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帕金森病

 一人一方2020 2020-04-06

帕金森病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特征表现为:身体不由自主的抖动,肌肉僵硬,走路小碎步和小写症等。这是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西医:帕金森发病是慢性隐匿起病,确切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中医:中医认为帕金森属于中医学“颤证”范畴。病因主要是内因,因中年以后阴气自半,脏腑气血亏虚,即肝肾阴亏,精血俱耗,于是肾水不能涵肝木,风阳内动,颤抖震摇,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拘急僵直,均可发为本病。此外,外因也可能致病,如感受秽浊之邪,毒邪等,而在疾病过中又可产生痰热、瘀血等病理因素,加重病变。

二、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特点是隐匿起病,呈进行性加重,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步态障碍同时还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三、中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目前对于帕金森多采用手术和药物两种方式,药物多采用:美多芭、吡贝地尔缓释片、左旋多巴、森福罗、泰舒达、金刚烷胺等药物,这些药物大多服用后可快速改善症状,但其弊端也相形见绌,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副作用!手术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手术高额的费用通常是患者望而却步:(一台脑起搏器通常在二十多万左右,并且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

中医治疗:中医学无“帕金森病”病名,多属“眩晕”、“震颤”、“痉病”、“内风”等范畴。对该病的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认为该病的病因为风,病位在肝。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指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并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极为难治。”认为该病系年老阴血不足,肝风内动,筋脉失去濡养而致。

现代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有了更深的认识。周仲瑛等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其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的亏虚,其中以阴精津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王刚等认为该病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肝、脾、肾诸脏亏虚;劳逸不当,伤及筋骨;饮食不节,气血生化乏源;七情失调而致气机逆乱;居住失宜,外感秽浊之邪。该病的病位在脑,病在筋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实为内风、内虚、血瘀、痰火。马云枝等认为脾虚是帕金森病的根本病机,由于长期脾虚不运,气血乏源,导致肝肾阴精渐亏,肝风扰动,形成该病。李军艳等从该病的发病年龄、症状、病位、病程、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分析,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血瘀。廉全荣认为肾亏脾虚是发病关键,风痰、水湿、瘀血停蓄是使病情加重的因素。总而言之,多数医家认为该病多属本虚标实,其中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是其根本,而风、火、痰、瘀为其标。

四、常见辩证

肝肾阴虚

症见肢体震颤,肌强直,动作不协调,头昏目眩,善怒,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治以滋补肝肾,潜阳熄风。

处方:鹿角胶10克,鳖甲15克,龟板12克,熟地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夏枯草30克,石决明30克,紫石英30克,钩藤30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气血亏虚

症见肢体震颤,动作困难,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脉沉细弱。

治以益气养血,熄风止颤。

处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黄精15克,玉竹15克,白芍20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丹参3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僵蚕12克,石决明20克,夏枯草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气滞血瘀

症见手足震颤,动作减少,屈伸不利,躯干肢体疼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涩。

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息风。

处方:三棱12克,莪术12克,泽兰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木香12克,香附12克,乌药12克,郁金12克,牡丹皮12克,草决明15克,琥珀6克,甘草6克,水煎服。

痰湿阻络

症见手足震颤,手不能持物,动作迟缓,胸闷不适,口角流涎,或咯痰,舌胖大,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滑或滑数。

治以豁痰除湿,熄风止颤。

处方:浙贝母12克,礞石20克,紫石英20克,琥珀6克,羚羊粉2克,水牛角10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橘核12克,白芥子6克,枳壳12克,胆南星12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20克,瓜蒌15克,天竺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五、讨论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颤证"、"颤振"、"振掉"、"内风"、"痉病"等病证的描述相似。《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本病的早期认识。其中"掉"即含有"震颤"之意。《隋?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其在"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五指筋挛不能屈伸候"中进一步解释了强直和姿势障碍的病机。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有"金牙酒"治疗"积年八风五痉,举身蝉曳,不得转侧,行步跛蹙,不能收摄"等病,这些特征很像帕金森病所出现的动作迟缓和步态障碍。金元?《儒门事亲》记载一病案:"新寨马叟,年五十九……病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既老年男性病因不明,如以精神创伤为诱因,慢性进行性震颤伴随意运动障碍和忧郁色彩者,考虑为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最大。至明代,对颤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一时期的许多医家对颤证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较系统的论述。张景岳《类经?疾病类(一)》注:"掉,摇也。……风主动摇,木之化也,故属于肝。到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系统总结前人的经验,指出本证主要是风、火、痰、虚为患,同时还对颤证的相应脉象做了详细论述。高鼓峰《医宗己任编?颤振》说:"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强调气血亏虚是颤证的重要原因,并创造大补气血法治疗颤证,指出:"须大补气血,人参养荣汤或加味人参养荣汤主之。"此法沿用至今,仍为治疗颤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