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级大师亲授,经典鲁菜葱烧海参的创新之道!

 Mix杨林 2020-02-15

导读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典菜式的精髓与灵魂全靠厨师师徒间的心口相传。

老故事频道《舌尖上的传承—师承》

讲述王义均师徒三代的厨艺传承与创新之路

国宝级大师鲁菜泰斗王义均的拿手菜——葱烧海参,是一道经典鲁菜,历经数代厨师的传承与改进,成为了北京丰泽园的招牌菜之一,仅一道菜,一年下来就能为这家近百年的老店带去几千万的利润。

师承前贤,授业于徒

王义均的烹饪手艺是从'蹭勺'开始的。厨师们用完炒勺后,为了防止串味,徒弟们必须立刻捡起来擦拭干净。王义均每天至少蹭一百多次,这样一干就是三年,与其他徒弟不同,他没有抱怨,反而悄悄地学习师父的手艺。

慢慢地,师父对这个勤快又聪明好学的小伙计开始另眼相待,把自己的拿手绝活如数传授给他。王义均进步飞快,深得鲁菜其中要义。

50年代,王义均的老师王士珍在做葱烧海参时进行了多次修改,不断革新,要把葱炸香了,煨透了,煨香了,对每一个小细节滴水不漏,环环相扣。师父的精神深深感染了王义均,也成为他此后一直坚持的职业理念。

70年代,王义均凭借高超的厨艺,继承师傅的衣钵,成为了丰泽园饭庄的厨师长,对于葱烧海参,他认为“传承不守旧,创新要围着客人转”,不仅要对主材料进行创新,葱油也要有新的做法,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海参才能与众不同,吃起来、闻起来更香,更入味。”

继承为基,创新为瓦

王义均与徒弟们

中国烹饪文化经久不衰,依靠的就是师传徒承,王义均将毕生所学、所创,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徒弟们,徒弟们也不负众望,声名斐然,屡屡在大赛上获得荣誉。

王义均的徒弟 · 国际烹饪艺术大师 屈浩

“食材融合,物尽其用”王义均的徒弟屈浩在传统的葱烧海参中加入米饭、麦黄金和油菜,并选用石锅盛放保温,避免温度降低影响海参的香气及口味,他时刻记着师傅的教导,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烹饪行业中自成一派。

王义均的徒弟 · 中国烹饪大师 赵新林

王义均的另一个徒弟,白家大院宫廷御膳传承人赵新林秉承着师傅的教导和对食之一道的追求,将食物的“色香味形器”发挥到极致。他做出来的葱烧海参,不带一丝多余的汁水,香味与咸香完整渗入其中。精致的摆盘与浓郁的香味,令食客心旷神怡、食指大动,这是赵新林对葱烧海参的新升级,也是对王义均理念的传递和印证。

中华美食文化得以延续,依靠的是一代代厨师们终其一生的钻研与创新,你们遵循初心,从食材的本味出发,不断创新尝试,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传承”的哲学思维。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正是因为每一位厨师付出的努力,

中华美食才得以传承和发展,

感谢你们的不懈追求!

· end · 

来源:欣和餐饮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