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20-02-12

导读: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当时,由于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结,加速土地兼并,对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丛生、危机四伏。

在这种情况下,王莽'篡汉'后,又推行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加上频繁水、旱等天灾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把广大农民推向了不起义就没法活的绝路。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首先揭竿而起的是北方地区,在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民众举行起义。这应该是王莽出击匈奴,使得边境地区老百姓生活艰难导致的。早期起义声势浩大的是琅琊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南)由吕母领导的起义。

起义原因:

吕母,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个“女汉子”。吕母的儿子是个县吏,因犯了一个小罪,县宰就把他杀了。吕母怨恨县宰,秘密地召集人手,计划为她儿子报仇。吕母家中非常有钱,出钱招募许多侠士,攻克了海曲县城,杀死了县宰为自己的儿子复仇。后又聚集上万人在琅琊一带游击,吕母死后,这支队伍投奔了赤眉军。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吕母的起义仅仅是拉开序幕,更大规模的起义爆发在公元17年,王匡、王凤等人在绿林山(今湖北京山境内)起事。

起义原因:

南方发生饥荒,百姓成群拥入野泽之中,挖掘荸荠吃,引起了争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他们评理争讼,得到农民的拥护,大家就公推他们当首领。

王匡、王凤就把这批饥民组织起来起义,诸多亡命之徒马武、王常、成丹等也投奔他们,共同攻打离乡聚,藏于绿林山中,队伍很快由数百人一下子就发展到了数千人。他们对抗朝廷,劫富济贫,除霸安民,深受百姓拥护,号称“绿林军”。新王朝的荆州牧发兵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出山迎击初战告捷,队伍又不断发展壮大。

绿林军起初集中在绿林山地区范围活动,活动的范围很小。后因绿林山一带爆发瘟疫,起义的将士死亡过半。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出山转移,军队分为两支:

  • 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领,向西进发,称为“下江兵”。
  • 一支由王匡、王凤率领,北上南阳。称为“新常兵”。

新常兵在攻打随县(今湖北随州)时,平林人陈牧等率“平林兵”加入。不久后,舂陵人刘演和刘秀两兄弟起事响应,他们的队伍称为“舂陵兵”。由此,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舂陵兵构成了绿林军的主力。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正当绿林军纵横于湖北、河南一带时,在山东莒县琅琊人樊崇率众举兵,因纪律严明,深得民心,附近百姓纷纷归附,数量很快发展到上万人。这支队伍没有文书和旌旗,也没有军规,只是口头相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起义军内部分为三级组织:最高首领称“三老”,其次为“从事”,再次称“卒吏”,彼此间称“巨人”。为了避免和王莽军混杂,这支军队用朱红色涂染眉毛作为标识,人们称之为“赤眉军”。

绿林军的四支队伍中,舂陵兵的头目是刘縯和刘秀两兄弟。虽名为皇族后裔,只属于远支旁庶一脉。他们的父母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刘秀排行老三,除了刘縯外,还有一个哥哥叫做刘仲。刘秀9岁时,父亲去世,叔父抚养他直至成人。

刘縯与刘秀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迥异。刘縯锋芒外露,史书上记载“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相对来说,刘秀的性格比较内向。脾性温和,处事谨慎,勤于农事……因此,刘縯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新朝天凤年间,刘秀到长安求学。在学习期间,刘秀看到了百官出巡的壮观场面,觉得走在队列最前的执金吾很有派头。执金吾是多大的官职呢?类似于现在的警察局长。刘秀偶然一次又见到阴家有个女儿叫阴丽华,长得非常漂亮。于是,发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慨,对于当时的刘秀来说这也是他的人生目标。

新朝王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縯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刘秀当时不在舂陵。刘秀保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

“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东观汉记》

由此可见,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见天下确已大乱,在豪强李通兄弟等人的再三劝说下,刘秀才决定在宛城(今河南南阳)起兵。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刘縯起兵时,由于他平时不安分,经常惹官司,不少人不愿和他掺和在一起,不敢加入起义军。刘秀因性格温和谨慎,起兵虽晚,却带来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很多人纷纷加入起义军。

性格上的不同,也决定了刘縯、刘秀两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光武遂(从宛)将宾客还舂陵”,刘秀会同大哥刘縯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在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刘秀和刘縯起兵后,开始并不顺利,由于兵少将寡,装备物质欠缺,以至于起事之初刘秀是骑牛出征的,也就成了后世演义的一段佳话,被称为“骑在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在一次乱战中,刘氏兄弟被王莽的军队击败,刘秀的哥哥刘仲和姐姐刘元死在乱军中。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后来他们联合绿林军,形势才开始有起色,四处攻城略地,斩获颇丰,形势发展地越来越好。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对于刘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是什么事呢?

绿林军由几路义军组成,派系较多,为了协调作战。各路义军商定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起义军之处提出“反新复汉”的口号,决定选择刘氏宗室做皇帝。当时,刘氏宗亲有两个最佳人选:一个是刘玄,一个就是刘縯。

刘玄是刘秀的族兄,生性懦弱,胆小怕事,因弟弟被人杀害,就结交宾客,打算为弟弟报仇。后又因宾客犯法,刘玄只好逃难躲避官府抓捕。听说自己的父亲被官府所抓,只好诈死,派人将灵柩送回舂陵,官府听说他死了,便释放他的父亲,刘玄有家不能归,听说平林人陈牧等人起兵造反,就来投奔加入义军。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刘縯无论是才干还是军功,都远胜于刘玄,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起义军将领在选立立谁的问题上产生很大的分歧。南阳豪杰和下江兵统帅王常等拥立刘縯。绿林军的其他将领对刘縯的强势有点忌惮,而刘玄性格怯弱,立他为皇帝容易控制。他们纷纷拥立刘玄。

王匡、王凤、张卬等人商议好后,将刘縯召回,让他在立刘玄问题上表态。刘縯深知他们是让自己放弃做皇帝逼自己同意立刘玄,虽心有不甘,但自己势单力薄,只好提出暂缓确立皇帝人选的建议。

刘縯建议:

“眼下赤眉聚集青、徐二州,如果听说我们拥立刘氏宗室,必然会仿效,义军拥立两个皇帝,必然会自相残杀,如何打败王莽?不如暂称为王,号令军中,赤眉所立的是贤者,也可以考虑跟从。或者等打败王莽,收服赤眉,再推立天下也不迟。”

刘縯的话有理有节很有道理,得到许多将领的认同。张卬看到他们议决的事有可能破产,十分恼怒,拔剑击地,声色俱厉地说:“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众人看到如此情形,也不敢提出异议,立刘玄为帝之事就这样定了。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地皇四年二月初一,新市、下江、平林、舂陵等各路义军正式推举刘玄当了皇帝,国号“汉”,改年号为“更始”,是为“更始帝”。没见过世面的刘玄战战兢兢地登基为帝,他下令封拥戴有功的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封汉信王。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刘玄称帝后,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王莽这才意识到绿林起义军对新莽政权的压力更大。因此,决定转移战略重心

  • 一方面将进攻赤眉的主力军调到南方作战;
  • 一方面紧急调集各郡兵力,
  • 一方面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组成四十二万人的强大军队,征调精通六十三家兵法的高参,任用巨人叫做巨毋霸为垒尉,专门负责构筑营垒,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

几十万大军,加上猛兽,巨人,形成一支强大的“人兽联军”浩浩荡荡地向昆阳方向进击,准备全力以赴一举歼灭绿林军。这就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非常著名的“昆阳之战”。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不过,这里有个疑问,随军的猛兽如何分得清敌我?又如何可以作战?况且犀牛、大象等都是热带动物又怎么能驰骋中原大地?所谓的猛兽随军出征很可能是杜撰的。

绿林军这边情况如何呢?

  • 刘縯指挥大军围攻宛城,不过一时难以攻克,好在宛城内兵少粮尽,战局有利于刘縯。
  • 王匡和王凤率领近万人镇守昆阳,刘秀也率领几千人也来到昆阳,绿林军在昆阳的兵力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

王莽军和绿林军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人数来看,此战已经分出胜负。不过,胜败往往不能只看人数,军队士气、战术、将领在战争中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也是层穷不出的。那么,此次“昆阳之战”会不会创下奇迹以少胜多?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时势造英雄,有一位英雄人物在昆阳之战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这位英雄人物是谁呢?他就是没有多大志向励志当执金吾的刘秀。

我们来看看刘秀在昆阳之战中起到怎样重要的作用?

稳定军心

王莽的几十万大军声势浩大地向昆阳而来。王匡、王凤等人内心感到非常惊恐,对于坚守昆阳城信心不足,绿林军的军心非常不稳定,很多人想弃城逃跑。

刘秀看到此种情况对大家说:“现在我军兵粮缺,而城外又有强大之敌,如果能集中力量抗击敌人,还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分散各自回去,势必都不能保全。况且刘縯等攻打宛城,尚未得手,也无力挽救我们。昆阳一旦失守,不出一天,各部也必将被敌各个击破歼灭。现在如果我们不同心协力,存亡与共,同立功业,反而贪生怕死,能只顾各守自己的妻子财物吗?”

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刘秀突然站出来慷慨陈词,多少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不过每个人心中的恐惧并未消散。王凤等向来轻视刘秀,见形势非常紧迫。于是,只好请刘秀计划破敌之策。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突围求援

刘秀经过时局分析情况,做出决策

  • ⑴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率人坚守昆阳城。
  • ⑵自己突围出去寻求援兵。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突围危险性很大,当夜刘秀和宗佻、李轶等十三位勇士成功突围而出。

王莽军队很快把昆阳包围十层以上,设置了一百多座军营,军旗遍野,锣鼓之声于数十里之外都可以听到。王莽军挖地道,使用冲车和棚车攻城,集中了所有的机弩向城内狂射,箭矢像雨水倾泄。

本来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的绿林军损失较大,刘秀援兵也没有消息。无奈之下,王匡、王凤决定献城投降。

然而,有意思的是王莽军队的统帅王邑、王寻竟然拒绝受降。理由是:他们认为攻克昆阳指日可待,接受投降有损军功。

事实证明,王邑、王寻的决定非常愚蠢。如果接受投降,昆阳之战就会落下帷幕。之后的历史会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投降无望,绿林军只能拼死坚守,以待援军才能有生路,反而使绿林军士气大增,任由王莽军如何猛攻,昆阳城就是无法失陷。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率兵援救,鼓舞士气

刘秀从各地征调援军赶来解昆阳之围,由于他带来的援兵只有几千骑兵。与王莽大军相比,显得微乎及微。实力的悬殊更显刘秀的英武。

他带领几千人来到王莽军队阵前,王莽军队有些看不起他们。于是,只派数千迎击。刘秀率先冲锋陷阵,击退敌军。

刘秀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动摇莽军军心,传宛城已破,绿林军主力将至昆阳。消息传到昆阳城内,守军立刻士气高涨,更加坚决守城,并随时准备出城歼敌。王莽军得此消息,个个心情沮丧,士气低落。绿林军在气势已占据了优势。

瓦解王莽军的士气

刘秀率兵杀入敌阵,连战连捷,杀开一条血路,进抵昆阳城下。为了进一步瓦解新军的战斗士气,鼓舞昆阳城内汉绿林军军心的斗志,故意渲染宛城绿林军的胜利,他把写有宛城绿林军已获胜,“宛下兵到”的密信,射进昆阳城内,同时也转落到王莽军手中,引起王莽军统帅王邑、王寻的恐慌。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攻破敌军

连着打了几次胜仗,这就大大地鼓舞了绿林军的斗志,杀减了王邑、王寻的锐气。此时,刘秀决定率几千人的敢死队,直扑王莽军队的指挥部。由于轻敌,王邑、王寻又作了一次错误又致命的决定,下令其他军队驻守原地,不准移动,他们率一万多人前去迎战,后果很严重,大军被刘秀的敢死队击败,王寻因此在乱军中被杀。

见到王寻被杀,王邑无心恋战,王莽大军顿时群龙无首,乱做一团。刘秀趁机指挥军队四处拼杀,城中守军也趁势冲出,来了个里应外合,两面夹击,王莽大军瞬间溃不成军,溃散逃命,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此时,又因大风、暴雨,河水暴涨导致王莽大军士兵许多溺死而亡。王邑率领几千人逃回洛阳。

“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英威既振,新都自焚。”——《后汉书》

昆阳之战以绿林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取到决定性的作用,自此,王莽新朝的武力根基被摧毁殆尽,偏将军刘秀名动天下。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绿林军大获全胜后,更始帝入住宛城,不久发生内斗,刘縯成为了牺牲品。刘縯攻克宛城,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力挽狂澜,刘氏兄弟表现突出,招到更始帝和其他将领的嫉恨。担心刘縯的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借机将刘縯杀掉。

刘縯的结局是必然的,他本身性格锋芒毕露又是受人拥戴的豪杰,又是南阳派系的首领,还是汉室宗亲,理论上比更始帝更适合坐皇位。刘秀昆阳大胜以后,南阳派系即将羽翼丰满,难以制衡。

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则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时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长兄刘縯被更始帝所杀。哥哥无故被杀,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也是最大考验,是为哥哥报仇?还是强忍悲伤?

刘秀很清楚自己实力不足,只能强忍悲伤,益发谦逊,而且悲愤不形于色,更显示出刘秀的韬光养晦、隐忍负重。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

  • 他不为哥哥叫冤,不提自己在昆阳之战的功劳。
  • 对大哥刘縯部将不私下接触,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
  • 每天吃喝饮酒,一如往常,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秀此时只能等待时机。见刘秀如此谦恭,刘玄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因此,刘秀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

昆阳之战后,绿林军兵分两路:

  • 一路由王匡带领,进攻洛阳。
  • 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领,进攻武关,意图打开长安的南大门。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绿林军很快顺利攻入长安城,王邑、王巡先后被杀,王莽无处可逃后被长安商人杜吴冲上渐台杀死,他所建立的“新”朝也随之覆灭。随后,绿林军顺利占领长安全城,刘玄皇帝移都长安。

长安城又迎来新一任皇帝——刘玄。他是否能开启另一个盛世王朝,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呢?

刘玄开始迁都长安时,还有所收敛。没过多久本性就开始显露出来。

  • 整天与嫔妃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群臣们很难见到他,即使见到也是喝得烂醉如泥。
  • 为了应付大臣,叫侍从冒充自己在帏帐里接见大臣。这么愚蠢的事亏他想得出来,很容易露馅,大臣们听出声音不是刘玄的。因此,大臣们识破后非常不满。
  • 拥立刘玄的有功将领,也迫不及待地要分享胜利果实,刘玄开始大加封赏,一口气就封了二十多个王,起义军中,无论是地痞流氓、屠夫厨子,摇身一变成为大小官。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

宫廷内部腐败,所授的官职名目繁多。地痞流氓、小商贩、厨子等纷纷穿绣面官服招摇过市,寻衅滋事。百姓怨声载道并编制歌谣:“灶上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绿林军迅速腐化,革命尚未彻底成功就过早的陷入“温柔乡”。其后果导致绿林军出现重大的危机,带来危机的就是另一支起义军——赤眉军

在绿林军占据长安后。赤眉军也开始向长安进发,一路攻城略地。队伍发展到三十多万人。进军到华阴时,考虑到没有一个称号,就是打败更始皇帝,天下的百姓也会把赤眉军当作一帮匪徒。于是,赤眉军也学着绿林军寻找刘氏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找到一个15岁放牛娃刘盆子,立为皇帝,建立“建世”政权。

“一山不能容二虎”,绿林、赤眉两军都有自己的政权,一场生死存亡、成王败寇的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刘盆子本为西汉式侯,更始政权大司马刘萌之子。称帝前在赤眉军中主管放牛,称“牛吏”。”——《纲鉴易知录》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正当赤眉军西进时,长安城里的绿林军发生了内乱。绿林军内部究竟发生什么内乱?

  • 大将张卬对继续占据长安城失去信心,想洗劫一空之后弃守长安,这个想法得到申屠建等人赞同。刘玄舍不得富丽堂皇的长安城,拒绝他们的建议。于是,准备采取强硬措施,事情败露后,刘玄将申屠建斩杀。张卬不甘心失败,率军攻打刘玄的军队。刘玄兵败躲到信任的大将赵萌营中。
  • 经过这次突发事件,刘玄惊恐之余对手下开始怀疑,于是,决定将王匡、陈牧、成丹等全部诛杀。他以召见为名将陈牧、成丹诛杀,王匡得知后,投奔张卬。刘玄又命赵萌、张松领军攻打。无可奈何之下,张卬、王匡等人只能投奔赤眉军。

由于绿林军内乱,在张卬、王匡等人的配合下。赤眉军轻松顺利的进入了长安城。刘玄得知赤眉军进入长安,使用他一贯的作风——逃跑。刘玄一向脚底抹油,这次他真的能向以往一样顺利逃跑吗?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逃跑路上,刘玄遇到自己的手下右辅都尉严本,严本害怕放跑刘玄后赤眉军追究。于是,将刘玄软禁起来。就在刘玄山穷水尽的时候,他看见了柳暗花明,这是人就是赤眉军所立皇帝的哥哥刘恭。就派刘恭去赤眉军处表示愿意投降。赤眉军同意了刘玄的请求,改封他为长沙王。在张卬的教唆下,赤眉军最终还是处死了刘玄。

赤眉军进入长安后,一场空前的浩劫就此开始。

  • 赤眉军的将领们整天饮酒作乐,吹嘘功劳。
  • 士兵们趁火打劫,见谁抢谁。长安城一片混乱。

坐吃山空的赤眉军,很快遇到巨大的问题。长安城的粮食全部吃光。缺粮令人数众多的赤眉军在长安无法待下去。于是,决定向西转移,临走前又将长安城中财物洗劫一空,纵火烧掉长安,富丽堂皇的长安城由此变成一片废墟。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赤眉军率兵向西进发受到地方割据势力隗嚣的抵抗,加上暴风雪的袭击。无奈之下只能返回关中,途中路过西汉皇家陵园,赤眉军又挖掘了帝陵,盗取陪葬宝物,令人发指的是竟然侮辱吕后等人的尸体。

就在赤眉军退出长安城的时候,刘秀手下大将邓禹趁虚而入,赤眉军折返回到长安时,与邓禹军队发生激战,邓禹兵败退出长安。赤眉军回到一片废墟的长安城。因无法提供军队补给无法待下去,走投无路之下又一次弃城向东转移,返回山东老家。

此时的刘秀羽翼渐丰,已不是哥哥被杀,也忍气吞声的那个刘秀。见赤眉军向东转移,于是,他派重兵在赤眉军东归的路上设下伏击。他的手下大将冯异在崤底(今河南渑池西)大破赤眉军,刘秀亲自率军进攻宜阳(今河南宜阳西)赤眉军余部。

赤眉军在刘秀军队持续攻击下,粮草断绝,士气低落,已经无力再战,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投降。为了吃饱饭,刘盆子带着樊崇、徐宣等率军投降刘秀,把从刘玄那里抢来的传国玺绶交给刘秀。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结语:

绿林军和赤眉军两支起义军告别了历史的舞台。值得反思的是他们打着为民请命,正义的旗号起义,然而,在革命得到一点点胜利时,却没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利益,反而见利忘义的开始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政治腐化、欺压百姓、烧杀掳掠…这也是古代农民起义中很常见、也很值得深思的现象。连年的乱战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所幸他们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代贤君——汉光武帝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