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一) [病案]陈某,男,53岁。1962年9月18日就诊。上腹胀痛已有二个月,食欲减,且 摸到肿块(肝肋下9厘米,表面隆起,压痛),腹水征,诊断为肝癌。用噻嗜哌治 疗,肿块增大至14厘米,且化疗反应较剧,食少消瘦,乃停用化疗,来中医治疗。 症见肌肤枯槁,脘腹胀痛,下肢浮肿,症块隆起,坚硬不移,按之痛剧,苔薄白、质 黯,脉濡细。 [治则]益气化瘀散结。 [方药]太子参9克,黄芪9克,丹参9克,郁金9克,凌霄花9克,八月扎9克,制香附9 克,桃仁9克,炙鳖甲12克,全虫液剂4毫升。服4剂后,精神较振,诸症略减,纳 增。原方去太子参,加朝鲜白参1.8克(另煎)。服24剂后,症块缩小,纳大增,能 起床散步。以上方随症加减治疗年余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癓块缩小至7厘 米,面色红润,精神振作,体重增加30多斤,能操持较重家务劳动。于1963年10 月18日起恢复工作,情况一直良好。(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9期) [评析]本患者系血瘀积聚中焦,病久正气受损,气机失畅,水湿不化,聛运失健, 为气虚脾弱。癓块又为血瘀气滞,凝聚而成,故正虚邪实之症,治疗当以扶正 散瘀,攻补兼施,获显效。(黄宣能) 肝癌(二) [病案]冯某,女,55岁。据述有肝肿大史,曾怀疑慢性肝炎及胆囊炎。因反复发 热,肝区作痛来就诊。检查,肝肋下8厘米,剑突下11厘米,质硬表面不光滑,左 锁骨上淋巴结扪及。1978年7月同位素扫描:肝大,肝左右叶间占位病变。超 声波、甲胎蛋白火箭电泳(>1000毫微克),硷性磷酸酶(>51单位)等检查都证 实为原发性肝癌。转氨酶76单位,苔白腻,脉细弦。所以先予清利湿热、疏肝 理气为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参入小蓟草,胡黄连、黄芩等治疗一个月后,转 氨酶恢复正常。 [治则]行气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方药]丹参12克,鳖甲15克(先煎),生牡蛎12克(先煎),香附9克,川楝子9克,赤芍9克, 白芍9克,鸡内金9克,木香6克,白花蛇舌草30~60克,紫花地丁30~60克,金钱 草30克,蜂蜜30克(冲服)。若发热加银花、连翘,便结加制大黄,胁痛加徐长 卿,便血加茅根,散结加三棱、莪术,神疲乏力加太子参、沙参。上方连服三 月余,症状改善,病情稳定。1979年1月,甲胎蛋白火箭电泳,定量≤31毫微克/ 毫升。1978年至1981年三年间基本上以上方加减,间或伍以一贯煎等方剂。 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偶有发热,肝区隐痛,癓块依然。1981年6月B型超声 波检查提示:胆囊癌,肝癌。已存活三年余,现仍用中药治疗,观察中。(见《上 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7期) [评析]肝癌属中医的“癓瘕”范畴,是难治之疾。患者一则由于慢性肝炎、胆囊 炎之宿疾,一则由于数年前丧偶,长期抑郁所致的气滞血瘀而成症瘕。故随后 辨证时抓住两点:一为巨大癓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为气滞血瘀成积;二 为反复发热,乃热毒内蕴之象;治疗用行气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 药用剂量较大,疗效较好。(黄宣能) 肝癌(三) [病案]费某,男,50岁。1975年春因持续高热,右侧腰部酸痛,入某院作风湿热 治疗,数天后,热退出院。然血沉仍为108毫米/小时,此后一直低热缠绵,右腰 酸坠疼痛,四肢关节无异常。旬日后再去某院检查,腹诊时发现肝脏明显肿硬 拒按。肝功能:锌浊度18单位,甲胎蛋白阳性。患者日渐萎顿,肝区及腰胀痛 难忍。于同年4月21日去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诊治,超声波检查:肝上界第5肋, 最大横径13.5厘米,上下径17厘米,肋下约厚10厘米,长9厘米;剑突下厚8厘 米、长9.5厘米,肝区较密迟钝微小波二级。提示:肝脏明显增厚。同位素扫 描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治则]软坚散结,破瘀消癌。 [方药]生鳖甲30克,丹参30克,干蟾皮30克,生山楂30克,半枝莲30克,炙全蝎5 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庵茼[1]子15克,水蛭10克,狼毒6克,2剂后,泻下黑色大 便,肝区疼痛减轻。原方去狼毒,加生鸡内金、生牡蛎、党参、炒白术、红 枣、当归、郁金等。续服20余剂,肝肿逐渐变软缩小,诸症陆续消退,继以逍 遥散、金匮鳖甲煎丸进退施治。复检甲胎蛋白阴性,体征消失。随访四年无 殊。(见《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3期) [评析]肝癌目前尚无较好的疗效。本案确诊后用性味猛烈之虫类药和破瘀活 血之药软坚散结;攻后,再以补脾扶正之品;最后以丸、散善后。方药对症, 步骤有序,故能获效,特录之以供参考。(吕志连)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