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仙人跨鶴 第一百二十一式:仙人跨鶴 式形:右抱球式起式。(1)右掌不動,左掌內旋變俯掌上抬于右掌下。弓身前探,兩掌變豎掌前推,向身體兩側撥開;當與肩寬時,身后坐,屈右膝,同時兩掌繼續平開至身側。眼平視。 要領:前按沉腰坐胯。探身、后坐時,身體守中。勿前俯后仰。 (2)左腳向右腳后倒插步,腳掌先點地,足跟內收落地。后右腿在前,左腿在后。隨兩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兩掌下抱于右腳前合什,掌指斜向下。 (4)接著,身體下蹲,坐成臥步。同時,兩臂交叉,兩腕相貼,右外左內,上抱收于胸前,掌心向內。隨后,兩握成'劍指'。 然后,雙掌外旋,從胸前向身兩側平推掌,與肩同高,劍指朝上,掌心向外。眼平視。 要領:'仙人跨鶴'是指道士跨鶴拿劍。兩掌環抱,應沉肩沉肘,用裹勁,動作要舒展自然,與歇步同時時行。下抱時吸氣,氣沉丹田,隨兩掌交叉呼氣,貫于劍指。 (6)起身,雙手向下纏繞,漸變仰掌,屈肘收于肋間。接著,起身,左腿后撤半步成交叉步。 (7)雙掌內旋變爪,手指自然松垂。然后,隨重心前移成右弓步,雙掌先舒掌指,再變豎掌前推。眼平視。 要領:下纏、收掌和起身、撤步、推掌要分別同時進行,整個動作要連續協調。推掌時呼氣,氣發丹田,沿著三陰、三陽經從手勞營穴及手臂表肌同時放出。意念觀念想體內元氣與天地精氣產生摩擦力,稱之'試力'。 (9)下盤不動,身稍左移,左俯掌屈肘回收置耳下。接著,先舒掌指,再變豎掌前推。在推出去的同時,右將回收至耳下。接著,右掌也先舒掌指,再變豎掌前推。 要領:動作緩慢,意如抽絲。收掌要屈腕,意如抽絲,動作要慢,自然吸氣,氣沉丹田。推掌時呼氣,氣發丹田,由勞宮穴放出。體驗自己的功力,觀察宇宙天地的陰陽二氣,對推掌產生抵抗力。 (10)在推出的同時,將左掌回收至耳下,接著左掌再向前方推出,與右掌平行。接著,隨俯身拱腰,雙掌直臂下按,掌指朝前,雙掌距地面高度約1寸。眼下視雙掌。 要領:出右掌時即吸氣,氣沉丹田。按掌要以身領手,上下相隨,和俯身拱腰協調一致。自然呼氣,外導內引,以外形動作引導內氣。氣發勞宮穴,入地三尺。 (11)身型不變,左掌屈腕上提收于耳旁,掌心涵虛,掌指向下,隨即下踏至原處。同時,右掌屈腕上提,置于耳旁,隨即下踏至原處。眼下視。 要領:收掌由手勞宮吸氣,氣沉丹田,踏掌時呼氣。注意上體含胸拔背,不要聳肩。 202.仙人跨鶴 式形:兩腳原地不動,踏左掌與右掌平齊。腰左轉90度,兩臂隨起身上抬。接著,左腳內收,然后向后弧形插步,前腳掌點地,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兩腿屈膝下蹲成臥步。變換方向接著做'仙人跨鶴'式。 其它動作同前述,唯方向不同。假如第一遍'仙人跨鶴'面向正北,那么第二遍完成后應面向正東。 203、204.仙人跨鶴 依次向正西、正南做'仙人跨鶴',四式合一,稱之'拜四方'。 式理:這組動作的作用,是為了體驗和煥發自己的功力。所以,在出掌的時候,要增加意念。先伸手指,想著將氣從指甲縫放出去。如此練久可增長指力。再舒掌心時,想著將氣從勞宮放出去,越遠越好。往回收掌時,想著把大自然的真炁吸收起來,越飽滿越好。雙掌一收一放,左右交替。如此久練,就會使自身的內氣與大自然的真炁,產生交融,由此而一股'混元力'。 式意:這組動作其含義就是以其形態喻示,由此而步入內丹功的初期階段。'原始太極拳'屬于外丹功的重要部分,更確切地說:'練原始太極拳,就是修真悟道。'《高上玉皇心印妙經》中云:'上藥三品,神與炁精。'道家修煉,稱采炁為采藥。 在以上的'仙人跨鶴'這組動作中,就有采炁的內容。當雙手握劍指,坐身臥步時,要細細的呼吸。一吸一呼為一口氣,共九口氣。如此四個方向做完,共是三十六口氣,以示上采天罡之氣。當雙掌向外推和向下按時,也同樣各吸九口氣,共是十八口氣。如此四個方向做完,共計七十二口氣。以示下采地煞之氣。當然,這只是象征性的。真正的采氣法,還有具體的方法。在這里不便寫了。需知,不會采天地之靈氣,授日月之精華,又何談道家功法呢? '邋遢派'修真之法,大體上分四個節段:(一)百日筑基,亦稱采藥歸爐。此為煉精化氣階段。(二)十月懷胎,亦稱真氣抱元。此為煉氣化神節階段。(三)三年哺乳,亦稱溫養哺育。此為煉神還虛階段,亦稱養丹時期。(四)九年面壁,亦稱待升成道。此為煉虛合道階段,亦稱成丹時期。但是,以上都是比喻的說法。事實卻并非如此。 俗話說:'天道難'。自古以來,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鳳毛麟角。就是大慧大慈的丘祖,還需'潘溪六年,龍門七載'的苦修呢!更何況,《太上感應篇》曰:'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若修成金仙,需得三千功滿,八百行圓。如果認為,會背上幾本經,練上幾年功,便可如何,恐怕連天,都要給壓塌了! 205.合太極收式 第一百二十二式:歸本還原 式形:(1)右腳向后撤一步,成外八字,距離與肩同寬。同時,雙掌收置身前,呈豎抱球狀。右手在上,置于肚臍上三寸之處。左手在下,置于肚臍下三寸之處。眼平視。 (2)雙掌逆時針方向轉太極,右手下左手上平抱球,繼續轉至左手上右手下豎抱球。 (2)雙掌自然下落體側。叩齒九下。收功。 式理:雙手抱球先是右上左下,接著逆轉成左上右下,此動作含有兩層意思。丹經云:'順者凡,逆者仙。只在中間顛倒顛。'其中玄妙,不便明言。悟者自得。道家功法講究左為陽,右為陰;陽為善,陰為惡。以正壓邪,則是永恒的。叩齒象征叩首。誠心誠意,叩首施禮,感謝列祖列宗大慈大悲。 式意:俗話說'水流千里終歸大海,樹高萬丈葉落歸根。'此式內容,宇宙之間,萬象輪回。天地之數,周而復始。從虛無到妙有,從妙有歸虛無之理。 要領:全身要放松,心要靜,意念用肚臍呼吸,返后天為先天。定神內斂,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天人本一,歸本還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