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强说《伤寒》之六——谈少阳伤湿

 rwm1110 2020-02-11

在《伤寒论》中,仲景根据外感邪气性质的不同将太阳病分为中风和伤寒两大类。对于少阳外感,仲景重点论述了少阳中风,其实证之临床,还可常见另一类外感,那就是少阳伤湿

0

1

少阳伤湿在《伤寒论》中并无所见,而是结合当今临床,结合后世温病理论,套用六经体系归纳而来,实可作为六经辨证之补阙。

其病因病机为外感湿热(热重于湿,若湿多热少或感受寒湿,往往邪留太阳,是为太阳湿病),留恋不解,邪阻少阳,胆胃失和,临床表现为寒热如疟,寒轻热重,伴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见杂色,脉弦滑。

邪阻少阳,枢机不利,故见寒热如疟,口苦膈闷,胸胁胀疼;热重于湿,故见寒轻热重;胆热犯胃,胃气不和,故见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湿热下注,则见小便不利;舌红苔腻,脉弦滑均为湿热内阻之象。临床治以清泄湿热,和胃化痰,主以蒿芩清胆汤。

0

2

蒿芩清胆汤出自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青蒿、黄芩、枳壳、竹茹、陈皮、半夏、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组成。

方中青蒿清透少阳邪热,黄芩清泄胆经郁火,共为君药。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四药相伍使热清湿化痰除,共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出,故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可使少阳郁热得清,湿痰得化,胃得和降,气机通畅,诸症可愈。

0

3

本方实为小柴胡汤、温胆汤、碧玉散相合化裁而成。

何秀山谓:“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

何廉臣则谓:“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秽宣络之功,比柴胡为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

临床若呕多,可加黄连、苏叶清热止呕;湿重,加藿香、薏苡仁、白豆蔻以化湿浊;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