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任某,男,2岁3个月。1961年12月23日就诊。已病半年,曾于某医院作 眼睑手术,术后眼球震颤并波及上下眼脸,近二月来经常发烧, 齘齿,全身瘫软, 不能走路,手足活动无力。西医诊断为骨软化病,两眼内斜视,眼睑及眼球震 颤。来诊时面青浮肿,两颊尤甚,囟门未闭,约二横指宽,肌肉松弛,痿软无力,头 发枯搞,皮肤及眼睑干燥,弹力减退,眼睑及眼球震颤,两眼斜视,鼻塞流涕,经常 齘齿,手足心发热,四肢温和,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指纹青紫已透气关,弯向外 侧,舌红少苔。 [治则]当先平肝清热,化痰熄风,而后培其本。 [方药]白芍18克,甘草4.5克,钩藤9克,天竺黄3克(研、冲服),白芷3克,菊花炭9 克,银柴胡9克,白薇4.6克,胡黄连1.5克。服5剂后,纳食甚多,面青浮肿好转,眼 脸及眼球震颤已止,目能远视,偶发齘齿,能安静入睡,身软乏力、瘫软之症已 失大半,唯出气口臭,咳嗽痰多,大便干,指纹青紫过气关,舌红苔白,此风燥渐 平,而痰热未清。仍宗前方加减,口臭痰多加用芦荟、杏仁、半夏;以后痰多 加海浮石、马兜铃等,热盛加生石膏等。共治三周各症渐已,继以健脾益气, 滋养肝肾而培其本,以善其后。(见《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1期) [评析]本例脉症合参,乃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为本,肝风痰热上扰为标。故 在施治时,本“急标缓本”的原则,予以平肝清热,化痰熄风,共用药始终以仲景大 剂芍药甘草汤养营益阴,柔肝缓急;钩藤、菊花、竺黄,清热化痰熄风。在初 诊时,以其肝经虚热内扰,故加胡连、银柴胡、白薇泻肝清热,复诊时,以其出 气口臭,痰多,佐以芦荟清热凉肝,陈皮,半夏、杏仁化痰降气,以后因风热上冲, 出气口臭而热,眼球充血,目眵,咳痰多等症,更佐瓜霜,海浮石,马兜铃清热化 痰,蜜蒙花,菊花、蝉蜕辛凉疏散:生石膏清泄阳明,故获速效。若早用党 参、黄芪、当归、熟地之类,则可导致痰热愈炽,变证多端,或误用黄芩、黄 连、山栀、黄柏等苦寒损伤中阳,戕伐脾胃,亦可能变生痿症。因此,正确掌 握辨证、标本缓急,才能提高诊治效果。(马荫笃)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