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经》的由来 ① “伏羲氏得河图,夏朝人曰连山。” 5000年前,伏羲得到河图,依此写下《连山易》(失传) ②“黄帝得河图,商朝人曰归藏。” 4000年前,黄帝写下《归藏易》(失传) ③“文王得河图,周朝人曰周易。” 3000年前,周文王和周公旦完成《周易》(现存) ④孔子研读《周易》,写下《易传》(“孔子十翼”)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描述的就是这段历史。 《汉书-艺文志》中“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指的就是: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子。 二、《易经》核心思想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有“三易” ①“简易”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经是一个简易的学问,很容易知晓。因为简单,就很容易跟着去做。 ②“变易” “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他就一定要变化,唯有变化,事物才能够通,才能够解决问题。只有通了这个事物的发展才能长久。 ③“不易” “易与天地准”——易经与天地永远是相一致的,如果你谈论的易经离开了跟天地的关系,跟天地是矛盾的,就不是易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