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持钟南山:聚餐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写给政府、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和我们自己

 興1212 2020-02-12

这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对我们的经济、行为方式、国际形象等造成重大负面影响。除了支持、配合正在负重前行同胞们的努力付出,作为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我们要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在每次灾难到来都当做是一次进步的契机。我想这可能正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5,000多年沧桑而不亡,愈发焕发青春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在同胞们的骨子里,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因!

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察和倡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你吃我口水,我吃你口水,大家相互吃口水”容易传播疾病

疾病传染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知道唾液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多种病原体可在唾液中生存,很多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常见的流行性感冒、各种病菌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脊椎灰质炎、水痘和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等大多数病毒引起的感染疾病都可以通过唾液传播。通过唾液传播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猩红热、白喉、流行性脑脊膜炎、霍乱、细菌性痢疾等。另外通过唾液还可以传播支原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等多种原微生物,可引起肺炎、念珠菌病、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传染性疾病。

根据一份刊登在《基因组研究》的研究报告,即使一个健康成人的口腔里,细菌平均有600多种,就像每—个人的指纹—样人人不同。每—滴口水里就有几百万株细菌,其中有些是有害的细菌,会传播疾病。在身患以上罗列的流行感冒、肺炎、肝炎等疾病时,细菌、病毒数量就会增长数倍。

现在大家知道通过飞沫、气溶胶可以传播新冠病毒,出门戴口罩成了标准行为方式。其实,聚餐不使用公筷公勺的传播细菌、病毒力度远胜于正常行为状态下的飞沫、气溶胶。

我们设想一个场景,按一桌10个人10个菜估算,平均每人夹每个菜3次,每夹一次有0.5滴口水留在菜盘中(注1:国人有夹菜前先吮吸一下筷子,以示干净习惯。注2:块状、干菜口水留量少些,汤水菜口水留量多些。)那么,到后期,每个菜盘中将有15滴口水在里面,再按上文健康成人口腔平均有600中细菌估算,每个菜盘中将有6,000种细菌。万一其中还有身怀病毒的食友呢?想想都可怕!

为什么我倡议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而不是直接分餐制呢?

1,000多年以前的中国权贵阶层其实一直是分餐制,普通老百姓可能没有桌椅,反正也是很少能聚在一起吃饭。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韩国等至今还保留了分餐制。

合餐制在中原兴起是在草原文明主导之后,元逐步发展,清朝达到普及,并同丰富的美食一样,融入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餐饮文化中,至今形成了精彩纷呈的餐桌文明、礼仪习惯,例如,老人先动筷,晚辈后动筷;客人先动筷,主人后动筷;桌椅摆放位置;说话技巧等等。

合餐制的习惯已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惯中了,并且某种程度上依附了注重家庭和睦,亲情融洽等等,不是你说废就能废的。

在聚餐时使用公筷和公勺,也是降低传染病、细菌传播的有效途径。常在欧美游历的同胞应该知道,我们的海外华侨们早已摸索出了可实施的方法,那就是使用公筷和公勺。当前,在海外稍微有点品质的中餐馆,已经全部使用公筷和公勺了,在很多华侨家里也实施了公筷和公勺制度。经历过多次黑死病肆虐的西方民众,对能否有效切断人与人之间的疾病传播很在意,如果你的饭店没有公筷和公勺,你是没有生意的。

经过很多人,很多机构、组织的宣传努力,使用公筷公勺已深入人心,你问周边的朋友,绝大多数是赞成的,但是迫于世俗的眼光和对后果的轻视,此事一直难以由点及面,全面铺开。

结合当前的中国情况,倡议:

1.       在合餐制基础上,小家庭外人员聚餐时一定要使用公筷公勺,保护自己、尊重他人。

2.       在小家庭内,鼓励使用公筷公勺,各个家庭协商决定,毕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内部之间是很熟悉了(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哈哈)。

怎么放置公筷公勺呢?

有人要笑了,这不废话嘛,不就是放双筷子、放把勺子这么简单啊。

我也要笑了,如是这么简单,君不见很多餐厅也努力做了,放置了公筷公勺,怎么用者甚少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放错了”。

所以,下面请您细细品品我讲得是否有道理,如有,您也要注意啦。

错误方式1:只放一双筷子和一把勺子

太少了,你想,那么多人那么多菜,难道你夹菜前还要招呼一下:“那谁谁谁,帮我把公筷拿过来,我要夹菜了”。于是乎,无视公筷公勺,依然如故。

错误方式2:在每个人面前放置2把筷子

您要说了,这不是很好嘛,你看,我塞嘴里一双筷子,出去夹菜拿另一双筷子,分工明确啊。错就错在分工明确上了,有分工,出手前你就得先想一下现在该用哪双筷子了,刚开始可能还记得,吃着吃着就会忘记,特别是酒高情浓时。处女座的食友还要盯着所有其他人是否拿错了,也很累。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餐厅在你面前放了2双筷子,你还暗道:“这个饭店真细心,怕我筷子掉地,提前把备用筷就放好了”。其实,他还不知道多放一双筷子干嘛用的呢。

正确方式:在每份菜上来时,盘子上放一个筷子或勺子

这样的话,一目了然,想吃哪个菜直接上手。另外,人家都放了,你也不好意思不用吧。只是一点要注意:一般干的菜适合放筷子,带汤水的菜适合放勺子。

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位,其实也是不简单的。您觉得是这个理吗?

公筷公勺有哪些困难呢

问问周边朋友,绝大多都认同放公筷公勺。更卫生,也环保,剩菜还有机会下顿吃。但之所以一直未能推广开来,我想有几个理由:

1)  认为打破了传统,传统在很多人眼中还是难打破的。

2)  放公筷公勺会显得亲友之间生份,产生隔阂感。其实,这是不成立的,中国古代和当代大多数国家实行分餐制都没有导致亲友的隔阂感?一旦突破,这种担忧其实毫无必要。

3)  要多买和多洗筷子和勺子,麻烦。

4)  有很多人其实内心里希望推行公筷公勺制,但是碍于面子而难以在聚餐时开口提出,或在提出后受阻就难以坚持自己的意见。这点在当前是主要的困难。

那我们现在立即需要做什么?

2003SARS肆虐期间,公筷公勺制在我国一些地区悄然流行开来,然而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人们对公筷公勺的热情也在慢慢降温,未能一鼓作气形成全面、全行业规范,非常可惜。

在此,向政府卫生部门、餐饮行业协会、餐饮企业,以及我们自己发出如下倡议:

一、政府卫生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础卫生健康司-卫生标准-环境卫生公示文件第5页,公示有1996129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同年91日开始实施的《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其中明确列出了饭馆(餐厅)各项卫生指标的标准值,以及对其作业方式、硬件设施标准、病虫害防控措施等明确要求,非常清晰,为这些年我国的饭馆(餐厅)卫生条件逐步提升给出了可操作性的要求,贡献颇大。

所有的规定都是为了保护就餐的人,既然在餐厅内就餐时唾液传播存在卫生风险。故,呼吁:国家卫健委基础卫生健康司在此标准上再增设一条,类似“餐厅内的每份菜品须放置一份筷子或勺子”。呼吁国家技术监督局尽快核准批复。谢谢。

此次肺炎疫情是推广此事的良机,民众有此愿望,但愁于情面不好要求他人,需要政府部门顺势强力推行,就像2019年夏上海强力推行垃圾分类一样。千万别错过,切切。

附:国家卫健委公示的文件清单列表

二、行业协会

2019717日,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处等单位在南京发布《江苏餐饮业“公筷公勺、用餐礼遇”倡议书》,各合作伙伴单位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共200多人参会。

我们需要更多的像江苏餐饮协会这样的操作,从专业领域给予引导,规范和推动。

三、餐饮企业

众所周知,本次疫情给餐饮企业带来的几乎是灭顶之灾,让大家充分感受到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完整的。因此,就从您的餐厅做起,主动在每盘菜上放公筷公勺(记住:放在菜盘上,不要放在客人面前),让服务员耐心的引导客人使用公筷公勺。

随着疫情控制,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目前就放,是招揽客户的一个亮点;以后放,只是跟风操作;坚持不放,未来会影响您的生意。

四、我们自己

把此篇文章点击在看和转发出去;

在亲友聚餐时,有机会要首倡并请餐厅服务员每份菜上放公筷公勺,顺便给他们讲讲我上面文章的内容,也是一个话题,不是吗?

给家人朋友讲讲有关筷子的来历和文化。让大家对筷子多一些了解;

上网找一下有关公筷的新闻,比如有一个女孩因为让自己的爸爸用公筷而被爸爸怒骂。就这样的新闻事件,问一下家人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公筷的使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如果家人认为女孩是对的,那么,在家庭成员中有感冒等情况时,适时在家庭内部也推出公筷公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深有体会:“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夹来夹去,这在国外是没有的。过去家庭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少,但现在接触得非常频繁,建议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呼吁: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家人负责,推广分餐公筷制必须开始行动了!

多放置几双筷子和勺子增加不了多少购置和运营成本,却极大的改善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就餐方式,何乐而不为?让我们一起倡导健康用餐、安全用餐、节约用餐、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吧!

文明的公筷公勺不仅仅是餐桌上的餐具。

代表了和谐,共生,尊重。

文明非远,由心而生……

大事不难,在您手中……

各位同胞:如您认可这个理念,麻烦您点击“在看”并转发朋友圈、您关心的微信群,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持续进步献出一份力量,为自己和家人积蓄福报。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