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把高血压病辩证分型

 qlmeng567 2018-02-24


       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目前较统一的看法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淤血。故从实用、方便、易于掌握应用的观点出发,可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四个证型及内风、血淤、痰阻三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治则以平肝潜阳,方剂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如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牛茯神。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眩晕、心跳、失眠、耳鸣、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治则以滋肾养肝为主。方剂以知柏地黄丸加减,如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 、知母、黄柏、生牡、龙骨、龟板等药。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冷伴无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腿软、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则以育阴助阳为主,属阳虚型则用右归丸,由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丝子、当归、鹿角胶等组成;如偏阴虚则用左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组成。

风痰兼夹型:主要症状有肢体麻木,言语障碍,神志呆钝,半身不遂,出冷汗,脉细弦,舌苔白腻,舌质红。治则为祛风豁痰,宣窍通络。方剂用导痰汤加减,如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南星等药。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晕目涩,腰酸腿软,耳鸣,手足心热,失眠,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则以滋肾养肝为主。

难治性高血压验案 (转载)

慈ⅩⅩ,女,77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近月来血压波动,于2012123日首诊。患者血压居高不下,伴头晕、乏力、口干,失眠严重,时有心悸,近日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舌苔白腻,质地紫暗,脉细弦,左﹥右。血压160/75mmH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2级。中医诊断:眩晕(肝风夹痰,痰瘀交阻),治以平肝熄风,清热化痰,益气祛瘀,方以羚羊钩藤汤加味。处方如下:

羚羊角粉(分冲)1.3g钩藤(后下)18g桑叶12g菊花18g生地30g白芍18g生甘草6g浙贝15g淡竹茹30g茯苓18g生黄芪30g三棱15g莪术20g苍术30g仙鹤草60g天花粉80g,水煎服,7付。

同时,口服百乐眠4粒,3/日。

20121210日二诊,患者服药一周,自述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诸症若失,且监测血压平稳,对中药之疗效甚感惊喜。苔腻积粉,BP135/75mmHg。继续上方巩固疗效,加用荷叶30g

20121218日三诊,患者血压平稳。惟多汗,余无不适。BP130/75mmHg。苔薄质暗,脉细弦。效不更方,上方加用煅牡蛎30g浮小麦30g。同时,以五倍子60g,琥珀1.5g共研粉,敷脐。

按:高血压病总的病机应为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互结,临证多见虚实夹杂,病在肝肾,涉及心脾。证型演变的一般规律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虚,痰湿、瘀血可见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一般早期以阴阳失衡为主,治疗的关键在于清肝潜阳、化痰降浊;中期虚实夹杂,以痰瘀互结为主,治疗宜化痰祛瘀通络兼顾滋阴补肾;后期以虚为主,出现中风、冠心病、心衰、肾衰等,痰瘀交结,凝滞尤甚,着重于调整阴阳平衡。“痰”、“瘀”是高血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机。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高血压病多年,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舌像脉诊,其方证病机为肝风夹痰、痰瘀交阻。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味。方中羚羊角粉、钩藤凉肝熄风;桑叶、菊花平肝清透,清金制木;生地、白芍、生甘草养阴增液;浙贝、竹茹清热化痰;另加生黄芪、三棱、莪术益气祛瘀,调节升降;方中用仙鹤草和血利水,有补虚、强壮之作用,天花粉助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史老认为:高血压病症状多端,现行降压药有明确作用靶点,但症状改善不理想。人是整体,症状改善,血压亦随之下降,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平肝熄风化痰与益气祛瘀同用,是升降理论的引申,临床痰瘀互结、升降失调的案例并不少见。寓升以降,祛瘀消痰,才能出奇制胜。

徐某,男,52岁,20091011日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就诊前突发眩晕,肢体麻木,头疼呕吐,口眼歪斜,语言不清,血压:165/105毫米汞柱,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滑数。
辨证:高血压(痰蒙清窍)。
治则: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佐以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味:石决明20克,生山楂15克,茯苓12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夏枯草10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山栀子10克,郁金10克,川芎10克,生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2次服用。 
共服药30余剂,血压正常,语言清楚,诸症皆除。

伊某某,女,60岁。201015日初诊: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服药不规律。近两年开始规律服用培哚普利4mg/日,血压控制尚可。近一月来无明显诱因血压升高,可达150160/90-100mmHg,并出现头晕,耳鸣,后脑部隐痛不适,午后症状明显,失眠多梦,夜间只能睡34个钟头,口干,口苦,心悸,气短,舌质红有裂纹,苔白而干,脉弦数。BP160/100mmHg。辨证为肝风夹痰,治以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方用加味羚钩藤汤加减。

处方如下:羚羊角粉1.2g(分冲) 钩藤15g(后下) 生地黄15g 茯苓15g 浙贝15g 菊花15g 桑叶15g 赤芍15g 竹茹15g 炙甘草8g 生石决明30g(先煎) 天麻15g 川牛膝30g 夜交藤30g 黄芩15g 全瓜蒌30g 全蝎末2g(分吞),水煎服,七剂。

二诊睡眠改善明显,头痛减轻,仍头晕、耳鸣,人多时心慌不宁,双眼干涩,口干,小腿湿疹,舌质红有裂纹,苔少而干,脉弦数。BP150/100mmHg。上方加苍术15g 苡仁60g 玄参15g,水煎服,七剂。

三诊头晕、耳鸣已明显减轻,睡眠改善,可达4-5个钟头,舌红质裂苔少,脉弦数。BP135/80mmHg。加远志10g 百合30g 黄连6g,水煎服,七剂。四诊血压平稳,维持在125135/7080mmHg之间,头晕、耳鸣诸症消失,睡眠改善。

按:眩晕一证,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若因长期精神紧张或情志抑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因肝肾阴血亏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均可导致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发眩晕。肝阳扰动心神,心神不宁,故见失眠、心悸。口干,口苦,舌质红质裂,脉弦数,均是肝经有热之象。治当清肝热、平肝阳、熄肝风,方中羚羊角粉清热平肝熄风,用作主药;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平肝潜阳;菊花、桑叶轻清上行,助上药清热平肝;肝风多夹痰,故用浙贝、竹茹、瓜蒌清化热痰;生地、赤芍养阴柔肝,以制肝阳;茯苓、夜交藤养心安神;川牛膝引血下行;全蝎末搜风通络,以治头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平肝,化痰熄风之效。

2:任某某,女,45岁,201076日初诊:发现血压升高半年余,平素经常头晕,烘热汗出,眠浅易醒,口干多饮,月经不规律,2-3月一行,经行腰痛,舌质紫暗,苔少,脉弦细数。BP160/100mmHg,辨证为阴阳两虚,治以温养肝肾,滋阴助阳。方以二仙汤加味。处方如下:仙灵脾10g 仙茅3g 知母15g 黄柏15g 怀牛膝30g 杜仲15g 山萸肉15g 当归15g 坤草60g 夏枯草20g 决明子30g 土茯苓30g 水煎服,七剂。二诊仍头晕,腰部酸痛,失眠,舌暗红少苔,脉细数。BP140/95mmHg。上方加葛根30g 生牡蛎30(先煎)水煎服,七剂。三诊头晕减轻,烘热汗出亦减轻,睡眠改善,舌红苔薄,脉细数。BP150/100mmHg。上方去土茯苓,加川牛膝30g 车前草30g 水煎服,七剂。四诊头晕明显减轻,睡眠改善,舌红苔薄,脉细数。BP140/80mmHg.又以原方继续服用十剂。症状消失,血压维持在135-140/90-95mgHg之间,未服降压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