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4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3

《伤寒杂病论》――第四条

原文:伤寒一日,太陽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

注:①伤寒一日:约略之辞,指患病初期。此处泛指一切外感热病的广义伤寒。

       ②若静:静止,未变之意。

      ③数急:急促。与脉静相对而言,表明脉象已经有了显著变化。

释义:(本条从脉症的变与未变来辨病的传与不传,不可拘于患病的时日。)

     伤寒一日,太陽受之,源于《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陽受之”,巨陽就是太阳。

      伤寒初期,人体受邪,太陽首当其冲。太阳陽已病,就有传经之可能。之前说到过,太陽为六经之藩篱,是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本条以脉为重心,讨论外感病邪传变的问题。

      风寒邪气伤人,必先中于肌表。其演变途径:一是正胜邪衰,脉象平和,病情向愈,在太陽阶段即可缓解;一是正气能抗邪,邪气尚未传里,正邪交争于表,疾病仍在太陽阶段。二者均为“不传”。此时,脉象表现为“脉若静”另一种状态是正衰邪胜,病情加重而进展,或向他经传变,故曰“传”,此时脉象表现为“脉急数”。

      传变与否,应以脉证为据。若在脉象上的反应是不数、不急,说明邪气尚微,正能胜邪,显示病未传变。若脉现数急,又兼见欲吐、躁烦,则说明邪气转盛,传而为热,并影响胃气和心神,是病情加重和发生传变的迹象,这与《素问·热论》中“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的论述是一致的。既然已经转化为热病,就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并应按照热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来辨证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