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通常用以下数量关系式: (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例题点拨】 【例1】两筐水果共重78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2千克。两筐水果各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和差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对比知道,如果把两筐水果共重的千克数看成“大数”,两筐相差的千克数看成“小数”,那么它们的和为78,差为12,由和差公式可以求解。 解题过程:(78+12)÷2 = 90÷2 =45(千克) 45-12=33(千克) 答:第一筐有45千克,第二筐有33千克。 【例2】某机床厂第一、二两个车间共有车床82部,如果第一车间拨给第二车间7部,那么两个车间车床部数相等。两个车间各有车床多少部? 分析:第一车间拨给第二车间7部两个车间车床部数相等,表示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7×2=14(部),那么它们的和为82,差为14,由和差公式可以求解。 解题过程:7×2=14(部) (82+14)÷2 =96÷2 =48(部) 82-48=34(千克) 答:第一车间有车床48部,第二车间有车床34部。 【例3】甲、乙两桶油共重60千克,从甲桶取出4千克油放入乙桶,这时甲桶里的油还比乙桶多2千克,求甲、乙两桶各有油多少千克? 分析:如果从甲桶取出4千克油放入乙桶两桶同样多,那么甲桶比乙桶多4×2=8(千克),现在甲桶里的油还比乙桶多2千克,甲桶一共比乙桶多8+2=10(千克)。那么它们的和为60,差为10,由和差公式可以求解。 解题过程:4×2+2=10(千克) (60+10)÷2 =70÷2 =35(部) 60-35=25(千克) 答:甲桶有油35千克,乙桶有油25千克。 【例4】小明、小刚和小虎三人共有课外书49本,小明比小刚多4本,小刚又比小虎多6本,三人各有多少本? 分析:和差问题是指两个数的和与差,现在出现了三个数,以本数最少的小虎为较少数,小刚比小虎多6本,小明比小虎多10本,如果小刚减少6本就与小虎同样多了,小明减少10本也与小虎同样多了。故当共有课外书为49-6-10=33本时,三人都与小虎同样多。 解题过程:6+4=10(本) (49-6-10)÷3 =33÷3 =11(本) 11+6=17 (本) 17+4=21(本) 答:小虎有11本,小刚有17本,小明有21本。 【习题精选】后附参考答案 1.今年小容8岁,妈妈40岁,当两人年龄和是60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2.小强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平均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问小强语文、数学各得多少分? 3.6筐香蕉和6筐苹果共重390千克,已知每筐香蕉比每筐苹果重5千克,每筐香蕉和每筐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4.甲、乙两人共有150元钱,如果甲增加13元,而乙减少27元,那么两人的钱数就相等,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 5. 两筐桔子共重56千克。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10千克放入第二筐,那么第二筐反而比第一筐多出4千克桔子。求两筐各有多少千克桔子? 6. 甲、乙、丙三个工人一共生产零件420个,甲比乙多生产10个,乙比丙少生产17个,甲、乙、丙三人各生产零件多少个? 7.小红的书比小玲多9本,比小蕾多2本,小玲和小蕾共有书47本。求小红、小玲和小蕾各有多少本书? 【自我测试】 1.甲的书比乙多8本,比丙多3本,乙、丙共有书45本。甲、乙、丙各有多少本书? 2.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81米用了9秒,在同一个风速下,逆风跑63米,也用了9秒。在无风的时候,他跑320米要用多少秒? 3. 小红一家四口年龄之和是120岁,小红6岁,妈妈26岁,小红与奶奶年龄之和比她父母年龄之和大8岁。奶奶和爸爸的年龄各有多少岁? 和差问题 【习题精选】 1.40-8=32(岁)妈:(60+32)÷2=46(岁)小容:60-46=14(岁) 2.95×2=190(分)数学:(190+4)÷2=97(分)语文:97-4=93(分) 3.390÷6=65(千克)香蕉:(65+5)÷2=35(千克)苹果:35-5=30(千克) 4.13+27=40(元)甲:(150-40)÷2=55(元)乙:55+40=95(元) 5.10×2-4=16(千克)二筐:(56-16)÷2=20(千克)一筐:20+16=36(千克) 6.乙:(420-10-17)÷3=131(个)甲:131+10=141(个)丙:131+17=148(个) 7.9-2=7(本)小玲:(47-7)÷2=20(本)小红:20+9=29(本)小蕾:20+7=27(本) 【自我测试】 1.8-3=5(本)乙:(45-5)÷2=20(本)甲:20+8=28(本)丙:20+5=25(本) 2.81÷9=9(秒)63÷9=7(秒)无风:(9+7)÷2=8(秒)320÷8=40(秒) 3.(120+8)÷2=64(岁)奶:64-6=58(岁)爸:64-8-26=30(岁) |
|
来自: 周5s11adsqd980 > 《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