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水疝(鞘膜积液一) [病案]袁某,男,5岁。患儿三周前阴囊发胀不适,无疼痛,继则肿大发亮,行走有 碍。曾在某医院治疗,服用疏肝理理气祛寒化湿之剂未效。刻诊面黄肌瘦,纳 食呆滞,两侧阴囊均肿大,皮肤表面光滑,压痛不显,透光试验(+)。舌质淡,苔薄 白,脉濡。 [治则]温肾利水,以消阴肿。 [方药]济生肾气丸9克(包煎),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川桂枝4.5 克,炙甘草4.5克。服5剂后,纳食增进,面色转润,阴囊肿胀感改善,舌淡苔薄白 腻,脉濡。于上方加鹿角霜9克,巴戟天9克,仙灵脾9克,菟丝子9克,葫芦巴9 克。共服上方7剂,阴囊肿大渐见缩小,行走正常。前方又加当归、桃仁、红 花活血化瘀之品。再服14剂后阴囊肿胀完全消失,皮肤收缩,透光试验(-),终 以四君子汤加味5剂而调理收功。(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8期) [评析]鞘膜积液,祖国医学称之为“水疝”、“阴肿”。认为是由于肝肾不足,三焦 水道气机不畅,或外受寒湿之邪而成。《张氏医通》曰:“小儿阴肿疝气,多 属肝肾气虚。”由于肝经绕阴器络睾丸,故对该病大都主张疏肝理气法治之, 但收效甚微。本案辨证属肾虚,因阴囊及睾丸均属肾之外窍,又肾主水液,肾 之气阳虚亏,不能温运水液,气化不利,寒湿积滞阴囊而成,故其治疗方法,以温 肾利水,济生肾气丸加味。(黄宣能) 小儿水疝(鞘膜积液二) [病案]黄某,男,2岁。1981年9月11日初诊。患儿右侧睾丸肿大已二十余日, 触之稍痛,纳食不振,大便时溏,小便尚可,经治旬日无效,而来求治,症见精神不 振,面无华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检查,阴囊右侧肿大发亮,若鸽 蛋大,触痛,体温36.2℃(肛门)。 [治则]补中益气,利水消肿。 [方药]炙黄芪6克,党参5克,炒白术5克,广陈皮5克,茯苓皮10克,全当归3克,薏 米仁10克,赤小豆10克,炙甘草2克,升麻2克,炒柴胡2克。连进5剂,阴囊肿大 已消其半,近日精神较振,纳食亦增,面色红润,精神较前活跃。药已中病,原方 又进10剂后,阴囊肿消,随访至今未复发。(见《福建中医药》1983年第3期) [评析]水疝者与现代医学所称之鞘膜积液相似。其内有水湿停留所致。根据 前人的经验,结合辨证,气虚水疝者,系中气不足,运化不畅,水气下注所致。治 疗拟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皮、薏米仁、赤小豆以益气和水为主:偏湿热者,以 清利湿热为主,偏阴虚者,以养阴利水为主治疗。本案属气虚水疝,故以补中 益气汤加味为治而获愈。(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