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眼界和人生格局

 蓝風博客 2020-02-12

审美,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审视、辨析、感悟得出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结論。从而,进行选择扬弃与取舍。发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
​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眼界和人生格局。同样看一个事物,每个人站的高度和角度不同,会得到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
​节录朱光潜先生《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的一段话: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仔细品读这段话,我们更清晰准确地理解了一个事物经过不同人的审美,得出结論的不同之处。
​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朱光潜《谈美》中说:“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对于一个事物,感受也是因人而异的,即便站在同一高度和角度,理解和感悟的深浅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人在生活中须有情趣,有樂趣。“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我的理解是,“活动”就是追求,就是奋斗,就是创造。生命只有这样,才能有勃勃生机。

2020.2.12.蓝風之雲山雾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