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和丈夫“掉河里”如何抉择?此女一席话解决,从此诞生一成语

 花开无田 2020-02-15

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相信这是几乎所有已婚男同胞,都要面对的一道送命题。回答不好,那可就要“天崩地裂”。那么这个问题要到底怎么抉择呢?

事实上,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女子用一席话,为我们阐释了关于它的最好答案,还由此催生了一个成语。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周王室衰微,旧有的统治秩序被打破,各个诸侯国也纷纷割据称雄,而这种局面下产生的边际效应,就是即便是在各个国家内部关于权利的争斗也是异常激烈,而且这种争斗也不仅仅是局限于周王分封的公爵、侯爵等层面。郑国的情况便是这种变化下鲜明的写照。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诸侯国,郑国号千乘之国,更是在他们的明君郑庄公治理之下实现了小霸中原,"天下诸侯,莫非郑党"的壮举,可惜的是纵使雄才大略,也终有老时。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崩逝。

在临死之际,他将国家大权皆委于老臣祭仲。祭仲,作为郑国的数朝老臣,出生于郑武公时期的他,先后历郑庄公、郑昭公、郑厉公、子亹和子婴等五位国君。而在辅佐郑庄公成就

霸业的同时,相生的就是他的权利也在急剧增长,这种增长又因为庄公托孤变得更加强大。

而权臣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本也是政权组织结构之中极不相容的组合。因此在郑厉公执政时期,郑厉公面对郑国大权尽在祭仲之手的现状,虽然他的上位与祭仲的扶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作为君王他一样不满于祭仲的把持朝政,因此想除之而后快。

公元前697年,郑厉公在知悉周恒王崩逝的消息之后,想借机吊唁,前往周朝王畿以谋取新王周庄王的支持,以此来确立自己对郑国的控制权,打压祭仲的权利。

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权臣,祭仲为防患于未然,自然不允,并且给出了周王室与郑国乃是仇雠之国的理由。并未掌握实权、实力比之祭仲弱小的郑厉公自然不敢贸然前往,郑厉公与祭仲的矛盾更是随着前696年,祭仲私自将郑厉公宠信的宦官处决一事呈现白热化。

为了夺回王权,除掉祭仲,郑厉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筹谋。由于实力对比上的差距,郑厉公也只得采取刺杀的手段。而自己的亲信侍卫雍纠也就成为了这次刺杀行动的负责人,但雍纠还有一个身份——祭仲的女婿。此事也就变成了女婿刺杀岳父的故事,而这样的一件骨肉相残之事,纵使身为侍卫雍纠也一直惴惴不安。

最终妻子察觉丈夫神色有变,追问之下雍纠和盘托出。这件事,于君而言丈夫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于女儿而言又怎能忍心父亲被杀,于是踌躇不定的雍姬便借口回到娘家,询问自己的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一个重要呢?活脱脱的翻版“我和你妈掉河里问题”。对此雍姬之母亲说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什么意思呢?是个男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丈夫,但是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

听闻词语,对于父亲、丈夫之间的亲疏,雍姬也有了决断,将郑厉公命令雍纠刺杀父亲祭仲之事告知了父亲。最终,她的丈夫雍纠被屠戮于市井之间,郑厉公谋夺大权的计谋也宣告破产,还落得一个被迫流亡他国的结局,直至前682年祭仲去世,才敢重回郑国。

而雍姬之母的一番话,也成为了“人尽可夫”的出处。当然我们要指出的一点就是,虽然现在,人尽可夫这个词语被当做贬义词,指代不检点的女子,但在春秋时期显然只是指代一种人伦关系的亲疏有别。成语的意思也是因时而变的。至于“我和母亲掉水里先救谁”似乎也很明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