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虚人憔悴,人体自带“补中益气丸”

 为什么73 2020-02-11

 前 言 

我们可能常听医生这样说:你的脾胃不好。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脾又为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一年四季中都要重视养脾、护脾~


现在大家都在谈养生,养生很重要,首当需要养的就是脾胃。调理脾胃,是养好身体的关键。

脾虚会导致什么问题?

那么,脾虚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脾胃不好,会变丑吗?

脾虚会吃饭不香,或者突然爱吃重口味的东西,营养没办法被吸收,整个人要么消瘦要么虚胖,总感觉身上没力气。脾胃虚弱,气血也会虚弱,没血色,人自然就不漂亮。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常伴湿气重的问题。身体沉重,人发困;大便不成形,或溏稀或便秘,粘厕所难冲干净;嗓子不清爽,总感觉里面有痰,鼻炎、咽炎反复不断;脸上长斑、起痘(脓包痘),黑眼圈、眼袋明显;容易浮肿、腰酸、肩膀酸痛、关节痛.....

如果人的脾的功能好,人就能长肌肉,而相反,脾虚就会消瘦。看一个人脾好不好,其实看他身上的肌肉好不好,自然状态下肌肉丰满紧实,脾不会差到哪去。相反如果脾虚,肉不紧是松的,身上也没什么肉,尤其是看脸,双手掌,鱼际以及臀部。

肉生肺,脾气足,肺的功能也好,五行称土生金,肺的经脉环绕胃口,从脾胃获取能量,当没有力气讲不出话或者讲话很小声时,实际是肺气不够,可以通过饮食补充谷气之后获得能量(脾气)。

脾主口,其华在唇,嘴唇最能反映脾的功能,看嘴唇的厚薄,色泽等,当脾虚的时候,嘴唇第一反应出来,尤其是许多女同学,嘴唇掉皮,颜色苍白,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脾虚,当然,进食也能反映脾胃的功能。

另外,脾胃运转失常,监督纠正功能受损,还容易出现各种免疫性问题,如过敏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等。这一点也在现代医学对胃肠粘膜免疫系统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


脾有“4怕”要早知

1怕:思虑过度

古人云:“思伤脾”,“思为脾之志”。可见思与脾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人遇事总是思前想后、过度思虑,就会伤到脾。

2怕:寒凉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阴阳相合,共同完成食物的传化过程,胃怕凉喜温,如果经常吃一些凉食或天气寒凉的时候不注意胃部的保暖工作,就会导致胃整体功能的下降,使得阴寒凝滞胃腑,而导致脾虚胃寒,使得脾胃功能同时受损。

3怕:久坐

脾主肌肉“久坐伤肉、久坐伤气”。所以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的久坐,每隔40-50分钟,就起身活动3-5分钟为宜,以免影响脾胃健康。

4怕:过饱

按时吃三餐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但如果每餐吃得过饱,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其正常的功能发挥,时间久了就会影响脾胃健康。所以建议大家平日三餐不要吃的过饱,尤其是晚餐,以免伤害脾胃。

另外我们平日还要注意少吃些盐和酸性的食物,因为盐和酸性的食物会助湿生湿,不利脾胃运化。


脾胃不好,吃点啥?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包含了两个功能,一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二是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中云:“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 《医原》云:“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

所以说若是脾气虚甚至是脾阳虚的小伙伴,进补的时候可要小心了,进补食品多为难消化,或是膏脂较多,脾虚之人,本来就没有气来推动脾胃的运转,再来一堆难消化的时候,那不是难上加难?这就是我们常说虚不受补的原理了。

如果脾胃不好,那就吃点“土”。脾胃五行属土,而土气甘平醇厚,有补中益气、补益脾胃的作用。

生活中,我们常吃的薯类比如山药、土豆、芋头、红薯这些因为长在土里,得土之气,土气平和醇厚,薯类也性质平和,有补益脾胃的效果。但这些食物也不适用所有的脾虚类人群,也需依其特性来食用。






1. 山药甘平,养脾胃,《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是养生之药,可以补益肺、脾、肾,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

山药是养脾阴的,适合偏瘦、舌头瘦小干瘪,嘴唇起皮发干,爱吃肉不爱吃菜,有脾阴虚的人,或者是大病后津血不足的人,都可以吃点山药粥养养胃气。

如果是不想吃饭、舌头胖大、苔厚腻,感觉肚子里气不顺或者腹胀便秘的,脾虚湿重的,吃山药就不适合了。

2. 红薯能补脾胃、生气血,有补中益气、固表御寒的作用。

吃红薯还能让人脸色变好看,红薯能养血,皮是红的,能入血分,补脾胃,化生气血,有美容的作用。

但红薯性补,也不能多吃,吃多了气滞,所以如果你有腹胀胸闷、便秘等问题都不太适合吃红薯,吃太多容易吃伤。

3. 小米,养脾胃、温肾阳、补虚损,可能是最家常又最舒心的食物了。


健脾第一要穴:太白穴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说她的月经最近都是20天左右就来了,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一年得损失多少血啊!而且近期,她夜里睡觉还老是流口水;吃完东西不一会就腹胀,消化不良……

经过医生询问,她才回忆起来,近来天气干燥、屋内又热,所以她就吃了很多水果,喝了凉茶,结果就导致了脾的统血功能失常!夜里睡觉流口水,属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变差造成的。

如果出现这些状况,人体上有个特殊的穴位可以方便我们及时治疗,这个穴位就是位于足部内侧偏前方赤白肉际处的太白穴。

太白穴为脾经的“原穴”,是最强的健脾补脾穴位!­医生建议她回去艾灸太白穴,缓解了她的各种状况。

太白穴。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穴。

太白穴,善治疗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太白穴作为脾经的原穴,可以改善脾经上的各种问题,尤其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通过刺激太白穴都可以防治。

取穴: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

1. 点揉:两腿盘坐,以一手拇指指腹点揉太白穴。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太白穴交替点揉。

2. 艾灸:艾条一段,采用温和的灸法灸两侧太白穴15-20分钟

注意事项:尽量选择在早晨9点~11点时艾灸,艾灸适度以免上火

* 内容选自网络侵删


今日编辑:仙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