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行昏厥(一)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病案]李某,女,22岁,未婚。1977年4月20日初诊。自诉四个月来每值月经临 

潮,即发作抽搐昏厥。发时先觉胸闷,心中烦乱,随即手足抽搐,拘孪,牙关紧闭, 

两手握拳,前阴下坠,自觉有凉气自小腹上冲及咽至颠顶,随即昏厥不省人事, 

移动时方醒。西医诊为经前期紧张症。月经先期量少,色深红无块,经前两乳 

及小腹胀痛,平日性急易怒,睡中多梦,口干苦不嗜饮,疲乏无力,心悸气短,白带 

量多质浓,舌苔薄黄、舌质淡红少津,脉沉弦滑。 

[治则]疏肝和营,熄风豁痰。 

[方药]柴胡9克,清半夏9克,茯苓9克,竹茹9克,枳壳9克,黄苓9克,白芍9克,香附 

9克,栀子9克,元参15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龙骨15 

克,牡蛎15克(先煎)。服3剂后于当月月经临潮时未发作抽搐昏厥。5月份抽搐 

但不甚,且时间短暂,腹痛诸症也减,惟月经量少,自觉心中空荡,脉沉弦细,拟养 

血柔肝,兼予理气清痰。处方:当归12克,地黄12克,阿胶珠12克,女贞子12 

克,桑寄生12克,芍药9克,丹皮9克,清半夏9克,茯苓9克,竹茹9克,柴胡9克,夜交 

藤30克,合欢皮15克,甘草3克。服3剂病愈。半年后追访来复发。(见《成都中 

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9期) 

[评析]经行昏厥临床少见,患者素体肝郁血虚,故见经前两乳及小腹胀痛,性急 

易怒,心悸多梦,月经量少等症,气短无力,白带量多,乃因肝克脾土,脾失健运之 

故。经潮时由于血聚于下,肝血骤虚,肝木失养,血不荣筋,肝风内动,因而手足 

抽搐,拘孪,肝气失调,气机闭塞,肺气不宣,故见口噤握拳。又因肝脉绕阴器,抵 

少腹,贯膈入胃,循咽喉,上会督脉与颠顶,由于肝气升发太过,中挟相火、痰浊, 

循肿脉上冲,神明被扰,故患者自觉前阴坠感,凉气上冲,并致昏厥。初诊治以 

疏肝和营,熄风豁痰,重在祛邪安正,药以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玄 

参疏肝理气,和血调脾,茯苓、竹茹、山栀、黄芩清热利痰;生龙骨、牡蛎、 

珍珠母、夜交藤、合欢皮镇肝熄风安神。俟症状得戢,即以当归、芍药、地 

黄、阿胶珠、女贞子等,养血柔肝,扶正祛邪以巩固疗效。(马荫笃) 

经行昏厥(二) 

[病案]韩某,女,21岁,未婚。1974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自1968年起月经失 

调,周期一~三个月,六天净,量不多色淡,行经期间小腹作痛,突然昏倒,冷汗淋 

漓,全身有下沉感,大小便困难,近来曾昏倒三次,每发于经前,发作后即经行。 

末次月经11月28日,行经六天净,经期情绪不宁,急躁欲哭,纳差少寐,大便干 

结,二三天一解。舌苔淡黄腻、质红,脉沉迟。 

[治则]养血平肝,调气解郁。 

[方药]地黄12克,白芍9克,川芎3克,远志6克,合欢皮12克,郁金6克,制香附6克, 

白薇9克,丹皮9克,鸡血藤12克。服6剂情绪较宁,纳食增加。经期将临,拟养 

血调经,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3克,制香附6克,牛膝9克。又服6 

剂,12月30日患者述昨晨少腹剧痛,冷汗淋漓,胸闷泛恶,自觉全身下沉无力,但 

未昏厥,一小时后月经来潮,量不多经色黯红无血块,今日腹痛已止,感腰酸,大 

便干结,苔灰黄厚腻。以后给予疏肝益肾、清热和胃、益气养阴、平肝理气 

之剂,如党参、山药、扁豆、川断、桑寄生、石斛、知母、川楝子、龙骨、 

牡蛎等药调理之,月经于1月30日来潮,以往经行诸症均已消失,昏厥未作。如 

此调治二月余患者愈。(见《钱伯煊妇科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析]患者平素血虚肝郁,郁则生火,经行之际肝血不足,遂致气火亢逆而发生 

昏厥。故治疗宜养血平肝,调气解郁,使气血调和,肝有所养,月经渐趋正常,以 

后再益气养阴,使阳亢得平,最后以养血平肝理气清热调治,经治二月余,诸恙 

消失,昏厥治愈。(李祥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