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扭转

 学中医书馆 2020-02-13

[病案]赵某,男,44岁,1977年5月10日初诊。患者于1977年2月24日食牛肉后 

即产生剧烈腹痛,并向背部放射,呕吐,随即虚脱。经透视、拍片,诊断为胃扭 

转,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先后试用针灸、理疗、中药治疗,经治四十 

余日无明显好转,钡透结果仍为胃扭转,感觉左侧腹部疼痛,心悸、自汗、嗳 

气恶心,虽有饥饿感但对食物恐惧,每餐只能食少量大米粥,食后即虚汗淋漓, 

疼痛加剧和胀满。大便一日2~2次,不成形,如用手指触动上腹部皮肤即有触 

电样感觉,睡卧时两腿不能伸直,否则即腹痛。患者有胃病史二十余年。测白 

细胞21×109/L(21000/立方毫米)。钡餐透视:胃呈“虾状”,大弯侧在上,小弯侧 

在下,球向下排空过速。诊断为慢性胃扭转。 

[治则]健脾和胃,解痉止痛。 

[取穴]主穴:筋缩、脾俞(双)、胃俞(双)。配穴:梁门(左)、足三里(双)、天 

枢(双),中脘、丰隆(双)。艾灸:关元、三阴交(双)。每日上午针刺,晚上睡前 

艾灸,各一次。针背部穴位时尤要注意胃部有挛缩、抽动感乃效果佳。再用 

电麻仪通电20分钟,电量宜大,频率宜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完第一疗程 

(10次),饭食即正常,腹部疼痛、嗳气已明显减轻。针完第二疗程(共20次),则 

食量增至每日600克,上腹部疼痛基本消失,大便成形。6月4日停针观察。以 

后钡餐和x线摄片:呈瀑布型胃,大弯侧在下,小弯侧在上,白细胞计数为 

9.1×109/L(9100/立方毫米),大便隐血阴性。(见《新中医》1981年第1期) 

[评析]胃扭转是临床少见的疾病,多为慢性型,每于餐后1~4小时胃痛,伴有恶 

心呕吐,嗳酸,持续2~3小时而消失,有的上腹部疼痛,有的可并发上消化道出 

血。慢性胃扭转多与胃张力减低,脾胃韧带伸长和松弛等因素有关,有强烈的 

胃蠕动和腹腔内压的骤然升高成为胃扭转的诱因,多靠x线诊断。患者原有胃 

病史,脾胃虚弱,又因食牛肉而致胃扭转。针刺取穴筋缩、脾俞、胃俞、中 

脘、足三里,均为健脾强胃之要穴,天枢、关元、三阴交、梁门、丰降则强胃 

止痛,又加以艾灸热入经络可温经散寒,解痉止痛,主配穴应用合理,故能较速 

治愈罕见之疾。(李祥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