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窑瓷玛瑙末为釉

 允默斋 2020-02-11

汝窑的釉层大致在0.03—0.07厘米左右,比龙泉瓷薄,但釉面质感致密、平静。其青瓷的釉层极为均匀,规整得几乎一丝不苟,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转弯拐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这一现象除秘色瓷因追求釉薄可与胎体交融产生类冰类玉效果而不可同日而语外,与其它青釉系列比,汝釉可谓已达到尽善尽美境地。茶具批发像哥窑的紫口铁足:端釉层历高温釉汁下行减薄,导致露出胎色;器体下部或圈足墙面常有下行渐囤厚釉一环:器身拐弯折角处或凸出部位时有囤釉或积釉挂淌,这些现象传世汝窑器物上几乎全无。

虽然现代化学早已证明了玛瑙与石英砂的基本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做成釉料,自然都是硅酸盐溶液。高温下熔融了去,差不离是一个性质。在这个技术发达到石墨和金刚石可以互相转化的时代,玛瑙与石英砂自然也没啥大区别吧。常看到现在不少言辞激烈的帖子,认为玛瑙入釉与一般釉料本无区别,而是收藏界有些人的故弄玄虚云云。

“有玛瑙末为釉的不一定是汝瓷”。但是,汝窑瓷一定玛瑙末为釉,才是一句完整的话。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后天蓝色的晴空,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有古文写到,汝瓷釉面“似玉非玉而胜似玉” 的结论,可这“玉”的质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北宋汝瓷的釉面,光亮度普遍较差,不如官、哥瓷显得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亮度大抵只及后者的三分之一略强。

这表明,汝窑的“玛瑙入釉”,致釉汁的玻化程度及耐腐蚀性,皆有明显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清代学者梁同书在其《古窑器考》一书中的记载:“汝窑,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汁水莹厚如“堆脂”。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土脉质制较官窑尤滋润。薄者难得。时唐即耀诸州悉有窑,而以汝为冠。 这里所说的釉厚而不流动如“堆脂“,釉清澈滋润,釉莹润柔和,这滋润的味道,如果你没有上过手,就很难理解这堆脂滋润的标准。

实际上这滋润的感觉也是由于釉内参有玛瑙所至。因釉中有玛瑙的青白色结晶体,能把外来的光线折射出去,所以产生了型同美玉的滋润也因为结晶体的反射作用,在不同背景下和不同光线下会产生不同的色泽。在略暗淡的光线下出现清澈湖水般的水绿色。在光线明亮处,则会看到如雨过天晴般的天青色。 另外要提到的是在很多资料中都提到过的"釉面微微泛红"。有很多人主张是因为汝瓷瓷胎内含有铜。

但现在众多仿品中,甚至近几年仿制比较成功的河南朱氏汝瓷中,在胎内都参有不等量的铜质。但都没有这"釉面微微泛红"的现象出现。而且笔者发现,凡无纹的汝瓷都没有泛红的特征。而且这种泛红的现象大多都出现在天青偏兰和天兰的釉面上,泛红的特征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所以笔者认为汝瓷釉面泛红与红玛瑙入釉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从手中的三足尊里发现,在窑内向火面和背火面两面釉色的对比,向火面内的红玛瑙因受到较高温度的溶解,颗粒浮出面积较大,泛红明显。而背侧红玛瑙的洁净体未被破坏,泛红不是很明显。这也就说明了"釉面微微泛红"与烧成的温度和降温的快慢有关。但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鉴定汝瓷的釉质要点:

首先要看釉内是否含有玛瑙成分,一般用肉眼便可看到釉内有微粒存在。大多以红色为主,而且整器皆有。其次是看釉面光泽度,是否有玉质感,型如堆脂。这里要注重提及的是有些认为这种光泽是酸腐蚀后的痕迹,是做伪的证据。其实不然。有资料和古文记载,清·佚名 美术丛书本四集一辑312页 汝窑 北宋出汝州,有深淡月色二种。有有纹片者,有无纹片者,紫泥骨子,釉水肥厚莹润,骨肉泛红色,间有桔皮棕孔。提到汝瓷光泽有些类似“橘皮釉“的感觉这也是汝瓷的一个特点。

玛瑙釉的三大影响:

一、汝瓷釉面的光泽大多数不及官、哥晶莹更弱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级别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只及后者大约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因玛瑙的加入汝釉的玻化程度(还包括釉质的耐腐蚀性)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于标本的截面肉眼可见到较多气泡嵌在釉汁与胎体间的釉层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这些气泡在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有的“大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釉层紧贴胎骨处有一排肉眼可见的气泡这种与其它青釉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当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釉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坯胎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逸出较多的被封闭于釉汁下层;

三、由于玛瑙的加入釉子的粘性聚然增强让在高温下本该受地心强力下注到底部的釉汁竟然上行了一些这是玛瑙为釉的奇特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