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2.14日原创微头条(参考心理学知识)

 谢汶青396 2020-02-16
  • 叙事疗法的基本假设
    叙事心理治疗的基本假设
    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
    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
    现实是以故事来组成,并得以维持
    没有绝对的真理。

    (也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四个世界观)

    核心要点

    故事叙说
    故事叙说——重新  编排和诠释故事
    问题外化
    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
    由薄到厚
    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己观念

    编排和诠释

    叙述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为主轴,再透过治疗者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对一般人来说,说故事是为了向别人传达一件自身经历或听来的阅读来的事情。

    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

    好的故事可以产生洞察力,或者使得那些本来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彰显出来,为自我或者我们所强烈的意识到。

    面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平庸或是烦闷,把自己的人生,历史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编排”,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这样或许可以改变盲目与抑郁的心境。

    问题外化

    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

    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例如,把成绩不好等同于学生,是把问题内化。怎样才能把问题外化?

    有的老师把问题与人拉开距离,采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找出学生成绩以外的优势,在优势上予以鼓励。

    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建立,成绩也就慢慢提升到合理的位置。这就是把问题外化的思维方式。

    由薄到厚

    叙事心理治疗的策略,有点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

    在黑色的区域里隐藏着一个白点,这个白点不仔细看还看不到。其实白点和黑面是共生的。

    如果在人的内心,当白点由点被扩大到一个面的程度,整个情形就会由量变到质变。

    找到白点之后,如何让白点扩大呢?叙事心理辅导采用的是“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

    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产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视而不见。

    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四,叙事疗法的目标,计划和治疗过程

    叙事疗法的目标

    解构并重述来访者的生命故事,促使来访者从有问题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中发现新的意义,使其重获生命的动力。

    治疗目标是要将充满问题的故事解构,从而为他们提供空间去建立新的观点。

    就是要找出及外化了问题(把人本身抽离问题当中)

    把问题人性化,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入侵者,想尝试控制当事人或其家人的人生。

    叙事治疗的治疗计划:

    1.透过故事去了解及活出我们的人生。
    2.故事的背景要有助治疗
    3.对话内容中外化:指出问题。
    4.了解问题的历史
    5.尝试了解问题的影响
    6.把问题处于背景中
    解构——挑战那些常常环绕问题的病态(不正确)假设
    7.找出独特的结果
    当事人抗拒问题影响的时候
    8.追溯这些独特结果的历史性意义,并指出故事的另一个解读。
    9.重组人生故事
    建立心目中更喜欢的身份
    对不愉快的过去表示肯定
    10.巩固更喜欢的故事
    重组性的对话
    治疗的凭证

    治疗书信(用写信方式作为过程中的笔记和提醒,以扩大治疗的效果)

    仪式和庆祝

    把对话延伸
    为仪式赋予意义及要有见证人。

    让治疗师和当事人对话,而邀请当事人最亲的人在旁,其后让他们逐一表达对此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新的想法。

    治疗的步骤:

    (1)与来访者合作,共同为问题找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名字。
    (2)将问题拟人化,借此与当事人一起描述为何及如何压迫当事人或其家庭。
    (3)探索问题如何干扰,支配和阻扰当事人及家庭完成他们的意愿。
    (4)为来访者身上发生的事件提供不同的解释意义,从而使来访者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故事。
    (5)通过寻找问题的例外,发现来访者在什么时候不受问题的影响。
    (6)当来访者的能力强大到可以面对问题的困扰和压抑时,要寻找证据来支持来访者关于自己的这种新看法。
    (7)让来访者思考,当他们正在变得充满力量,能力很强时,他们希望的未来是怎样的。
    当来访者摆脱了充满问题的过去的故事时,他们就可以为较少有问题的未来作打算。
    (8)发现或创造理解并支持新故事的观众。

    治疗的技术

    (1)解构性倾听
    (2)外化问题
    (3)寻找独特结果
    (4)发展替代性故事(支线故事,另类故事)
    (5)记录证据(观众,信件,录音)

    1)解构性倾听

    以一种不去具体化或增强故事中的无力感,痛苦和病态层面的方式接受和了解人们的故事。
    如:来访者怎么没有被“问题”打败?
    他是怎么从这些负面经验中走过来的?

  • 01.了解问题阶段:叙说事情
    02.问题解决第二阶段:问题外化
    03.为问题命名
    04.跳出问题看故事
    05.寻找例外
    06.重构主线故事
    07.仪式性强化

    如同Anderson所说:“语言并不是反映自然,而是创造我们所知的自然。”我真真感受到,每当我们说话的时候,就在创造一个现实,语言并不是被动的。

    而后现代的咨询师更是善于诱导个案以新的语言,新的故事来描述自己的经验,籍此让生命产生更多新的可能。

    结束语:

    运用叙事疗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都要有足够的耐心。但也正因为此,能够给来访者充分的空间,让其体验自我,发展自身的潜力,把握自己的力量。

    这种力量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化解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得以更好的成长。

    总结:

    叙事疗法奠基人老师李明这么比喻过:

    如果说人心是一座小花园,问题是其中的一块石头,叙事疗法不是帮你把石头搬走,而是在石头周围插上鲜花,让鲜花和石头可以共同建构成一个美丽的花坛,所以疗愈过程比较柔和和更加容易接受。谢谢!

  • 叙事疗法咨询实务

    一、故事的叙说

    1.个人的故事

    说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技能。

    人类学家描述了各种不同文化中,通过仪式性或非正式的方式说故事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学术研究同时证明了人们叙说经验的普遍性及重要性。

    语言,社会背景,文化理念和假设对故事的内容影响深远。

    随着生活经验累积的多元和复杂,我们在生命后期通过思想和互动不断创造个人的故事,并且使这些故事交织在生命记忆中。

    但我们无法精确无误的记忆生命中任何一个片段。

    但是,关于生命经验的印象都只是选择性的记忆----即使是一个小时前的经验也不例外。

    即使是重要的回忆,比如生命中最灿烂,最暗淡的时刻,或是最能代表我们自己的指标性故事,也都难免受到扭曲。

    来访者带着生命故事来到咨询师,来呈现他们的“生命地图”。混乱,忧虑,挫败常是他们所记得的生命面貌。

    这是“问题导学”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值得尊重,相信,但仍有其他不同的故事存在。

    为了鼓励人们叙说他们带入咨询师的故事,叙事咨询师从一开始就会尝试发掘故事中基调不一致的地方,

    并在治疗的稍后阶段使之成为替代故事发展的空间。

    2.鼓励更完整的叙说

    叙事治疗的第一次咨询过程与其他学派疗法并无太大差异。大部分来访者会准备好开始叙说他们的故事,并且逐步放松。

    如果他迟疑的话,我们应该等待,建议他慢慢来,并且通过身体的姿势和眼神接触,让他知道我已经放松并准备好倾听。

    刚开始,我们可以先请来访者谈谈是什么使他前来寻求咨询。

    A,人们会逐渐进入自己熟悉的故事,从而减少置身于陌生情境的焦虑。

    B,在来访者诉说问题故事时,他可能需要面对许多强烈情节的冲击——即使他已经重复说过许多次。

    C,在许多社会情境中,他可能已经习惯于审视自己的经验,选择重要片段说给别人听。

    D,他的叙说可能大致依据时间顺序,也可能是整个故事的某个片段。

    鼓励来访者叙说问题对于行为,情节,身体状况,人际互动,态度等的影响程度。

    以了解问题在不同的人之间,在不同关系之间的影响。

    当来访者停顿时,代表他在咨询室中对于问题故事的第一次描述结束了。

    我们鼓励他在问题故事的叙述上停留片刻,再多说一点。

    我们可以运用详细的,隐喻式的问句来表示该问题的整个影响范围的关心。比如“这个问题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等等。

  • 可以运用下列问句,但这并没有一定的顺序,也不是质询,而是以自然的对话方式回应来访者的反应。

    对考试结果的焦虑是否影响到你的睡眠或是放松的能力?

    你有任何身体的状可能跟焦虑有关吗?
    你会因为焦虑而做什么吗?

    焦虑是否影响到你对事物的感受,这是你还没有提到的。

    你要不要多说一点?

    更进一步的问话会根据来访者的回应而定。
    例如,

    如果是来访者有睡眠方面的困扰,我会探索他失眠的模式和发生的频率,如果没有睡眠的问题,我会往别的方向继续探索。

    如果来访者允许,我会咨询对来访者而言的重要问题的细节;

    如果他抗拒,我会先搁置这样的问题。此时的重点不在于诊断和评估,而是邀请来访者参与对话,让他在生命困顿时,感受到有人愿意真心了解他。

    开始的问句无法勾勒问题的全貌,但叙说的过程可以降之厘清,人们将认真看待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企图忽略。

    他不需要在稍后的阶段重复描述。同时,通过细节勾勒出问题的影响,常能帮助人们开始了解问题的影响是限性的。

    人们将发现生活中有些层面是问题影响不到的,或只是部分受影响。问题所带来的压迫感可能会较开始叙说时更小。

    这样的发现并不是由咨询师的保证或过度乐观的态度带来的,而是叙说过程自然产生的效果。

    3.叙事是面对未来的

    叙事是一个温和的陪伴,你相信所有的人不管面对什么问题,只要你问好问题,他都会告诉你他想怎样去跌倒,他要怎么挣扎。

    这种温和要透过问话去传递:你怎么陪自己的痛苦?你怎么陪自己的伤心?

    在时间的纬度上,叙事是面对未来的,对未来道路的自由选择决定了现在的行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反精神分析是面对过去的,是找寻导致问题的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困顿来发现问题(但发现了,能不能解决呢?)

    一个是对未来,一个是对过去;一个是选择和解决问题,一个是找寻和发现问题;一个立足于人的自由,一个立足于因果律。

    想象你现在30岁,在你80岁的时候回顾你的人生,你会怎么样的陪伴你的痛苦?

    这个“80岁”的问话再一次证明叙事疗法和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的联系,因为弗兰克尔也用过同样的问话来促动个案的意义感。

    叙事疗法是意义疗法的延伸,它告诉我们怎样进一步去找寻意义。

    “我常常会跟别人说,我在访问的时候其实我已经不太看我的技巧了,有时候访问也许会疏忽这些东西,可是我有个很深的使命:

    在我跟每个人访问的时候,我不找到那个人的力量我不罢休,我不放手,我不停止我的访问,我要咄咄逼人的去找到那个人的光,那个人宝贵的地方。”

    二,为问题命名

    1.外化问题并命名

    叙事治疗的一个目标是尽可能协助来访者重新取得对生活的控制感。

    这就是为什么在咨询过程中,我们有计划的持续邀请来访者为问题命名。

    命名带来控制感,对于人,事,物或者威胁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的选择。

    如:对一个受到愤怒情绪困扰的来访者,咨询师如何帮助这个他把这个问题外化。

    问话:如果我们把你所经历的这种感受取个名字的话,你愿意叫他什么?

    (使用来访者的语言)“生气的魔鬼”。

    它是如何掌控(干扰/支配)了你?
    什么情况下它容易出现而取得主导地位?
    它出现时为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孩童对于命名所带来的力量特别敏感,因此常常不愿意向不认识的孩童泄露自己的姓名。

    每个老师都无法避免被学生取绰号:我特别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有个鹰钩鼻的校长德古拉,总是背着手威风八面的在校园巡视——我们为他取得绰号是“弗雷德”。

    2.命名的作用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为别人取绰号(命名)都会为人们带来控制感。

    当人们寻求治疗时,往往已感到自己被问题所控制,所以命名可以激励来访者的信心。

    这个步骤不仅仅能够使人们象征性的获得控制感,同时这也是澄清问题,使其常态化的方法——两者都改变了他与问题的相对位置。

    经历了沮丧,悲观,冷漠,自我怀疑,暴躁易怒,健忘和失眠的来访者,将问题命名为“抑郁”,将有助于对其焦虑有更多的了解。

    如果他们阅读关于抑郁的文章或书籍,将可帮助他们将抑郁视为对重大失落或长期挫折的正常反应,或者如果上述原因都无法解释抑郁的出现,那也可能是药物所造成的心理失衡。

    来访者通常因为重新看待问题的过程而感觉松了一口气,并且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

    人们有时会自动为问题命名像是称抑郁为“乌云”,称愤怒为“怪物”等。

    这使他们得以和问题保持一段距离,并且能够客观的检视其状态进而拟订应对方式。

    比如,引导一个来访者为恐惧症命名,可以问的问题有:

    我想知道我们要怎么称呼这个问题?

    对于此时你所经历的,你会为它取什么名字?
    在你的身上有好多事发生,我们要不要一写下来?

    都发生了什么事?
    你会怎么称呼它们?
    如果我把对你所造成的影响称为“变相解雇”,这个说法适当吗?
    从你刚刚说的来看,你常常受到情绪虐待,我们就这样称呼它好吗?
    你没有你觉得更合适的名字?

    对于伴侣而言,为问题命名可以减少他们之间的相互指责,使指责的语言变为“历程性的语言”。

    开始时,他们可能互相指责:
    “约翰脾气不好”,
    “弗利西迪很唠叨”,

    但讨论过后,他们可能会同意这是“关系中的压力”所造成的。

    当他们将问题定位在关系互动,而非对对方的人身攻击时,

    如:“互相隐瞒真实感受的习惯”
    “难以相互坦诚”
    “对于性生活的满意度感到忧虑”等,
    都有助于将问题“去个人化”。

    当然也有问题不合适定义在关系互动上,比如一些更可能由伴侣中的一方表现出来的行为,如:女性化,暴力和虐待,等等。

    如果来访者无法命名,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暂时性的建议让他做选择。

    如果我的建议被拒绝,我们也不需要继续坚持。

    来访者通常会因为拒绝我们的提议而受刺激:“不,这些不合适……比较像是……”在我们开始了解理查德为他的问题命名时,可能因为问题的复杂性和痛苦的情绪,他难以找到适当的名字为问题命名。

    但当我们开始使用“婆媳问题”或是“婚姻冲突”这样的字眼时,问题开始获得了控制。

    开始时,他说是他的问题,或是罗丝的问题,比如“我的脾气”,“我的愤怒”,“她的疑心病”,等等。

    当我们使用“婆媳关系”和“婚姻冲突”的说法后,问题变得中性,变得可控制了。
    为什么?

    因为被指责的再也不是某个人的人格缺陷,而是关系互动过程和环境的问题。

    当理查德在叙说中呈现更多故事的细节时,他的母亲和罗丝变得愈来愈重要。

    在回应我所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他重新将问题定义成:他们三人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

    要对这样复杂的状况命名时困难的,故事仍然不完整。

    即使如此,命名和重新命名实际上是不断探索故事全貌的过程,使我们对于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保持警觉,避免过度简化,并鼓励来访者聚焦,增加叙说的丰富性。

    命名的过程是渐进的,它使得来访者得以反思并重新建构生命故事。

    理查德将母亲加入叙说的过程,使得他的故事相较于他与罗丝婚姻问题的故事要丰富的多。
    命名的另一个功能是鼓励直接了当。

    以不加修饰的字句,例如

    “3年来他一再重复的虐待你”,而不是“这件事已经发生了3年了”。

    “他重复殴打你”,而不是“这一再发生”等等。

    这样就可以协助使用逃避性字眼(诺诸如“干涉”,“几年来重复”)的来访者。

    更具体的陈述,如:

    “即使你已经清楚告诉他不要这样,他仍然碰触你的私处”,
    “他打了你的眼睛和鼻子”
    “在过去几年中他以无声的暴力威胁使你活在恐惧中”,

    这些都能够鼓励来访者直接面对现实和待的严重性。

    显然,命名的过程是对问题仔细地深究,并使人们愿意朝此方向前进。

    虐待行为的命名对于加害人和被加害人而言,都意味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不再以任何借口规避或淡化已发生的经历。

    这种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使得因态度及信念而难以表达的受害人能够被看见,被听见,而加害人正视并反省自己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