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症?

 ycpoon3382 2020-02-13

  瘀血痹阻症的病因:

  1、风邪致瘀:当肌表感受风邪不能即时解散,可随患者自身体质之差异,深入血脉或脏腑致瘀。后世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即来源于此。

  2、寒凝致瘀:《金妇人杂病》指出“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血分受寒,或胞门被寒邪侵袭,血脉凝敛,血运障碍,经络凝之不通,使瘀血积结。

  3、热毒致瘀:《灵枢经校释?痈疽》云:“营气稽留于血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称脓。”热毒侵入机体血脉,灼津炼液,使血液浓缩,凝为瘀血;热毒瘀血壅滞经脉不解,亦可化为脓血。

  4、湿热致瘀:湿热之邪多源于外感、饮食、内伤等,湿热遏郁日久可致瘀,因湿邪粘腻呆滞易阻遏脉道;热邪伤阴动血,又易灼伤脉络。

  5、痰水致瘀:《灵枢经校释?痈疽》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指出了津液与血的生理关系。痰饮水湿均为原发疾病的病理产物,及其已成,阻塞脉络,影响气血流通也可致瘀。

  6、七情致瘀:七情抑郁或过激,使气机失调,气血逆乱,则可致瘀。如《灵枢?百病始生》“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同,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此具体描述了忧伤致瘀的机理。

  7、气虚致瘀:《仁斋直指方》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 有一息之不行。气有推动血液运行之功能,若气虚推动无力,则血液运行缓慢,甚则留滞成瘀。

  8、血虚致瘀:《读医随笔》中,周学海提出:“阴虚血必滞,阴虚血必凝”。血虚则血脉不充,血行涩滞缓慢,故易留滞成瘀,或血虚而感受风寒更易促进瘀血形成。

  9、虚劳致瘀:虚劳乃五脏阴阳营卫气血俱虚之病变,虚劳日久可致瘀。《素问?痹论》“病久入久,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即久病必瘀。

  10、女子充任失调致瘀:经后、产时失血、百脉空虚,风寒湿等外邪乘虚侵入,脉络瘀阻,导致痹病。

  11、外伤致瘀:外伤致瘀为临床常见病,外伤可致局部肌肤筋脉创伤,血液离其经隧不循脉道,旁溢于外而形成瘀血。

  瘀血痹阻症在RA中所占比重:   

  近年来许多医家对于血瘀在RA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视,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治疗RA时,在应用祛风散寒或清热利湿的同时,配以活血化瘀法来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他们认为,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能也是RA的始动因子之一。

  大量文献报道,瘀血痹阻证在RA中医证候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可出现于RA的各期。刘健等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中,发现100例RA患者中,属虚实夹杂证84例(84%),实证11例(11%),虚证5例,其中在前两种症候中瘀血证候占96.7%;汪氏在对RA786例病因病机的分析中发现,血瘀证为258例,占32.8%;吴氏对160例确诊为RA患者的临床体征、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方面的研究中,发现78.1%存在血瘀证;日本高桥宏三对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发现42例为血瘀证。以上研究表明,血瘀在RA发病中既可为始动因子,又可成为其主要的病机而贯穿整个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