾、魏忠贤等

从最初设立宦官的目的来说,就是为了帮助君王管理宫廷事务,但是君王为了不断地进行集权,就必须利用日常最亲近的宦官,从而让宦官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从秦汉三国时期来看,宦官仅仅刚开始进入政坛,但是从东汉中后期政治的混乱与黑暗就可以看出宦官擅权的危害性。后人能够引以为鉴,就不会出现宦官擅权的事情,但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掌控权力,而重用宦官,如同明朝,那无疑是饮鸩止渴,早晚必将爆发。

因此,历史告诉我们,对于宦官的使用必须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