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器谱|咏春拳还有刀法?“刀无双发,棍无两响”的八斩刀了解一下

 天空勇者 2020-02-12
前段时间,电影《叶问4》的上映,让曾经风靡中国的咏春拳,再一次回到大众的视野。诶。。。当然,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公众号,本期呢,自然不是要蹭《叶问》系列的热度,只是今天所要讲的这种兵器,和咏春拳那真有点联系。

今天要讲的兵器,正是在咏春拳中,有着“刀无双发,棍无两响”之称的——八斩刀。听到“八斩刀”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首先想到某种足以大杀四方的巨大刀具,或者是某种造型扭曲的奇怪兵器。不过虽然背负着“八斩”之名,但其实这种刀的样子还真算得上是有点平平无奇。
八斩刀

八斩刀虽然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的咏春拳,所使用的一种特殊刀具,但是它的外形相比于其他中国的传统刀具却也还是有着颇大的区别。这其中,可以说是八斩刀最醒目特征的,当属八斩刀那非常最有欧洲风格的“D”型护手。

考虑到咏春拳所诞生的广东沿海地区,正是清代与西方交流最为密切的地区,因此在清末诞生的八斩刀上出现“D”型护手,极大可能正是借鉴了当时流入中国的西方刀具。
清末时期的八斩刀
不过有关八斩刀,有一个必须要说的地方是,这种刀具其实就像我们之前介绍的很多民族刀具一样,本身并不存在固定的样式。实际上今天我们所说的八斩刀,并不是咏春拳一门发明了这种刀具,而是咏春拳根据使用这种刀具创造了八斩刀法。

而这种在广东地区民间习武所使用的刀具,也因为咏春拳的流行,而被称作八斩刀的八种刀法即:“斩刀”、“刺刀”、“踭底刀”、“摊刀”、“耕枕刀”、“捆刀”、“劏刀”、“拂刀”。虽然具体每个招式的名称,在很多不同的派系中有不同的称呼,但是大致招式还是相同的
斩刀
刺刀
踭底刀
摊刀
耕枕刀
捆刀
劏刀
拂刀

当然,既然是民间习武而非军队的制式武器,那么自然也就不存在统一的样式。这种刀具经常被吐槽在不同的电影中,就成了不同的样子,其实这本身并非导演们的对道具的不上心,而是这种刀具的造型其实更大程度上是由使用者自己决定的。

虽然八斩刀具体的刀型并不相同,但目前已知的大部分八斩刀在长度上,基本都属于短刀的范畴。大部分八斩刀的全长基本都是在50厘米上下,刀刃长度基本都是在30~40厘米左右。

像这样长度的刀具,原本大多都是作为辅助武器使用,但八斩刀为何能够成为与它同行所不同的咏春拳主战刀具呢?这一点就要从咏春拳的八斩刀刀法说起了,看过许多咏春拳有关电影的读者们,可能都注意到,这种拳法相对于一些北方的拳法,动作幅度更小,对于中线防御也更加注重。


八斩刀的刀法,与咏春拳的拳法也可谓是一脉相承,在使用时,使用者的整个动作往往幅度较小,同时双手持刀以便兼具进攻与防御两点。当然,这样的刀法,让八斩刀刀法并不适合发挥出长刀的威力,因而较短的八斩刀自然就成为了咏春拳的首选。

最后,就像许多人对于传武的质疑,八斩刀刀法的实用性,也自然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当然,八斩刀究竟能不能向《师父》里那样“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就留给各个读者们来评价吧。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