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怎样学习中华文化的(14)——只争朝夕

 沈忠明6807 2020-02-14


     “知昼夜,即知生死。”
 
       这句话阳明先生的学生萧惠向阳明请教生死之道时,阳明先生给出的答案,当时萧惠听后时云里雾里。
 
       在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也是不知所云,心里想,就是孔夫子关于生死的问题也是只是说了:“未知生,焉知死“,而阳明先生就用这简简单单的7个字就可以把生死之道解释清楚,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什么知道白天黑夜就是知道生死,难以理解。
 
        非常幸运的自开始学习致良知后,我做到了”简单、听话、照做“。当读懂了”心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这句会时,在3月份“未来之星”三期的学习会场上,看到很多同仁在向白老师提着“不要说用心,连大脑都不用”的问题时,我当时”自作聪明“的提出了这句话:”哪有问题,只有用心。”因我深知,假如不用心,就会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假如用心了,就会心明眼亮,心神领会,心生万法。不用心,问题将会如影如随,用了心,问题将会无影无踪。
 
        通过不断的明心净心、知行合一,开始行动,自己的生命有了小小的成长,前不久我在一次分享是这样说的:
   
 通过自己足够的努力,创下了很多全国同期(2019年3月11日以来)学习致良知之最,比如在第200天,心得字数已超过了30万字,同期参加线下学习的天数超过70天等等,但我个人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心灵的释放,生命的舒展”。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于阳明先生所说的“知昼夜,即知生死”也有了一点小小的明白和体证。
 
下面我简单从四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这是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层意思: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昼”代表白天,也是代表“生”的意思,“夜”是晚上,人们会习惯的说人睡觉睡得像“死人”一样,很多人都是在晚上长眠不醒、与世长辞了,所以夜就有“死”的意思,所以“昼夜”就有“生死”的意思,
第二层意思:我们每个人其实只活“一天”,这是“今天”。因为每一个昨天都是“今天”,每一个明天也是“今天”。我们只能活一天,活在“今天”。没有“明天”,假如明天是10日,因为当你一觉醒来的时候,那10号就是今天,所以没有人可以活到“明天”。
 
第三层意思:老师说过的,这个世界已公平到不能再公平了。个人认为,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通百姓,上苍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24小时,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但由于人们对待时间态度不一样,就有了不一样地人生。很多人会习惯地说,明天再说,明天再说,那他所期待的成功也会是明天再说,可是今天不努力,哪来明天的成功。所以不要羡慕别人他日风光无限,只问自己今日足够努力。
 
第四层意思无数个昼夜就组成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让我确确实实明白和体证到:千变万化之中、变化的规律不变。春播秋收、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事事物物的变化始终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力的真理在运行着、因此每个人千万千万要种善因得善果!
 
阳明先生还把“每天迷迷糊糊起床,傻头傻脑吃饭,言行都没有照看,习气都未能觉察,终日昏昏沉沉,这叫梦昼!”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白天从不觉察自己的行为,关照自己的内心,对于大自然给予的美好和奥秘也毫无探索的热忱,所有的行为只为了满足“自我”的欲望,那就是“不知”昼”。当你真正理解了阳明先生所说的: “知昼夜,即知生死。”那就会只争朝夕,珍惜当下,活好每一天,再无时间去做无关紧要的事情。不高估自己,不低估自己,更不能错过自己。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建设自己,成就他人,服务社会,真正地为社会作出实质性地贡献。不枉来世走一遭。
 
 
    所以在四合院有一位老师办公室里有着这样一条标语:“让我们争分夺秒地利益他人吧!”
 
   “世界万物为一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只争朝夕致良知,争分夺秒地利他人!”
 
     远东电缆沈忠明  2019年12月8日于武汉  (2720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