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87)1985年三叉戟惊心动魄迫降记

 欧阳夏傑 2020-02-13

舒云按:这篇短文证明了一个真理,人多力量大。想到潘景寅一人驾驶飞机,丢下了两名副驾驶,还丢下了领航员和通信员。孤掌难撑天啊!如果机组全在飞机上,飞机会不会转危为安呢?

李绍鹏口述,王冬至整理

原载《军休之友》2017年第12期

“起飞危险,落地艰难”,这是飞行界的一句行话。在我的飞行生涯中,曾遇到过一些空中险情,唯独198551日,那次惊心动魄的十分钟叫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天,我们驾驶50152号三叉戟飞机,执行桂林至上海的旅游包机任务。我担任副驾驶,机长李金榜,领航员刘运长,通信员汪仁政,空中机械师颜廷峰、张汝鹏,服务员李晓辉、喻晖。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机长提醒大家,本次航班乘客105名(104名美国人),属满员全载重;奇峰岭机场周围是群山,跑道短,低云降雨,夜间飞行要特别谨慎。

1937分,飞机油门加至起飞状态,检查仪表各参数正常,滑跑起飞。当爬升至300米开始左转弯时,飞机尾部“嘭”一声巨响,速度骤减,高度顿时下跌10米、20米、60米……客舱瞬间黑暗,机组判明是1号发动机停车,飞机少了三分之一推力爬升(事后分解检查,涡轮盘叶片塔槽断裂,叶片飞出,第一组叶片全被打碎,第二组叶片全被打断,排气道堵死,造成发动机喘振停车)。

飞机的高度就是生命。机组全力以赴保持飞行姿态,随即按1号发动机空中停车程序处置。机械师颜廷峰逐条宣布检查程序:“1发油门收回;关闭高压燃油开关;发动机电门断开,进行电源转换……”

我立即向地面指挥塔台报告了情况,机场启动了应急处置预案。着陆雷达开机引导,机场上空其它飞机开始避让。

机组人员大都是老同志,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特情处置能力。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我配合机长稳住操作杆,保持好飞行状态,将油门推到最大,平飞增速,然后拉杆爬升。飞机上升300米、600米,再爬升至900米。艰难地飞出转危为安的第一步,建立新的航线着陆。但危险依然缠绕着飞机,每时每刻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险情。由于受地形环境影响,两个罗盘出现了误差。夜航云中飞行,没有罗盘准确数据,就不可能有正确航迹。领航员刘运长沉着冷静快速计算出平均数值,时刻掌握飞机的空中位置。

夜航低云降雨,穿云下降对正跑道难,跑道上有积水,极易偏冲跑道之外,而我们的飞机带着重大故障降落更是险中之险。少一台发动机反推减速,着陆制动难;进入跑道早或晚都会给操作造成被动和困难。飞机在进入四转弯前,机组所有人员都在全力思考如何搞好三四转弯?如何准确穿云?如何保证飞机落地一次成功?如何防止冲出跑道等,拿出了一系列的预案。

我们机组人员配合默契,切台后120秒完成三转弯。集中精力搞好关键的四转弯,采取合理的速度和高度进入。即将改到着陆航向时,着陆雷达显示:距离11公里,高度、方向、位置准确,为机组处置险情创造了有力条件。机组按照仪表指示,预测着各种附件使用时机,操纵飞机稳定下滑。由于飞机重心前移,机长用力握紧驾驶杆,准确地通过了远近导航台,穿出云层。尽全力以标准的高度和速度正常进场。为防滑水偏出跑道,飞机触地即使用最大刹车并开启所有减速设备。当飞机距跑道尽头只剩300米时,仍制止不住前冲速度。机组人员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刹车踩到底!反推最大不能松!”机长张金榜一手握住手轮,一手放在紧急刹车上,半站立踩刹车。1947分,飞机终于停在了跑道尽头。

外宾下飞机后,看到严重扭曲变形的发动机,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中国飞行员了不起!OKOK!”旅客欢呼雀跃,合手祈祷,胸前划起“十”字。地面拥来的工作人员与机组成员击掌庆贺:“你们是人民的功臣,挽救了飞机,保证了旅客的安全。”机组人员这才眼噙热泪,脸上绽放出笑容。事后,机长李金榜和我分别荣立二等功,机组其他成员分别记三等功一次。(作者为空军专机师飞行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