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娄绍昆65条学完一本伤寒论目录和条文

 浔阳子秘录 2020-02-12

【116】终章:娄师康本今完结,伤寒不忘仲景师


【115】宋本霍乱篇和阴阳易篇中,值得讲的重要条文与方剂


【114】宋本厥阴篇增加了哪些重要方剂?


【113】栀子豉和白虎汤为什么出现在厥阴篇?


【问27】♪ 大量芍药容易导致腹泻的问题讨论


【112】抓住四大症,用好乌梅丸


【111】开讲厥阴病:临床基本症状有哪些?


【110】少阴病篇总结(下)


【109】少阴病篇总结(上)


【问26】♪ 几种腹证同时存在,该如何解决?


【108】用四逆汤要特别注意脉象


【107】猪苓汤利水的特点


【106】严重里寒阳虚用通脉四逆


【问25】♪阴虚、阳虚都会导致津液不足,区别是什么?


【105】真武汤的四大主症

【104】通阳解表的白通汤


【103】伤寒论方剂构成的第一原则——甘草


【102】呕而头痛的吴茱萸汤


【101】治疗阴性久利的桃花汤


【问24】♪讨论误服桂枝汤前是什么方证,有意义吗?


【100】附子汤治疗骨节疼痛


【99】附子汤与白虎汤有什么内在联系?


【98】三则病历,教你使用黄连阿胶汤


【97】少阴病的提纲证,到底是睡得着还是睡不着?


【问23】♪一味甘草,牵涉到《伤寒论》的方方面面


【96】总结:康治本与宋本,太阴病篇条文对比解析


【95】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是不是补虚方?


【94】桂枝加芍药汤的条文解读、医案分析和方证鉴别


【93】诸家解读太阴病的提纲证


【问22】♪小便难或小便数,为什么都能用桂枝加附子汤


【92】少阳病的六个再分型


【91】胡希恕:少阳病的这个提纲证,不够全面


【90】阳明病篇总结与宋本重要方剂补充

【89】治疗遗尿,不要忘记白虎汤


【88】一张方,如何才能扩大治疗范围?


【87】茵陈蒿汤,可以通大便也能利小便


【问21】♪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例,进行一次临证选方实战演练


【86】治疗下利,也能用大承气汤吗?


【85】开讲阳明病篇:阳明之为病,胃实也


【84】康治本中没有提到的重要方剂


【83】总结:对比宋本太阳病下篇,复习康治本第32条到43条


【问20】♪如何把这50个伤寒论的方子,分成六类


【82】白虎加人参汤的治疗范围很广


【81】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解读


【80】白虎汤条文中的“里有寒”,该怎么理解才正确?


【79】又叫小阴旦汤的黄芩汤


【问19】♪再谈腹诊:娄老师推荐如何自学腹诊的方法(免费学)


【78】被称为热性下利祖方的黄芩汤


【77】黄连汤的特异性解读


【76】甘草泻心汤对于多种专病的治疗


【75】甘草泻心汤的条文解读与方剂演变


【问18】♪对于单一症状的主诉,临床怎么入手诊断?


【74】生姜泻心汤特异性症状解读


【73】如何安全地使用十枣汤


【72】理解十枣汤条文,可分四步走


【71】方证疾病谱:半夏泻心汤治疗范围


【问17】♪两种不同的疾病观和治法,临床可互相补充应用


【70】半夏泻心汤的主证与客证 


【69】半夏泻心汤的主证——“痞”的讨论


【68】半夏泻心汤,康治本和宋本的条文对照解读


【67】六位著名汉方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要点的介绍


【问16】♪大陷胸汤证是“热”结于胸,那还有“寒”结于胸吗?


【66】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条文解读和医案


【65】大陷胸汤中甘遂的替代用药及验案


【64】一则经典的大陷胸汤治疗案例


【63】总结:宋本太阳中篇里,康治本所没有的重点方


【问15】♪独立的疾病和临床的症状,入手处理到底以哪个为主?


【62】总结:三个角度,全面总结康治本第12条-31条


【61】桃仁承气汤腹证的临床要点


【60】桃仁承气汤的条文解读和对比分析


【59】质疑:大柴胡汤主治下利吗?


【问14】♪经方医学,如何跟现代医学的病因、病机、病名沟通


【58】大柴胡汤的构成及演变


【57】大柴胡汤条文的对比解读


【56】小建中汤在《伤寒论》里的两类条文



55】康治本28条的“自内而之外”的治疗原则


【问13】♪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可作为小柴胡汤主证吗?


【54】小柴胡汤的方剂演变和药物排列


【53】学习胡希恕老师,以小柴胡汤为主治疗三阳合病经验(免费学)


【52】拆解小柴胡汤条文的主证及或然证


【51】真武汤的方证分析及临床使用


【问12】♪几个苓桂类方剂如何鉴别?


【50】解读康治本第25条——真武汤


【49】网友对栀子豉汤治疗哮喘的疑问,所引发的思考


【48】栀子豉汤的临床应用及方剂解构


【47】栀子豉汤类方的条文解读


【问11】还有第三种麻杏石甘汤证吗?


【46】康治本18、21、22、23条与康治本11条的比较


【45】太阳病阶段,到底有没有调胃承气汤证?


【44】胡希恕:反恶寒与芍药甘草附子汤


【43】茯苓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问10】♪门诊来了眩晕病人,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用哪个?(免费学)


【42】解读茯苓四逆汤及方剂形成


【41】苓桂术甘汤的适应病态与夜枭型体质


【40】解读苓桂术甘汤条文和临床应用


【39】苓桂枣甘汤中,茯苓的重要作用


【问9】♪药证、药基证、方证相对,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理论


【38】解读关于苓桂枣甘汤,不同条文的对比


【37】麻杏石甘汤,有两种同中有异的证型


【36】分析康治本第19条:麻杏石甘汤条文


【35】将《伤寒论》条文活学活用的一则典范案例


【问8】♪舌诊在方证辨证状态下的应用


【34】再讲大青龙汤条文:康治本第17条


【33】解读大青龙汤条文及方剂构成


【32】谨慎使用大青龙汤


【31】两个医案,解构麻黄汤的使用


【问7(下)】♪条文中的概念性文字,如何正确看待和学习


【问7(上)】♪方证辨证没有丝丝入扣,也能治愈疾病吗?


【30】值得一读再读:一位名医与麻黄汤的故事


【29】临床使用葛根汤,最常用的三种加减(免费学)


【28】葛根汤通过解表能治下利,为什么?


【27】对比解析葛根汤与葛根加半夏汤


【问6】♪慢性鼻炎缓解期的治疗,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26】葛根汤的“项背强几几”,临床如何具体判断?


【25】胡希恕评葛根汤:这个方剂最常用了


【24】总结:太阳病上篇,康治本前11条与宋本条文对比


【23】通过医案,详解甘草干姜汤


【22】这个误治的医案,几乎再现了此条文的一系列症状


【问5】♪我们研究《伤寒论》,不要用内经的理论去“套“


【21】解构白虎加人参汤及其临床应用


【20】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必须要有“大汗出”吗?


【19】详细讲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3):刘渡舟的思考


【18】详细讲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2):去桂还是去芍?


【问4】♪临床上判断是桂枝汤的具体一二三步


【17】详细讲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1):解析条文


【16】桂枝去芍药汤就是桂枝甘草汤的完善版


【15】用条文对比和临床医案,来解析桂枝去芍药汤


【14】解析桂枝加附子汤条文,并讲到方证中的对称现象(免费学)


【问3】♪怎么理解甘草具有“利水”作用?


【13】康治本第6条——桂枝加葛根汤解析


【12】桂枝汤随症状加减后,有时会变成新的方剂


【11】生姜大枣基,是药方组构的第二原则


【10】详解芍药的临床应用与医案


【问2】♪颗粒制剂配成的桂枝汤,效果会好吗?


【09】用病案讲桂枝的基本作用和治疗目标


【08】甘草是《伤寒论》组方的第一原则

【07】读懂桂枝汤,就读懂了半部伤寒论

【06】从两个病案,讲如何使用桂枝汤

【答1】临床上,当左右手脉不一样怎么办?(免费试学)

【05】从病案出发,细讲康治本第4条

【04】打通治疗外感热病的第一步(免费试学)

【03】关于中风与伤寒条文的难点解析

【02】太阳病提纲证中的特殊脉证(免费试学)

【01】康治本伤寒论蕴藏的诊疗体系(免费试学)

[ 绪 ] 我为什么要讲康治本

[ 推荐 ] 康治本带你接近经方医学核心


课程大纲


课程以六经形式分类,共为8大部分。条文以康治本伤寒论的条文为蓝本,原文本没有用数字编序,为了学习的方便,采取以下用数字编序的条文,括号内为对应的宋本条文序号。目录如下:



一、太阳病上:第1-11条


1、(宋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宋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宋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宋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宋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6、(宋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7、(宋20)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8、(宋21)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9、(宋28) 服桂枝汤,或下之后,仍头项强痛,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0、(宋26)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1、(宋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服桂枝汤。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若厥愈者,与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者,四逆汤主之。



二、太阳病中:第12-31条


12、(宋3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13、(宋32)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14、(宋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15、(宋3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16、(宋38)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青龙汤主之。


17、(宋39)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青龙汤发之。


18、(宋61) 发汗,若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19、(宋63) 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主之。


20、(宋65) 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1、(宋67) 发汗,若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术汤主之。


22、(宋69) 发汗,若下之后,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23、(宋70) 发汗,若下之后,反恶寒者,虚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但热者,实也,与调胃承气汤。


24、(宋76) 发汗,若下之后,虚烦不得眠。若实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25、(宋82) 太阳病发汗,汗出后,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脉沉紧者,真武汤主之。


26、(宋96) 伤寒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7、(宋99) 伤寒,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28、(宋100)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建中汤。不愈者,小柴胡汤主之。


29、(宋102) 伤寒,心中悸而烦者,建中汤主之。


30、(宋103) 太阳病,反二三下之,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大柴胡汤主之。


31、(宋106) 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但少腹急结者,与桃仁承气汤。



三、太阳病下:第32-43条


32、(宋135) 伤寒,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陷胸汤主之。


33、(宋137) 太阳病,发汗而复下之后,舌上燥、渴,日哺所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34、(宋147) 伤寒,发汗而复下之后,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35、(宋149) 太阳病,发汗而复下之后,心下满硬痛者,为结胸。但满而不痛者,为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36、(宋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37、(宋157)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38、(宋158) 伤寒中风,反二三下之后,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甘草泻心汤主之。


39、(宋173)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40、(宋172)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41、(宋176) 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白虎汤主之。


42、(宋168) 伤寒下后,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3、(宋169)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四、阳明病:第44-47条


44、(宋180) 阳明之为病,胃实也。


45、(宋217) 阳明病,发热汗出,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46、(宋236)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渴,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47、(宋219)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遗尿。发汗谵语,下之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五、少阳病:第48条


48、(宋263)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六、太阴病:第49-50条


49、(宋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自利也。


50、(宋279)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



七、少阴病:第51-62条


51、(宋281)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52、(宋303) 少阴病,心中烦,不得眠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53、(宋304) 少阴病,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


54、(宋305)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55、(宋306)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56、(宋309)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57、(宋311) 少阴病,咽痛者,甘草汤主之。


58、(宋314) 少阴病,下利者,白通汤主之。


59、(宋316) 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呕者,真武汤主之。


60、(宋317)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61、(宋319) 少阴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62、(宋323) 少阴病,脉沉者,宜四逆汤。



八、厥阴病:第63-65条


63、(宋326)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

64、(宋77) 发汗,若下之后,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65、(宋350) 伤寒,脉滑,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