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离开我们的不只李咏,还有这位92岁的老人

 少读红楼 2020-02-11

今天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一大早传来两个噩耗,一个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病去世,年仅50岁。李咏在美国去世的消息,经其妻子哈文女士发布后,立即在微博、朋友圈刷屏。

其实,还有一位李姓老人也在今天离开了我们,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熟读红楼的读者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著名红学家李希凡老先生。今天凌晨老先生在北京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

李老的一生,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对红楼梦、对鲁迅及其作品,对文艺事业,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于拍摄红楼梦的争论

李希凡老先生曾给87版红楼梦学院上过红学课,但最终并没有担任87版红楼梦顾问,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据说当年剧组围绕如何改编后四十回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主张按照现在通行的后四十回进行改编,有人主张完全摒弃现在的后四十回的情节,进行颠覆性的改编,双方争执不下。

当时双方的主要人员是,以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为代表的一派,支持颠覆性改编,但以李希凡、冯其庸为代表的红学家坚决反对对红楼梦进行颠覆性改编。

李希凡老先生曾公开表示,《红楼梦》不可改编,曹雪芹之所以用小说这个体裁来写《红楼梦》,不是用绘画,不是用诗歌,不是用戏曲,就是因为他找到了小说这个最佳载体,红楼梦剧组不可能找一个公开反对改编的学者做学术顾问。

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周汝昌一派占了上风,剧组决定采用颠覆性改编的计划来拍红楼梦,李希凡、冯其庸等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没有担任87版红楼梦顾问。

虽然李、冯两位红学家与87版红楼无缘,但他们却做了89电影版红楼梦的红学顾问。李希凡、冯其庸二人还一起主编了《红楼梦学刊》,出版了《红楼梦大辞典》。李老先生还先后担任了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顾问。

敢于质疑权威的“小人物”

李希凡老先生最著名的一件事,要数对红学前辈俞平伯的“发难”了,这件事还曾引起当时最高层的关注,把他看成是敢于质疑权威的“小人物”。

当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李希凡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后来与朋友合作发表了题为《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该文对俞平伯的许多红学观点进行批评,这篇文章被当时的高层看到,因此才有了“小人物”的评价。

当时的李希凡只有27岁,初出茅庐,而俞平伯已经五十多岁,早已是红学大家,先后出版了《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读〈红楼梦〉随笔》等书籍,又是胡适弟子,社会影响力不可谓不大。李希凡敢于质疑这样的大人物,其勇气和魄力可见一斑。

当然,这些名人轶事,我们都只能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看,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孰是孰非。而且就红楼梦而言,本身就有许多未解之谜,每个人限于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生活坏境、社会角色、研究角度的不同,所看到的东西也会天差地别。

鲁迅先生就说过,红楼梦一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说到鲁迅,李希凡老先生的另一大贡献,便是对鲁迅的研究。

潜心研究文艺理论

读大学期间,李希凡就非常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偏爱文艺理论和古典文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报社做文艺编辑的时候,写过大量极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

他对鲁迅还做过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多本关于鲁迅研究的专著,以及《弦外集》《论“人”和“现实”》《管见集》《寸心集》等多部文艺评论集,可谓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无论是对红楼梦的研究,还是对鲁迅的研究,以及对当时诸多优秀长篇小说的评论,李老先生的书籍文字,从五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深刻影响着许多从事文艺研究的后来者,是从事文艺研究不能绕过去的高峰。

读过他和女儿合著的《红楼梦人物论》一书,洋洋洒洒近五十万言,对红楼梦里的宝黛钗等重要人物,进行了非常深刻独到的剖析,是我读过最精准客观的红楼梦人物分析。这样严谨、细致、高水平的治学风范,令人钦佩不已。

虽然他曾与周汝昌等红学家就如何改编电视剧红楼梦有过激烈争论,曾质疑过红学家俞平伯的一些观点,但这些都只是观点的交锋,并不涉及人身,也恰恰反映了他严谨的治学理念,对待文艺研究工作的认真态度。

87版红楼梦当年请的周汝昌等红学家已经去世,冯其庸老前辈也于去年辞世,俞平伯老先生也已作古多年,如今红学大家李希凡老先生也驾鹤西去,这是红学界的一大损失。

谨以此文,缅怀李希凡老先生,望他一路走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