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书法中收笔的意义是什么?”我最近读了一篇头条网友的文章,就是专门谈“收笔”的,把收笔说得好神秘。其实,收笔的任务从书法的笔法论来说,与笔法、字法、章法都关系上了,这在笔画结构里的起笔、行笔、收笔中是最特殊的笔法。因为,起笔和行笔都没有收笔对书法作品的整体这样有优势。 不过,我们真没有从收笔的角度,细心体会过收笔在书法的笔画,单字以及章法中的重要作用。 收笔处理得好,不但字字笔精墨妙,而且还章法有序。
收笔是一个笔画完成的最后一个单独笔画中的环节。 书法的笔画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构成的。这是我们现代人对书法笔画的发现,古人没有这样清楚的起笔、行笔、收笔书法学习方法的。所以,就谈不上对收笔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而且,书法的笔画有个最大是特点,就是起笔和收笔是书法最有装饰特点的部位。 比如说,隶书的“蚕头燕尾”,燕尾就是笔画的收笔部位。 比如说。楷书的垂露悬针也是笔画的收笔部位。
永字八法号称“八法”,其实八法中的有些“法”也是收笔,例如:“趯”和“磔”,其它六个“法”都是起笔、行笔、收笔合在一起的“法”。 所以,我们现代书法学习,比古人要精确的多。 比如说,“側”、“勒”、“弩”、“策”、“掠”、“啄”这六个”法“。都要用起笔、行笔、收笔来完成,”趯“是”勾画“,所以,其实是横折钩这个笔画的”收笔,要算法,那也属于笔画的收笔之法。”捺画“的收笔部分,来源于隶书的”磔“,所以,叫”磔“。这样看,所谓的“永字八法”中的“八法”其实没有八法,只有“六法”。因为“趯”和“磔”这两个“法”,其实只是一个笔画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的时候,也不要迷信古人。
现在,我们毫无任何悬念地可以说,所有的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 每一个笔画,也是可以用“起笔、行笔、收笔”来分析笔法结构的。 因此,作为笔画“三一律”之一的收笔,我们当然应该研究。
所有笔画的收笔部位都非常重要,也最有装饰性,所以,就笔画来说,收笔处理不好,就会失去神采的。 例如,一个竖画,我们用悬针收笔?还是垂露收笔,艺术效果,装饰趣味是大不相同的。 而“悬针”和“垂露”,我们也可以提炼概括为“藏锋和露锋”。而收笔是藏锋还是露锋,在“永字八法”的任何笔画中都存在。 所以,我们把收笔就不能看得满不在乎的。 从一个完整的字来说呢?收笔是承上启下的一笔,因此,也要善于处理,有的收笔是承上启下,但是,有点的收笔却相反,是承上而不启下。这是因为艺术处理和安排的需要,并不是说,一定要承上启下,或者一定要承上而不启下。怎么处理完全依据艺术章法的需要。例如,我们前面看到的《兰亭序》中“至”字是最后一笔的收笔处理,完全既可以处理成“承上启下”的收笔,也可以处理为承上而不启下的收笔。 从一个字到一行,从一行到一篇字,实际上不知不觉中,收笔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单位。 例如草书作品中数字连缀,那么,本来是一个字一次收笔,就只能合并到一组字的最后一笔收笔了。 所以,收笔也是章法的重要艺术手法。 例如,我们写草书的“柳”字,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是竖画,但是,在艺术处理的时候,就不一定要用“竖画”收笔,而是用“点画”收笔的,这样处理章法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其实就是藏锋还是露锋的处理。 所以,如何收笔,从笔法到字法,再到章法,都全面统领着我们的书法艺术处理。 而相对起笔和行笔,就没有这么大的“权利”和优势了。 题主能够提出这个问题,你是有经验,有思考,有勇气的书法爱好者。 我也希望学习书法的朋友,能够多思考一些书法问题,只有喜欢思考,才会深入到书法的艺术世界之中,也才会有真正的书法艺术的乐趣。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你自己发现的乐趣的。题主就是一个有发现的书法爱好者,我点赞这样的书法学习。 |
|
来自: 李家涛lr656po0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