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陈某,男,4岁半。患儿于1963年8月15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大便呈脓 血样,有里急后重,每日下痢20余次,腹胀。检查:白细胞总数少,仅600/立方毫 米,中性3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抗菌不敏感。 用冬眠灵,多种抗生素,呋喃西林等药及人工降温法施治均无效。于8月26日 转中医治疗。症见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肢冷、紫坩,午后 高热,达42~43℃,无汗,时有詀妄躁动,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淡,苔薄 白而腻。 [治则]宣升阳明,和营卫。 [方药]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6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文火煎取 180毫升,每4小时服30毫升。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以助汗。服1剂后濈濈 汗出,热渐降,肢温,今晨无寒战,余症如前。续服1剂后,体温又退。以后按前 方去桂枝、白芍,加党参、生扁豆、藿香,香薷。第三天汗出热退净,下痢及 脓血均减,精神好转,唯周身出现红疹。此乃伏热外出之象,以清湿热兼生津 益气,用玉竹、生扁豆、茯苓、藿香、木瓜、杏仁、厚朴、菌陈、滑石、生 谷芽、通草、荷叶。服药一周,红疹退,诸症皆减,痊愈出院。(见《上海中医药杂 志》1964年第8期) [评析]本案为正虚邪实之危候。先用桂枝汤加葛根,使内陷之邪,由表而出,继 以消暑利湿、扶正祛邪,表里合治,故伏热由疹出而散,再以生津益胃、通阴 利湿,使邪去而正复。(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