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有物 必归于尽

 杏坛好歌 2020-02-10
    起初,只是爱好者的史蒂芬·怀特建立了世界上最美的摄影收藏:19世纪的无名氏摄影作品。怀特的大学和研究生专业分别是历史和电影,他年轻时对中国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回忆说:“这个哲学理论证实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幻想,一切现象的本体是无形无相,尽管这显然和摄影并无直接的关系,却使我走上了这条路。我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在洛杉矶开了一间小画廊。我想要独立,我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但我有对历史的激情。这个想法是从我对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森的收藏开始的,他1860年在中国生活过,我通过一个朋友发现了他的作品。道家学说中天地本为一体的观点在他的风景照片中彰显无遗。”
  怀特并不在乎他收藏的规模,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这些珍贵作品的“保存者”,否则它们可能会遗失。他说:“我没有‘拥有’,只有‘拥有’的幻相。”摄影收藏丰富了怀特的人生,延展了他想象的空间。“收藏需要细细甄别,想象,期望,痛苦,最后,它给你上了一堂伟大的课——放手,以抓住整个宇宙。作为道教信奉者,我知道当我的时候到了,这些收藏我都带不走。”
  怀特的这些话,使我联想起了苏轼的观点。《墨妙亭记》中,苏轼认为湖州太守孙莘老搜罗前人诗赋和境内残碑断碣,建亭储藏,固然可敬,但也希望他明白“凡有物必归于尽”,“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墨妙亭中珍藏,后毁于元兵,印证了苏轼的观点。
  大画家王晋卿与苏轼友善,他酷爱古今名家字画,建有定绘堂珍藏,苏轼应索为其题记,更深入地阐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发人深省并具警策意义。此文开门见山地指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苏轼还在《超然台记》中写道:“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苏轼学贯儒、道、佛,自然目光如炬,超凡脱俗。史蒂芬·怀特景仰道家,因此懂得放手的伟大。千载的时空,“凡有物必归于尽”遥相呼应。收藏是什么?各种各样的收藏家有各自的想法,从收到藏,诸般艰辛曲折,已属大不易,若再进一步领悟“我知道当我的时候到了,这些收藏我都带不走”,那就近于欧阳修所云“光辉通透夺星耀”的境界了,难怪史蒂芬·怀特可以有资格豪言,放手的只是一些照片,抓住的却是整个宇宙,他足以为乐了。
  “一张照片如同一张纸一样易碎,也像一块石头一样坚固。”这就是史蒂芬·怀特的收藏观,也是他的世界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