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年多收益超300%,持股集中、波动却低的国君张骏:做投资不要给自己画圈,目前主要配置四类行业

 东行游子 2020-02-11

2019年9月,国泰君安资管的大集合产品“明星价值”转型为类公募产品“君得明”,一天销售超过120亿,名副其实的“爆款”,但基金经理张骏相比盛名在外的部分公募基金经理,身上的明星光环或许要小得多。

2016年,有个尝到甜头的老客户想追加资金时,国君自己的客户经理甚至不知道张骏有这款产品在售。

张骏现为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权益与衍生品部总经理,自2001年加入国泰君安证券,先任职于经纪业务部门,2005年加入自营团队,2011年转入已公司化运作的国君资管,从业经历19年,管理资金的年限也超过13年,完整经历了A股多轮牛熊。

张骏本人直接管理国君资管旗下多款产品,其产品能成为“爆款”,卖点也很直接:长期业绩一枝独秀。

资料显示,自2012年9月张骏管理“君得明”至今,收益率超过300%,7年多时间,年化收益超过21%。另一款君享弘利,从张骏任职以来,收益率335.10%,相对沪深300都有着200多点的超额收益。

2018年,“君得明”净值跌幅在10%以内,君享弘利还实现了正收益。而同期,全市场成立满一年的2400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2018年收益率的中位数为-19.13%。

图片包含 文字, 收据 描述已自动生成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0年2月10日

那,这么看,张骏是不是位择时高手?但看仓位,除2015年有过一轮大幅度的减仓外,多数时间“君得明”都是高仓位运作,2018年全年平均仓位85%,最低在80%。

再看持仓,也很有特点。

第一,以中小市值股票为主,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白马”并不多。

第二,前十大重仓股相对稳定,多只个股的持股周期较长,浙江龙盛从2012年4季度开始连续持有27个季度,对康缘药业泸州老窖也是长期持有。当然,这其中,从不同时间点的基金净值波动来看,在市场高位,基金也有相应的波段操作。

第三,持股集中度相对较高,前十大重仓占到50%-60%左右。

图片包含 文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19年末

聪明投资者详细考察并分析了张骏管理基金的特点。

如何在相对高的仓位下,在这么多年不同风格主导的市场环境下,每年都能有稳健的收益,最终做到年化20%多,同时保持较低的净值波动?

10几年来如何慢慢形成自己的投资框架?在一天吸金超百亿后,未来收益能否保持?对于2020乃至明年又有何投资判断?

日前,我们来到国君资管小楼,与张骏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深度访谈,以下是聪明投资者与张骏的部分对话:

图片包含 人员, 西装, 男士, 服装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一个非典型的投资经理

聪明投资者:你在国君这10几年,你觉得投资上进步最大的是在哪个阶段?

张骏:自营和资管进步都比较大,其实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典型的投资经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国泰君安营业部这个阶段,属于小学,所有东西都是从零开始。

在自营阶段,属于中学,开始正式知道投资要怎么做。

那时候自营规模相对小,而且没有“产品”这个概念,是个大池子,每个投资经理会分配资金。但是行业有30多个,可能我要看10个行业,这里面会有很多偶然性。

早期并没有系统性的投资框架,而是一个点一个点,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去找,对于投资经理个人来说,你只要对几家公司进行深入研究,挣到了钱,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自营时期,我也经常看书,主要是看一些投资类的书,然后找自己感兴趣的报告,培养自己的理念,这个阶段对我有一定的提高,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对市场的认知上。

其次是在资管,这个时期是将原来形成的一些粗浅的投资理念经过实践和论证。

而且,资管是一门真正的生意,它面对的是广大的客户。资产管理机构跟客户是双向选择的,公司是什么风格,最后就会吸引一批认可你理念和价值观的客户。

在这个阶段你会去思考,什么产品是客户喜欢的?是否客户只要求高收益?

因为原来在自营很简单,收益率越高越好,但到了资管,你会发现并不是单年度收益越高客户就越喜欢,他可能更喜欢长期稳健的收益。

很多产品2017年涨很多,2018年又跌很多,波动式的上升,那它的规模就做不大,因为没有办法得到客户的长期资金。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这个产品给客户亏钱了,他不会走,会一直等解套,等到你的产品比如从1块钱做到1块1,他立马就大规模赎回,而且他宁愿在1块1的时候出去,1块3再买回来。所以如果你净值波动太大,可能一些老的客户会流失掉。

对我来说,从做产品的角度,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长期来看有超额收益,同时波动相对比较小。

我跟客户介绍的时候,会把我的理念,策略告诉他,也会告诉他,我们过去的产品形态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买我的产品,肯定不会是因为觉得这个人炒股票厉害,5G涨他就能买到5G涨的股票,电子涨他就能买到电子涨的股票,你不是来跟着我挣快钱的,而且在牛市挣很多是不现实的,但是熊市跌的相对会少一点。

聪明投资者:那你觉得跟三年前的自己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张骏:首先,覆盖的行业多一些了,以前可能只能讲两三个行业里面的部分公司,现在可以拓展到七八个左右的行业。

以前TMT的股票我从来没买过,碰都不碰,现在非但买了,还在上面挣了不少钱,目前也是我们的重要配置之一,而且也能够由此再慢慢延伸到别的一些领域里面去。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以前最早的时候看便不便宜就看PE,现在知道所谓的便宜不是这么简单去分析的,要结合公司盈利模式,行业格局,行业比较,净利率,毛利率,杠杆水平,持续性等等,分析的框架更立体。

投资就是这样,你看的点越多,意味着你避免的陷阱就越多,犯错误的概率越低。

如果你仅仅只看一个点,可能前后左右的陷阱看不到就掉下去了,比如低估值有低估值陷阱,高成长里面也有陷阱,搞不好业绩就掉下来了,亏钱有很多种方式。

保守OR激进,用波动换收益

聪明投资者:看你过往管理的产品业绩,波动和回撤不大,风格相对比较稳健。

张骏:我觉得这么说我可以接受。

之前有人跟我讨论我的风格,他说我比较保守,我说如果你觉得我保守,可以去看我的持股集中度,其实集中度很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不保守,甚至还很激进。

但是你看我管理的基金,净值波动率又比较低。所以,我只能说你评价我偏稳健,我不反对,但是我更希望大家把“稳健”当作一个中性的词去理解。

因为说到稳健,大多数人的印象可能是跌也跌不多,涨也涨不多。虽然在牛市里我可能涨的没有别人那么多,但是也不代表一直就是这样,或者说我实际上是不希望自己属于涨也涨不多,跌也跌不多的这种所谓的“稳健”状态。

聪明投资者:你如何做到产品波动较小,回撤较低?会做主动的仓位管理吗?

张骏:很多人看我2018年跌的很少,第一个反应就是,你仓位肯定很低。

其实我们2018年仓位并不低,基金整体仓位平均85%,就低的时候是80%,高的时候是90%,到年底的时候都超过90%。

我认为波动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性的,就是指数整体的波动给你带来的净值波动;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的。

之前2012年还是2013年的时候,有一天指数没怎么动,但那天地产股大跌,我看到有个产品跌了9点多,持仓一拉,几乎全买的地产。

所以指数只是带来波动的部分原因,就好像我们讲风险也是两方面,一个是系统性风险,就是指数整体的风险,另外一个是非系统风险,就是行业,个股的风险,我们要把它区别开。

当我们觉得整体系统性风险开始起来,那可能就需要动仓位了,要把仓位压下去。但这几年我认为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种大的系统性风险,可能就2015年那一次。

其实2015年下半年,就算最后没有主动去降仓位,我们的仓位也不会有多高,因为当时就在大卖小买,仓位大概60%左右,实际最低是在40%多,所以最大回撤可能也不会很大。

当我们觉得市场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到非系统性风险,注意做好组合的平衡。比如这个公司价格高了,卖掉换另外一个低一点的。像2015年市场整体都很高,就算卖掉了你也找不到新的标的,或者找到的也很有限,卖的多买的少,自然仓位就下来了。

聪明投资者:2018年底确实有好多个股估值已经跌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但可能有的投资人不仅仅从估值水平考虑,更多的还是对经济整体比较担心。

张骏:你说的这些还是从投资角度出发,也有一些(降仓位的行为)是从非投资角度。

比如从产品安全角度来讲,为了保证产品正常运作,你可能需要卖。很多私募产品是有预警线,止损线的,有些可能原来仓位在50%,60%左右,本身就不高了,但是因为2018年全年跌了百分之20多,不管你的预警线是8毛5也好还是8毛也好,净值跌倒附近总是需要把仓位降低的。

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时候你应该(提高仓位去)买。

聪明投资者:你当时没有受这样一些因素影响?

张骏:这就是我们产品设计或者说内部流程带来的好处,我们内部没有平仓机制,很多产品也没有。但是对那些有平仓机制的产品我就没办法了,当时我就不能再继续加仓了,有些专户是有这样的机制的。

有时候你是用波动换收益,有时候你要用收益换波动,那个时候我就是用波动换收益,虽然短时间内波动大,后来的收益总归是要还给你的。你要得到一样东西,总会要付出一点代价,你又想没波动又想收益高,没有这么好的事。

业绩归因,选股标准是3-5年翻一倍

聪明投资者:如果归因的话,对你收益贡献最大的是什么?

张骏:择时的贡献相对比较少。

大的择时就做过一次,2015年,当期的回撤确实相对比较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未必贡献了正的收益。因为我们并不是在6,7月份突然快速的降仓,之前就已经在“大卖小买”,把高估值的卖掉,买一些相对便宜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真正贡献大的是均衡配置和个股轮动。

比如在配置过程中,我买了两个股票,不管是同行业还是不同行业,总会有某只股票先涨,先到目标价,那先到目标价的我可能就慢慢把它卖掉,换到那个还没涨的或者甚至还跌了一点的股票上面去,不断做动态平衡。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波动,一方面又提高了收益率水平。

聪明投资者:按照你的操作方法,目前股票池大概有多少?

张骏:我们股票池的数量不多,我跟研究员的说法也是:宁可错过,就不要过错。

股票池分两级,优选池200-300个,其中重点关注100个左右;核心池可能40-50个,因为我们对核心池的要求挺高的。

我觉得投资是知识圈慢慢拓展的一个过程,在把握住这些股票的情况下,再来扩张,而不是上来就先提一个目标,比如现在管理规模大了就要把核心池提高到100个。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回归到本源,我们做核心池制度的初衷也是为了真正地把这个公司搞清楚。

聪明投资者:什么样的股票能进入核心股票池?

张骏:我们放进核心池的理由不是这只股票2019年或者2020年能涨,我们对研究员的要求是,你对它要有3-5年的观察周期。简单一点说,对这只个股的目标是3年翻1倍,如果做不到,能确定5年翻一倍也行。

对应到每个研究员,每年可能会有1-2个的核心标的被剔出去再重新补进来。但是比如说消费类的,相对就比较稳,在池子的时间会更长一点。

聪明投资者:如何判断个股未来几年收益可能会翻倍?消费类的比如白酒,2019年很多都翻倍了。

张骏:因为市场也在变化,比如我们一开始确实没有想到高端白酒的价格是这么涨的,我们投的时候只是觉得它的量至少应该能够恢复。

比如某家白酒企业,现在差不多1200亿左右市值,我记得2017年12月份,当时跟我们白酒研究员交流,它在这个位置还有多少空间,那天它的市值大概是1050亿,价格70块钱左右。

测算完之后,我们觉得到2020年估计利润也就50亿,但是到2020年,这轮景气周期已经蛮长了,那时候估值可能给不了30倍。如果能给到20倍,那市值就是1000亿,还不如现在的1000多个亿,如果给25倍,到1250亿市值,涨20%,但这是到2020年的情况,相当于三年涨20%。

极端情况就是市场还愿意给30倍,那就是1500亿,涨幅也就不到50%,相当于三年差不多就涨一半,这还是乐观盈利预测之下的乐观估值,所以当时觉得在(1050亿)这个地方差不多了。

回到今天,1200亿市值,两年涨了15%,但是它的业绩每年都是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长,意味着这两年它是用业绩消化了估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现在它就不算贵了,可能后面还能继续赚业绩增长的钱。

聪明投资者:中国市场特点往往是,你觉得两三年后才会实现,可能它短时间很快就达到了。

张骏:对,从我的角度来讲,中国市场要比成熟市场好。

因为成熟市场的好公司,大家都研究的很透,预期很一致,就是向上的趋势。比如你认为苹果好,有钱就应该买,中间也不能下车,因为一下车就买不回来了。

但是中国市场波动比较大,这就会带来相应的机会,比如短期高估了就卖掉,过段时间市场有别的热点和机会,钱涌到那边,这边又下来,我正好又可以把它买回来。

我觉得自己最赚钱,最成功的投资应该就是在白酒上面,而且是持续的,反复的在不同股票上都挣到了钱。

比如我们在2017年四季度买进一家白酒企业****,2018年三季度在它涨幅巨大的情况就卖出了,持仓回到另一只白酒股上。在这家公司身上也可以说挣了两波大钱。第一波从2014年到2017年,第二波是2018年到2019年。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能够确定的是什么?价格很便宜,大概率不会亏钱。至于它什么时候能涨?我不知道。就拿****来说,它的起涨点其实比我认为的要晚得多。

聪明投资者:除了收益率,选股时还有哪些指标?

张骏:我现在比较看重ROE的稳定性,它要比较高,而且最好不是通过财务杠杆。

当然这个也不一定,因为我也会买周期股,而且有时候可能我看重的就是它杠杆高,特别是已经在底部而且情况不能再坏的时候,这个时候杠杆高一点反而不错。我们有些小集合就曾经买过一点折价的分级B。

此外,还包括毛利,净利水平等,这是从静态的去看;从企业价值增长的角度,肯定也要去看它的收入增长水平。

买入卖出条件

所有股票划为三个区间:低估,合理,高估

聪明投资者:能在一只个股上反复赚钱,对定价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张骏:我们是将所有的股票都划分为三个区间:低估区间,合理区间,高估区间。

为什么要做深度分析,要做行业研究模型?就是为了确定中间的合理估值区间在哪里。如果行业相对稳定,我研究的比较深入,对这个区间的估计精度就会比较高。

比如说给一家公司估值,我觉得市值应该在180~200亿左右,可能上下5%的波动范围,当然这个有点极端,实际操作中可能没有那么精确。但是如果能够做到这样说明我们对这家公司的把握很大,一般对于部分传统行业或者我们深度研究的行业(可以做到)。

另外,新兴行业我们也在看,但是有些行业天然的就是波动很大,客观来说我们对它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没有那么强,可能估值估出来觉得市值在100亿到200亿之间,有些人看到会觉得你这也太不精确了,还跟我讨论,对吧?

但是对我们来说,不要紧,因为我起码要先把这条线画出来,画出来之后自然就把它的估值分成了三个区间。

然后,在之前就讲好(规则),100亿以下,低估,我可以买,而且越跌可以越买;200亿以上,高估,而且越涨应该越卖。

如果处在中间,那就都可以,如果出现了性价比更好的可以卖,没有的话也可以等等,不着急,或者有新发的产品初步建仓,买它一个点也可以,也不算犯错误。

什么叫犯错误?就是它的股价已经脱离了上沿,在高估区的时候你还在买,这就叫犯错误。

因为高估区间的时候你应该卖,当然也可以不动,但是绝对不能买;低估区域你应该买,也可以不动再等等,但是绝对不应该卖。

聪明投资者:针对不同的行业,可能估值的方法不太一样?

张骏:没错,所以新兴行业或者变化快的行业,我们要给它更大的估值范围。

比如电子行业,我觉得电子行业挺新的,像有的公司,一年涨了250%,你说一家企业的价值可能从年头到年尾变化250%吗?要么是它脱离了原有的估值区间,要么就是这个公司价值的上下落差就是1到3.5,它的确可能是有这么大的估值区间,因为它对应多变且不确定的未来。

我们一直讲,我们是“泛价值投资”。因为所谓价值股或者成长股,它是一个相对狭隘的定义,所谓价值股就是更多的价值体现在当下,所谓成长股,更多的价值体现在未来,但未来是不确定的。

对我们来说,其实可以用方法把它们统一。最典型的比如说银行股,我们就用DDM模型去估值,相对比较牢靠一点;消费股可以用自由现金流贴现的模型,波动稍微大一点;科技股我们是用目标市值折现,这里面变数就很大了,但不管怎么样我可以大概给一个价值,最后都能给它们划定三个区间。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不管什么股票我给你划分三个区间,这里面功力就体现在你区间划的准不准,只要估值能落在合理区间里面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

聪明投资者:有没有可能,有的公司你觉得它可能是高估了,但好公司最后就是能持续超越你的预期?

张骏:你说的没错,最好的是只是需要做一次决策,买完就好了。

但现在有什么问题?首先,我的资金期限不允许,其次,我的能力也不一定允许,可能我的水平还没到那么高的程度。

比如早年的巴菲特,其实更多的是买的便宜,包括买保险股也是因为便宜,后来的理念也是较长时间和经历之后慢慢形成的。芒格也说40岁以前不要谈价值投资,因为你的人生经历和阅历都没到,但并不是说40岁以后肯定就能做价值投资,主要还是阅历和经历的问题。

另外就是,人性所致,只要出现巨大的波动,你不可能不为所动。

聪明投资者:卖出会有哪些条件?

张骏:最不希望看碰到的情况就是看错了,这个没办法就是要卖掉,不过卖掉也不一定亏钱,因为买的低。

第二种就是超过目标价,涨的比较多,像2015年上半年。

更多的时候是在平衡,就是一家公司涨是涨了些,但是也不能说它贵,只是从性价比来讲另外一个公司可能更好,我从平衡的角度换一个,更多的是这样的情况。

聪明投资者:有哪些看错的情况?

张骏:比如说我们以前买过一个汽配公司,这就是很典型的失误。当时是这样的……

不过这些我觉得都可以接受,你就是要允许出现误差,但是在实际投资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留足安全边际。

比如这个公司可能值80~100亿,那我下手的点可能在60亿,正常情况下我至少可以挣到60到80亿的这部分的收益;如果我看错了,可能他不是80~100亿,而是60亿~80亿,那也还好,我只是在60亿买的,不算特别危险。

目前配置四大方向

传统行业的研究经验可积累,可复制

聪明投资者:目前你主要配置哪些行业?

张骏:我们主要的配置方向:

第一,消费升级类,包括食品饮料,医药;

第二,科技成长类;

第三是低估值的金融蓝筹,因为它股息率高,

第四是周期,包括化工,能源,有色。

我们还是希望覆盖更多的行业,找到更多的机会,另外一方面,找到更多的行业,也意味着我可以跨越不同的周期。

如果我买的股票都是白酒股,那就意味着白酒股周期向下的时候,我表现肯定不行,那如果白酒周期向下的时候,我有配置医药,电子,它们周期的波峰是不一样的,从物理角度来讲,不同的波合在一起,最终接近一条线。

其实这个过程其实是一步步来的,现在配置的行业比以前分散很多了,最早一个医药行业可能配二十几个点,很集中。

聪明投资者:看你的产品,2019年在电子上的配置不是特别重。

张骏:电子基本上可以说错过了。

之前稍微买了一点跟5G沾边的的产品,预计可能会进华为产业链的,市值比较小的,买的位置可以接受的,但因为涨幅很大,大概在接近翻倍左右的地方就卖掉了,因为配置少,给我们贡献也很小。

对团队来说,从研究到投资,一方面,研究要抓住机会,另一方面,投资要认可。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还在拓展。

像行业飞速发展,高度景气的公司,我投的真不多。

第一 ,行业飞速发展,高度景气意味着行业变化很快,也意味着波动率比较大,这个时候往往股价也不便宜,从我自己的能力来讲,很难去把握住它。

我喜欢行业不太变化,景气相对比较低的,对应的股价肯定也比较低,这个时候去买我是放心的。

因为行业不太变,意味着我所能找到的优势公司不太会被颠覆掉,就算有人取代了它的位置,它也不至于一落千丈,最典型的就是白酒。以前老大是五粮液,茅台成为第一后,它做老二,但活得也挺好的,反正不会亏钱。

我们在2013-2014年景气低点的时候去介入,因为传统行业没有被颠覆掉的可能,也不存在技术替代,它的景气度必然会回去。

传统行业的研究经验就是可以积累,可以复制的,你可以对同一个公司反复买。但很多行业不是这样,比如传媒, 2015年传媒的龙头是华谊兄弟,现在可能是一些游戏类公司。

科技行业里面,我没有投电子,但是投了一些计算机。为什么?因为计算机服务类的公司有客户粘度,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你去卖产品也好,拿项目也好,规模越大越容易拿到新项目。

最典型的就是Wind,有很多数据软件,但这么长时间也没能把它颠覆掉,Wind其实也属于是计算机服务领域的公司。但是电子变化就比较大了,这一轮是智能机,下一轮是配件,再下一轮是摄像头,天线,可能每个时期的重点都不一样,而且波动也很大。

自我评价:自知,自制,自信

聪明投资者:你如何评价自己?

张骏:前面说了,我是一个非典型的投资经理,我的成长路径跟别人不一样。

如果要总结,就是不要固化,不要给自己画圈,但事实上你又的确有能力圈,你要认识到自己和别人能力的差异。

对我来说,做投资的人,不管本领高低,第一要自知,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块什么料,你要知道自己目前在什么领域有相对优势,能搞明白什么,就去赚那个东西的钱。

我以前一直跟投资经理说,不要想着要挣多少钱,你们就给自己设一个年化收益率目标,据此来规划你们短期的投资。

过去10年,能够做到年化10%以上的投资经理,我觉得基本上属于良好到优秀之间了;如果能到12%,优秀,查理芒格说过,专业投资者想要把年化收益率提高两三个点是很难的;如果能做到15%以上,卓越,做到18%以上,大师。

我出去路演也会跟人家说,从我开始管公开产品到现在大概年化收益率20%多,但是往后看10年,我觉得我做不到这么高,或者说概率非常小。你要先把自己的位置放正,才可以平等的去看待机会和波动。

第二,要自制。

比如2015年还有客户打过电话过来跟我说,你这个基金经理肯定不行的,现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业板肯定是主流方向,你居然不买创业板股票,这种是压力。

还有的是诱惑,比如同样是投资人,这段时间别人在挣钱,没有问题,因为他挣的钱是该他挣的,可能他的强项就在电子。那你要想,你在挣白酒钱的时候,他可能就没挣,这些都是正常的。

压力之下是受迫,如果你被诱惑了,属于非受迫性,你要把这些东西都排除掉,自己克制自己。问题是,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在电子和白酒上都挣钱了,那你就要好好学习,先把自己的能力圈扩大了,不能说能力还没有提升,就(跟风)去投这个东西。

最后,是自信。比如我觉得这是个陷阱,诱惑,要有自信去拒绝这个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有这个自信,告诉人家别着急,再看长一点。

聪明投资者:如果你不做投资会选择做什么?

张骏:像我们这种人,除了投资股票,别的不会干。现在去买个东西都有职业病,要去比。比如同样的啤酒,330毫升的卖8块钱,500毫升的卖12块,我要去算一下哪个便宜。

聪明投资者:你有没有比较推荐的书籍?

张骏:对一般的投资者,我觉得霍华德·马克斯那两本书(《投资最重要的事》,《周期》)就比较合适,道理也比较容易懂;如果稍微高深一点,可以看看《穷查理年鉴》,可能看起来稍微费劲一点,但是我觉得多读几遍会有更多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