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说太极拳之六.太极拳探幽(上)

 逸心茶舍 2020-02-14
众说太极拳之六.太极拳探幽(上)

6太极拳探幽

6.1无拳

太极拳套路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两手的手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展开着,手成掌形;只有在六分之一的架子中,手是曲指成拳形;而且,这些手握拳形的式子的名称又大凡不是拳,而是捶,即:搬拦捶、肘底捶、撇身捶、指裆捶和栽捶(合称:太极五行捶)。综观太极拳各式拳架,从起式至收式,无一式称之为拳。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太极拳呢?

万物分阴阳,拳也不例外。两手相握而成拳,这个拳称之为显拳或阳拳;同时,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拳,这个拳称之为隐拳或阴拳。而这阴拳才是太极拳道中要阐述的拳。

至今拳界仍有人沉浸在大架与小架、新架与老架、练架与用架等等形式的争高低、论胜负之中。殊不知:拳是先天自然而生,架是后天人为而造。盘架只是练拳的方法之一。太极拳修炼的绝非是有形有象之拳式,而是无形无相、全体透空之神明;修炼太极拳是以有形之手求无形之拳;“有形有象皆为假,拳到无时始见奇”。太极拳无拳其实才是太极拳修为的真义!正是因为无拳,才能触处皆拳;才能“发人不见其形”,“挨着何处何处发”。此时方能见拳之奇、方能感拳之妙。

无论何种拳架,失掉拳之意、离开拳之魂,均是无用之架;如非要冠以太极之名,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太极操。只有遵道修为、由拳入道,“至虚极、守静笃”而阶及神明,才会诸形皆无、浑然一炁。到达此时,何有你我?何有大小?何有快慢?何有拳式?何有太极?……这才是无意之意是真意,无法之法是真法,无拳之拳是真拳!

6.2太极拳道

    师云:学拳靠悟。悟什么?悟的也就是这个太极拳道。而太极拳道所阐释的内容,既不是陈式太极的刚劲脆捷、也不是杨式太极的舒展圆润;不是吴式太极的绵巧灵活,也不是武式太极的严密紧凑。太极拳道研究的也绝非大架、小架,新架、老架,练架、用架,更非108式、88式或24式等种种套路。太极拳道是从太极拳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入手,用太极的理论去剖析拳中最本质的属性与特征,直追太极拳的真义;从而使练家在太极拳的修为中,找到通往太极圣殿的钥匙,遵道而行、登堂入室、拾级而上、直达极顶。

    何谓道?答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师云:“阴”、“阳”与“阴阳之间的变转”,此三者就是道的体现;道就是阴阳相济与阴阳变转的规律。如《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自然界万事万物均由道生,道为万物之母。 “道”这个字一上两点(丷)就是一阴一阳、阴阳合一;下面“自”字表自然万物皆来自于道;合而为“首”字,表领头的、第一的与最先的;再加“辶”,就明确地阐明了阴阳对立、统而合一是自然界最根本的运动规律。正如王宗岳先师在《太极拳论》中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故而修为太极拳者就是要用太极阴阳的理论去剖析拳中的各个关节;揭示并理解太极拳的真义;每时每刻都分清阴阳;无时无刻不在关照着阴阳之间的变转。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中的这句名言可以理解为太极拳道的重要纲领。师云:太极真义反向求。太极拳的修为就是要我们放弃自己几十年间形成的习惯性的理性思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体会太极拳的拳理,打开太极拳的奥妙之门,揭开太极拳的神秘面纱,打破“太极十年不出门”的枷锁,真正进入太极之道的殿堂。

我们为什么要修练太极拳?有朋友说练太极拳是为了养生益寿;还有朋友说练太极拳是为了防身技击。这些说法都很好,没有问题。但是,从太极拳道的高度来说,这些都还不是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标。那么什么是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标呢?我的答案是:用太极拳道修炼自我、改造自我,从而反朴归真、复命归根,找回原始的“我”。

宇宙万物无不分阴阳,“我”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是现在的“我”,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我”,称之为“实我”或者“阳我”;还有另一个“我”,连自己都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这个“我”我们称之为“虚我”或者“阴我”。这个“阴我”隐藏着无穷的智慧和能量。这种智慧与潜能是人类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深深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宝贵遗产。只是由于社会的变迁、历史的演变,原本阴阳相济的两个“我”,相互分离隔绝了,破坏了原本和谐的太极人身。因而,“阳我”被扭曲了;“阴我”被遗忘了,她的作用也就渐渐地丧失了。我们修为太极拳,就是用太极拳道改造“阳我”;通过对于“阳我”的复原,并逐步地重新了解、认识,最终找回那个神秘的“阴我”,使其发挥出她本来就具有的巨大力量,从而实现完整的阴阳相济的真我的重现!这是人生的真正的升华!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应该修炼太极拳道。正如杨家老谱上清楚地写道:“天地为一太极,人身为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拳”。人们通过太极拳的修为,能够找到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从而使人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和谐相融;由拳入道,拳道合一,“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6.3阴我的修炼

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可见学习太极拳是需要一点哲学思维的,故有太极拳是哲学拳、思想拳之谓。

我们修炼阴我,就要善于想象,锻炼自己的想象力、空间感,才能更好地把握阴我修炼的方法。

太极道简而称之为阴阳道,阴阳关系即是阴阳互根、阴阳相互消长、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济。而阴我是相对于阳我——即肉身而言的。平时我们过于强调了阳我的修炼而忽略了阴我修炼,使阴阳分离,大道离我而去,是无法修成阶及神明境界的,所以必须要修炼好阴我。使大道复归,太极上身。

太极拳不仅仅是武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包含了古代先民思想家对宇宙万物的思考。是将天地之间的大道,按照天地人合一的观点,在人身体上的应用。用现代人的视角看,太极拳所追求的,都是非常符合科学常识的,尤其力学应用更是比比皆是。然而,力学常识在转化为太极拳应用的过程是很艰难的,远不如古人利用形象思维好用。因为太极拳应用会有无数个动作连贯而成,并且瞬息万变,随机而变,根本不容你去做计算思考。

古人处理这个事就化繁为简了,只要记住几个关键要领,其他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谈太极拳还是比较费劲,因为太极拳发展过程中融入借鉴了太多其它武术,所以为了把握太极拳本质,这里只针对根本问题谈谈。

太极拳根本问题,就是太极拳的运动方式——转动。

怎么转动?比如手抓一个流星锤,在转动锤的过程中,就要抓住链子,然后甩动。但需要说明一点,锤的转动轨迹是想象出来的,并不一定是个正圆,只要锤围绕手心转即可。这个圆可大可小,甚至也有不规则的轨迹。不变的是它的轨迹总是圆滑的。

弄清这个运动方式,我们再谈太极拳。那个抓住链子的手,就是太极腰。那个锤就是拳。链子是什么?是腰与拳之间的想象中的最短连线。

6.3.1太极“腰”

古时总结在腰眼部位,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太极腰的腰只是个说法,是习练初期定位之处,由此开始习练,而后随着腰眼部位的成熟,可以移动到骨盆之中,移到膝盖上方的伏兔穴附近,移到足跟旁的昆仑穴。也可以往上移动,丹田、膻中穴、神庭......,可以说人身无处不是腰。这都不是重要的,关键是太极腰是一个概念,是圆心所在之处,而且一个圆的圆心不一定在人体上。它可以悬空定位,这就靠你的想象力了。能够想象到这一步,才是太极腰。“宇宙无处不是腰”。

6.3.2太极“拳”

拳即是那个锤头,但是锤头不仅仅是一对肉拳。随着流星锤的甩动,想象中的锤头甩到哪里,哪里就是发人的锤头。有道是浑身无处不是拳。如果你悟到了这一步,说明你已经领悟了太极拳的门径,但这还是不够全面的。

流星锤它的打击距离是可以伸缩的,你放开绳子,打击距离自然就延长开了。既然太极“拳”和太极“腰”之间那条线是想象出来的两点之间的直线,你完全可以任意延长了。延长之后的拳在哪里?脱离身体,可达想象的尽头。所以那句话应该换一下说法,叫作“宇宙无处不是拳”。

6.3.3“腰”与“拳”的关系

第一、 腰是主动,拳是从动。有什么样的腰就有什么样的拳。

第二、 腰在幕后,拳在台前。幕后为隐,是阴;台前为显,是阳。

第三、 腰为阴我,拳为阳我。阴我是主谋、动机,为意;阳我是执行、被动,是用。浑身无处不是拳,即是处处可用。

6.3.4怎样练出阴我

阴我即是太极腰,不同流派是练法各有不同。陈氏太极拳找缠丝劲,杨氏太极拳练腰劲,还有其它练习气感的方法,都可以练出太极腰的。以陈式太极拳为例,行拳走弧时想象是摇纺车。只是把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关系调换一下,从动轮是腰,主动轮是拳。拳扶着拳架走,用意念控制从动轮的转动,功夫用到一定程度,从动轮就入体,在丹田、腰部、尾骶骨上,或任意游移,太极腰乃成。

杨氏太极拳则将主动轮放在腰部,以手作从动轮,转动。左腰对左手,右腰对右手。假以时日,轮转手动,肌群也随之活动,而后游移,太极腰乃成。

陈氏由外而内,杨氏由内而外,方法不同而殊途同归。

6.3.5阴我的使用

阴我之形体并非人样子,而是一个随意旋转的太极球。此球可大可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圆可方、可轻可重,变化如意。其运动轨迹从心而动,如去如来,无中生有。如掌握其性,用起来自是妙不可言。

第一、 配重平衡。太极拳的平衡是核心要素,守中甚至成为太极拳的第一关键。因为失中即是败象的开始。而阴我可以在守中过程中发挥如意变化的本领,只在失重的相反方向加长力矩、加法分量,即可调节失重问题,达到守中目的。

第二、 增强打击力度。也即是增强劲力。增强劲力并非增强蛮力,而是将阴我操纵的阳我击打点落在对方最弱处。或不以肉身直接接触,只要探出的虚拟之拳落于弱处,即有实效。

第三、 分身错点。分身即是将阴我阳我分开,阴阳不分就是双重。如两力相抗,实为太极顶抗之忌,如果分身则转为“活似车轮”。分身与错点的含义基本一致,阳不变而阴稍一错位,即可化解。如两手相接,要永远丢开接触点,丢不开接触点,就是双重。要错开接触点。错哪儿都行。食指最灵敏。在你快失重时,用阳手的食指指天,或指对方的中心线。再如对方抓住了你的左肩,你不用左肩去对抗,可把错点放在右胯上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