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静止的过去 2020-02-13


这本书并不基于实证研究后的统计数据分析,而是脱胎于治疗实践。作者上来就承认了这一点,所以存在主义心理学派一直饱受批评。然后,话锋一转,黑了整个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众所周知,心理治疗的研究在其三十年的历史中对治疗实践几乎没有产生影响”。“绝大部分临床工作者一旦完成论文或是得到终生职位,就不再做实证研究”

存在主义的四项基本问题: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书也是按这个顺序来写的,但个人觉得应该按这个顺序来读:死亡,无意义,孤独,自由。死亡是焦虑的源泉,要超越死亡有两种方法:1、持续地满足欲望 2、找到生命的意义,融入到更大的框架中。孤独一部主要说了存在孤独(面对死亡)与爱。最后看自由一部,主要讲治疗要起作用的前提。首先,成人自己的责任,即选择的权力,其次,要产生改变的意志来连接认识和行动。

死亡

海德格尔认为,世上有两种基本的存在模式:1、忘失的存在状态 2、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忘失是存在的日常模式,麻木/随波逐流。第二种存在模式直面存在本身(死亡/孤独等),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自我意识,也会带来很强的焦虑。

对抗死亡焦虑的两种基本模式:

1、独特性。给自己加上非理性信念buff,本质上就是否认。好处是能够增强我们的勇气,蜜汁自信。过分的使用独特性会导致很多问题:失控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所伴发的对一切脆弱迹象的恐惧),强迫性工作狂,不能永远“进步”而引发的抑郁,严重自恋人格疾患及其伴随的难以解决的人际分歧、非适应性的攻击以及控制性的生活方式。两个字:孤独

2、终极拯救者。从超自然或是尘世的环境找到拯救者、领导者或是崇高目标。两个主要副作用:容易破灭及对人的限制性。“神经症是用逃避生命的方式逃避失去生命”,“除非一个人拥有完整地活过的体验,否则承受不了面对必死的结局”。两个字:融合

两种模式并不互斥,它们一般会互相交融。

死亡焦虑与心理治疗

“尽管肉体的死亡会毁掉人, 但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人”

焦虑既是敌人也是向导,它可以指出真正的存在之路。治疗师的任务是把焦虑减轻到比较舒适的程度,然后利用这种既存的焦虑来增加病人的觉察力和活力。

死亡焦虑与生活的满足感成反比。成就感,一种已经好好活过的感觉,可以减轻死亡恐惧。

死亡脱敏。习惯命运的敲门声,强迫自己去想象自己的死亡,解剖和分析。

无意义感

无意义的章节最短最靠后,我却以为它的位置应该排在第二位。弗兰克尔认为,最为重要的存在性应激正是缺乏意义,存在性神经症和意义危机等同。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痛苦时,都会问自己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追寻意义指的是追寻一种逻辑一致性。上面的问题是一种对普遍意义的追问,或者说是在追问生命是否至少能够纳入某种逻辑上内在统一的模式中。

人的感知神经系统会让我们立刻对无序的外界刺激进行组织。意义的意义之一就是降低焦虑,能减轻人在面对缺乏规律和结构的人生和世界时所产生的焦虑。

找寻的过程容易陷入虚无,因为这个问题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宇宙视角”。

普遍意义。宗教

世俗意义。自己创造意义。它们看起来是正确的美好的,它们提供内在的满足,而并不需要靠别的动机来支持。比如:利他,为理想奉献,创造性,享乐主义,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作者给的方案:别问~参与生活 。心理治疗师认为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病了,需要帮助病人将视线从这个问题上转移:意义感是参与生活的副产品。

而且,“宇宙视角”容易导致悲观和虚无。“爱并不是利他,而是自私(还原论视角);博爱则是一种赎罪的形式;儿童并不天真,而是邪恶的;领导者并不是被伟大的远景激励,而是为虚荣和权力疯狂;工作并不是真正有益,那不过是用以掩藏每个人内心野兽的一层薄薄的文明装饰品”

个人更赞同弗兰克尔的观点。

无意义综合征的两个阶段:存在空虚和存在性神经症。它并不是其它问题的替代品,而是人核心的诉求。他提供三种类型:创造性,体验,以及对苦难的态度。在提到创造性和体验时,弗兰克尔强调过去的永恒性:过去的成就和体验被保存起来并永远存在下去。当所有其他的意义都因为当前的悲剧和困难而失色时,弗兰克尔强调人仍然可以在面对命运是采取英雄姿态,从这种“高傲的反抗”中找到意义。

另外,,我认为这些心理学家都过分的着眼于个体了。人的意识绝大部分是环境造就的,所以,人的痛苦很大一部分是社会系统性生产的,包括统治阶级对普通人的剥削和支配,是最实在的痛苦来源。你渴望有尊严,权力者就践踏你的尊严取乐;你渴望普通的家庭生活,资本家就抬高生活成本让你不得不像奴隶一样劳作;社会灌输给你贞操观念,又用金钱和权力引诱你出卖它们;他们通过媒体向你灌输观念,再垄断资料,让你拿时间甚至生命去交换。

所以,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反抗。

孤独

三种不同的孤独: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

存在孤独指的是个体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以及个体与世界的隔绝。

用以对抗存在孤独的主要力量是关系,但不健康的关系会变成支配与被支配。健康的关系只有一种,即爱,不求回报的爱。爱的最根本形式是友爱,友爱是与所有人联系在一起但却不带有独占性。要能够爱人,自己需要先接受并面对孤独,即没有一种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

责任

前面主要讨论了焦虑的生成,以及人对抗焦虑的办法可能导致神经症状。我们从理性上认知了问题之后呢,我们需要将之转化为行动才能改变。这一步才是现在大多人卡住的地方,“道理我都懂,但是...”

首先,承认自己有选择的权力,尽管人的观念意识都由外界环境而来,但你仍然可以思考,可以选择去打破枷锁。承认自己的责任一个难点在于,自己需要对现在痛苦的处境负责,这需要直面挫败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其次,要产生改变的意志,将愿望转化为行动。认识到改变就是痛苦的,就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另外,需要对未来有愿景,想象未来。

认识到决定(选择)无处不在,当你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那并不是拖延,其实你已经做出了选择。只是这个即时满足的选择隐含了代价,在我们规划长期目标时才猛然发现自己没做,必然带了焦虑感和内疚感,进一步将我们逼向即时满足来缓解焦虑。

拖延是一种决定----如同失败、酗酒、被诱惑、受利用或受骗。甚至活下去也是一个决定。

最后,用尼采的一句话来结尾:人们只有彻底思考过自杀之后,才能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